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華,徐 榮,楊倚天
(山東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東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位居膠東半島,面積占膠東半島的絕大部分,是“膠東方言”的主體和代表,故研究煙臺方言對研究“膠遼官話”及北方方言具有重要意義,并能夠為進一步研究人口遷移與語言擴散提供參考和借鑒。此外,“單字調是聯(lián)系其它層面的基礎,是研究聲調系統(tǒng)的關鍵”(吳永煥,2001)。資料表明,煙臺方言早為國內外語言學界所注目。以往國內方言學界學者的研究認為,煙臺方言具有三個聲調(錢曾怡等,1982;陳洪昕,陳甲善,1988;羅福騰,1998;吳永煥,2001;錢曾怡等,2001),即:平聲31,上聲214和去聲55。海外學者Bao(1999);Mathew Chen(2000)都曾對煙臺方言做過研究。不過他們的研究基本上是音系理論的解釋,而且是煙臺方言連讀變調模式的研究。2000年以來,特別是西方音系理論優(yōu)選論被介紹到中國后,一些學者又開始關注煙臺方言。其中,劉娟(2000)嘗試性地采用桌上語音室軟件(Mini Speech Lab)對煙臺方言的聲調、連讀變調作了優(yōu)選論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具有參考價值。不過,她的語音采樣人基本是年長者且人數(shù)少。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受普通話強勢語言的影響,新派煙臺方言的聲調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變化。本研究將選取操煙臺方言的年輕人為發(fā)音人,通過對他們聲調的語音采樣,借助聲學手段,采用定量加定性的分析方法,對新派煙臺方言單字調聲調作一研究。
本文試圖采用與傳統(tǒng)口耳之辨完全不同的聲學實驗法來對煙臺方言的單字調進行系統(tǒng)描寫,以揭示新派煙臺方言聲調的事實,彌補傳統(tǒng)研究的不足,并試圖解釋以下問題:
1.當代年輕人的單字調聲調的調型和調值與傳統(tǒng)研究結果是否相同?
2.若不同,單字調聲調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哪個聲調受影響最大?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
4.單字調若不同,則會影響其連讀變調的模式,其兩字組及三字組的連讀變調會有什么變化。
本次試驗采用了10個人的錄音,兼顧性別因素,錄音人選取了5男5女,年齡均在20-25周歲之間。發(fā)音人均為山東某高校的學生,對筆者出示的實驗用字能準確識別。發(fā)音人為煙臺本地人,均會講煙臺話,在煙臺生活近二十年,上大學之前均未離開過煙臺生活,連續(xù)脫離煙臺方言語言環(huán)境的時間不長。發(fā)音人均選自語言功能和聽力正常的人群,語速均為一般。
調查詞匯選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方言調查字表》,實驗的語料聲調分類排列,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每個聲調選取10個樣字,一共40個樣字,所有樣字均為煙臺方言中的常用字。
具體樣字如下:
1.陰平:擁拉賓安一微央汪暈鴨
2.陽平:盤別白婆盆余民馮兒完
3.上聲:網雨武擺我瓦筆俺影耳
4.去聲:遍力到被大頓餓月滅派
錄音設備為聯(lián)想筆記本電腦ThinkPad x201i和頭戴式麥克風Sennheiser PC166,內建式聲卡。錄音軟件為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開發(fā)的CUHK-SIAT Tool錄音軟件。設備參數(shù)為采樣頻率為16000赫茲,存儲精度:16位,單聲道。一個單字保存為一個獨立的“wav”文件,以便于后期進行語音處理和分析。錄音的地點在相對較為安靜的的教室,信噪比絕對值大于60分貝,以保證獲取高質量的錄音。在錄音之前對發(fā)音人進行10分鐘的錄音培訓和30分鐘的方音適應。在錄音時,發(fā)音人配戴耳麥,并坐在電腦屏幕前,錄音操作由操作員來完成。錄音過程中,發(fā)音人用地道的煙臺方言把每個字自然地讀出來,每個單字錄兩遍,每個字之間停頓兩秒鐘。如有讀錯或者不自然的音則進行重錄,以保證錄音數(shù)據(jù)的質量。通過錄音,得到479個單字的樣本,本研究按照如上樣字選取其中40個單字樣本。
