胡遠明,王治偉,潘珊珊
(1.廣州醫(yī)學院第四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廣東番禺 511447;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祈福醫(yī)院檢驗科 511495)
Olympus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雙加樣針雙圈比色杯模式,單機速度快效率高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在近6年的使用過程中作者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故障,像硬件故障和交叉污染情況很多檢驗工作者也都有了解,其中下面的兩種故障比較典型,現將故障的發(fā)現及解決方法作一介紹。
鎂離子測定在批量標本中連續(xù)出現高值,有的可達2.5 mmol/L,出現頻率高且總是在儀器連續(xù)工作時出現,多時每天有20~30多例,占標本總量的10%左右,這些標本通常單獨編排上機復查鎂離子卻又全部正常。
1.1 故障分析 首先考慮是否是水質有問題,用專用的水質監(jiān)測儀檢測電導率小于3μS/cm,電阻大于5MΩ,符合生化儀對水質的要求;接下來從鎂離子的測定出現高值不固定,且每天的大多數標本檢測仍較好這一情況分析認為這不可能是儀器的系統(tǒng)誤差。作者試著用新包裝試劑更換了儀器內舊的鎂離子試劑但故障依舊存在,最后考慮是否為儀器的交叉污染,于是執(zhí)行了W2清洗及全流路的清洗和維護,仔細檢查了清洗單元的堵塞及負壓泵的壓力情況并重新校準鎂離子,測試室內質控良好但檢測患者標本故障仍然存在,在廠方工程師的建議下作者又采取將鎂離子的項目從比色盤的內圈更換到外圈以及調整前后的測試項目[1],問題依舊沒能解決。在努力地查找原因的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儀器剛進入“STANDBY”時作者想到拿出比色杯看看,隨機拿出幾組比色杯作者發(fā)現很多杯內有細小水珠殘留在杯壁上,這提示是否比色杯清洗不徹底或者由于長期的使用杯內被油脂之類的物質所污染。帶著這個疑問作者接著進行了下面的處理。
1.2 故障處理 鑒于以前都是用溫水超聲波洗滌或用次氯化鈉(NaClO)浸泡再用清水漂洗,最后用去離子水浸泡2~3次;這次作者改用10%~15%的NaOH浸泡同時用超聲波振蕩洗滌再用去離子水漂洗,用干凈紗布擦干外表后安裝,執(zhí)行Photocal后重新校準檢測,該故障完全排除。由于該故障的隱蔽性強,即使用混合血清做交叉污染和攜帶污染的驗證一般情況下極難發(fā)現。因為在儀器停止運行時杯內殘留的小水珠早已被自然烘干,作者通過層層推理一步步排查最終才發(fā)現問題的所在,導致這次故障的處理花費的時間較長,人工和其他損耗也較大。通過這次的故障處理作者推斷可能原因是生化分析儀用自身配帶的濃縮清洗液以及每個星期的W2清洗維護不足以將比色杯的內壁清潔干凈,使用時間長后杯內會慢慢被油脂等污染。所以作者建議在每月和每個季度或年終的大保養(yǎng)中,生化分析儀的比色杯最好是人工用強酸或強堿進行清洗,這樣殘留在杯內的油污才能徹底被清洗干凈。
試劑R1區(qū)33號位載脂蛋白B(APOB)經常在運行中提示試劑量為零導致接下來的標本APOB全部不能進行檢測,有時一天可以發(fā)生2~3次,實際上試劑的量足夠且檢查瓶內也沒有發(fā)現氣泡。此類故障嚴重干擾正常的批量檢測,因為只有在儀器進入待機狀態(tài)后才能重新檢測試劑位使其恢復正常。
2.1 故障分析 如果是R1針的液面檢測回路故障那么只要是用到R1針的其他試劑也應該發(fā)生此種情況,故可初步排除R1針的電路問題;考慮是否是試劑瓶不合適,于是更換試劑瓶,但故障仍然存在。
2.2 故障處理 在多方查找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作者試著更換了R1針,結果此類故障就再也沒有出現。雖然這類故障發(fā)生的概率很小且最后也沒完全搞清楚故障的原因所在,但后來作者將更換的R1針用酶浸泡反復清洗后再重新裝配上儀器此類故障也沒有出現,故作者推斷可能是因為R1針的內外表面有污染物殘留,導致在特定的溶液中電導率改變所致。這提示檢驗工作者在日常的保養(yǎng)中徹底清潔試劑針的表面非常重要,使用時間太久的試劑針也應該更換[2]。
總之,通過多年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使用,作者發(fā)現日常工作中除了嚴格按照儀器的三級維護保養(yǎng)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仔細分析排查異常情況才能真正讓儀器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1] 喻明,毛燕君.Olympus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比色杯內外圈設定對測定結果的影響[J].臨床檢驗雜志,2010,28(2):153.
[2] 周奎臣,周奎娟,李合峰.Olympus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使用體會[J].中國現代醫(yī)生雜志,2009,47(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