1.首先利用Praat4.4.對錄音文件全部進行標注,生成Textgrid文件。利用腳本,在Praat4.4中提取每個錄音文件的基頻曲線生成Pitchtier文件。參照寬帶語圖,對基頻點進行修改,手工刪除一些散點。根據(jù)林茂燦(1990)的論述:“聲調彎頭段的發(fā)生可能由于聲帶運動的慣性和讀音時強調等因素引起。彎頭段基頻升度及其持續(xù)時間都比調型段的小,在聽辨字音時,人們不容易感覺到它的存在。降尾段的發(fā)生也可能是由于聲帶運動的慣性作用等因素引起的。人們聽字音時也不容易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本實驗將聲調的彎頭和降尾去掉,只保留調型段。
2.在Praat中利用腳本,在每個單字基頻曲線上平均取十個點的基頻值。將每個發(fā)音人的全部數(shù)據(jù)導入SPSS16.0中,以聲調類型為自變量,十個點的基頻值為因變量,計算出每個發(fā)音人的每個聲調的十個基頻點的平均值。
3.將每個發(fā)音人的基頻值進行歸一化處理。歸一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人際隨機差異,提取恒定參數(shù),即濾掉個人特性,獲得具有語言學意義的信息。歸一化的另一作用是消減錄音時的發(fā)音風格(正式、隨意、緊張等)的差異。在基頻歸一時,實驗采用石鋒先生提出的T值法。因為T值法是極值法,算出T值以后,就能直接得出五度值的標度,十分簡便,是國內比較通行的轉換公式。具體的公式是:T=5*(lgX-lgb)/(lgalgb).其中,a為調域上限,b為調域下限,x為a和b之間的測量點,所得T值就是x點的五度值參考標度。將發(fā)音人歸一化后得到的數(shù)值,導入SPSS中,以聲調類型為自變量,T值為因變量,取平均值。根據(jù)得出的T值,就可以繪制出煙臺方言單字調的聲調圖。
下表是實驗得出的煙臺方言單字調每位發(fā)音人的基頻點平均值(單位:赫茲)。表中所有數(shù)據(jù)為了清晰起見,都采用了四舍五入只保留整數(shù)部分,但在實際運算中采用的都是原始數(shù)據(jù)。(其中T1代表陰平,T2代表陽平,T3代表上聲,T4代表去聲,以下均同)
表二是經過歸一化之后發(fā)音人單字調十個點的T值,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經過歸一化處理之后,基頻差異已減小,并且不同發(fā)音人的T值一致性增強。
一種語言或方言的全部聲調可以構成該語言或方言的聲調格局。在本文中,我們通過T值的提取,繪制出了新派煙臺方言的聲調格局圖。把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按聲調用聲調格局圖表示出來,如下:
新派煙臺方言各聲調T值聲調格局圖
從圖一、圖二、圖三、圖四中我們可以看出新派煙臺方言單字調大致的聲調格局,總體而言有點雜亂(雜亂可能是由于發(fā)音人受普通話影響,聲調處于過渡期)。根據(jù)石鋒(1994)的帶狀聲學空間,0-1認為是1度,1-2為2度,以此類推,把調域分為5度。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發(fā)音人T值仍然存在差異,因此,還有必要對發(fā)音人的T值進行處理,求出發(fā)音人四個聲調的T值平均值。這樣就最終得出新派煙臺方言單字調的聲調格局,如下(見表三):
將得到的T-值導入Excel2003中,畫出新派煙臺方言的聲調格局圖如下(見圖五):
圖五 新派煙臺方言單字調聲調格局圖
從圖中可以得出新派煙臺方言單字調聲調系統(tǒng)調值?,F(xiàn)在我們分別來看一下新派煙臺方言的四個聲調。
1.陰平為降調,開始下降比較急促,后來平緩,基本跨越2個度,起點為3.9,終點為2.8,始點與終點幾乎都在分界線上,調值可以記為42;
2.陽平為高平調,調型平緩,基本沒有變化,基頻點主要集中在第四個聲調區(qū)域,調值可以為為44;
3.上聲為降升調,先下降后上升,起點為2.3,調值的最低點在第一個調域區(qū)間,末點在3度的底部的線上,調值可以記為313;
4.去聲為降調,下降始終較為平緩,基本跨越2個度,起點為3.2,末點為1.8,調值可以記為42。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為陰平42,傳統(tǒng)研究結果陰平為31,普通話陰平為55。煙臺年輕人的陰平受普通話影響不大,仍為降調,只是整體上升了一個度,調值向普通話高調域靠攏,由31變?yōu)?2。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為陽平44,傳統(tǒng)研究結果陽平為55,普通話陽平為35。煙臺年輕人的陽平受普通話影響不大,仍為高平調,只是調值由55變?yōu)?4。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為上聲313,傳統(tǒng)研究結果上聲為214,普通話上聲為214。煙臺年輕人的上聲仍為降升調,只是調值由214變?yōu)?13。調值的變化,筆者認為,這可能與發(fā)音人的發(fā)音特點及發(fā)音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為去聲42,傳統(tǒng)研究結果去聲為55,普通話去聲為51。煙臺年輕人的去聲受普通話影響最大,由高平調55變?yōu)榻嫡{42。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四個調類均受強勢語言普通話的影響,只是受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陰平﹑陽平所受影響不大,只是調值大小整體向普通話靠攏,調型不變;上聲基本不受影響,仍為降升調;去聲受普通話的影響最大,變?yōu)榕c普通話相吻合的降調。這一轉變途徑可以用美國語言學家王士元的“詞匯擴散理論”來進行解釋。即去聲由平調向降調的過渡,先從文讀層開始,通過新詞語﹑新說法﹑念書音來獲得降調后慢慢擴散到一些舊有的詞語中。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輕一代學習普通話,久而久之,口語中去聲讀成降調的字便越來越多??梢灶A見,不遠的將來,煙臺方言最終會把去聲讀成降調,不再是高平調。同樣,其它調類陰平﹑陽平﹑上聲也必將逐漸受強勢語言普通話的影響,調類﹑調值均向普通話靠攏。
本文是對新派煙臺方言的聲調系統(tǒng)進行實驗分析的實驗報告。通過語音實驗研究了新派煙臺方言的聲調系統(tǒng)單字調的調類、調值。
1.從實驗結果來看,新派煙臺方言單字調調類調值分別是:平聲44(陰平42,陽平44,因陰平調調值與去聲調調值同為42,故將陰平并入去聲),上聲313,去聲42。
2.雖然與傳統(tǒng)方言研究結果一樣仍為三個調值與調類,然而傳統(tǒng)研究是陽平調與去聲合并,本研究的結果是陰平調與去聲合并。
3.受影響最大的是去聲,由高平調變成了降調,這一調型與普通話中的去聲降調相符。在日常發(fā)音中,我們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即發(fā)降調最容易,最省力,根據(jù)省力原則,去聲最有可能受到影響。
4.出現(xiàn)此變化的原因是發(fā)音人從小接受普通話教育,受強勢語言普通話的影響較大,同時由個人發(fā)音圖像雜亂,可以推測當代年輕人正處于聲調過渡期。
5.既然新派方言單字調的調值發(fā)生了變化,那么,相應的其兩字組及三字組的連讀變調模式也會發(fā)生變化。這將是我們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根據(jù)以上實驗分析可以看出,方言受普通話這一強勢語言的影響正日益增大,這一現(xiàn)象在新派方言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眾所周知,方言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承載,故保護方言勢在必行。
[1]陳洪昕,陳甲善.煙臺方言音系[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88,(1)
[2]林茂燦,顏景助.普通話輕聲與輕重音[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3).
[3]錢曾怡.煙臺方言報告[M].濟南:齊魯書社,1982.
[4]石鋒.語音學探微[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5]吳永煥.山東方言聲調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