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C.列維 著 胡建偉 譯
南非:營利—公辦高校的結合
丹尼爾·C.列維 著 胡建偉 譯
營利浪潮的掀起是全球私立高等教育擴張的一個顯著特點。許多私立大學從法律地位上看是非營利性的,而在實際操作中卻像是營利機構。我們所關注的焦點是那些具有合法地位的營利性教育機構,目前這類機構愈來愈多。
美國高等教育的營利浪潮始于20年前。讓人驚詫的是高等教育的營利性問題已然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問題,而美國提供了進行此類研究不可多得的案例。然而,就營利性高等教育的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而言,美國的情況并非獨一無二。巴西、中國*已通過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新法律。、約旦、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烏克蘭都是在營利性教育方面發(fā)展較快的典范,而另外一些國家卻排斥營利性高等教育。
在探索營利性教育方面,除美國之外,南非也提供了頗為有趣的案例。南非的私立高等教育始于20世紀90年代,從專門學校到函授課程,再到其他辦學領域,都發(fā)展得較好。與美國不同的是,南非的私立高等教育絕大部分是營利性的。近期南非西開普敦大學人文科學委員會和教育政策部門的合作調(diào)查,為該國的營利性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他們做得比除了美國之外的任何國家都出色。
南非的案例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公、私合作的機制問題。公、私合作一方面涉及營利性學校和政府政策的關系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即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關系問題。南非在營利性教育機構和公立學校的合作方面顯示了令人矚目的特點。未來的研究應更多地討論南非的情況對于存在營利性大學的地區(qū)有多大的普遍性,同時應比較其他地區(qū)在營利性教育機構和公立學校的合作方面與南非存在多大的不同。
補充公立教育的不足是南非發(fā)展私立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則,也是南非私立高等教育的現(xiàn)狀。南非于1997年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新政府在同一年所發(fā)布的白皮書中聲稱歡迎私立高等教育,但是對私立高等教育設立了限制,強調(diào)私立高等教育應致力于提高大學的入學率并提高大學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水平,而不是為了挑戰(zhàn)公立高等教育。
事實上,南非的營利性高等教育主要存于“第五級教育”中,這一級別的教育低于標準的本科水平。南非的營利性大學主要集中在第五級教育水平上,這與美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營利性在南非的繼續(xù)教育中也非常突出,但在南非,繼續(xù)教育并不被看做是高等教育。南非營利性高等教育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主要集中在商科領域,填補了公立高等教育在這個領域的不足。同時,營利性私立大學的教材更加豐富,教學方法也更靈活多樣。
南非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不一樣,它尚未受到公立大學教學質(zhì)量下滑之苦。與大多數(shù)亞洲國家一樣,南非也沒有出現(xiàn)公立大學的大量教師跳槽到私立大學的現(xiàn)象。鑒于這種情況,在學術上非常強大的公立大學幾乎沒有感受到來自營利性私立大學的威脅,因為后者并不追求學術上的卓越。
在這種情況下,公立大學沒有對私立大學持敵視的態(tài)度,反而對他們表現(xiàn)出相當程度的友好。社會地位不高的私立高校大量涌現(xiàn),減少了公立大學所面臨的許多壓力:他們不必招收不達標的學生,不必承擔他們專業(yè)和興趣之外的任務,不必直接面對就業(yè)市場,不必費盡心機考慮收支均衡問題。
當然,公立大學也并非純粹的被動靜觀者。20世紀90年代,南非的公立、私立高等教育迅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其他一些國家,如中國和馬來西亞,私立高等教育(營利或非營利)正在崛起。這些國家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但與南非相比也有差別。
南非公立大學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發(fā)展,也在努力招收付費生。私立大學則希望能夠建立起與重點高校的聯(lián)系,從而能夠利用這些高校良好的設施,增加學生進一步求學的機會,并開設出重點高校已開設的課程。所有這一切都有助于提升學校的招生吸引力,合作雙方也因此能提高自己的合法地位和財務能力。私立大學認為財務能力就是營利的能力。
南非營利大學和公立大學之間也有一定的緊張關系。即便是大學間的友好合作,政府仍然對大學的財務管理持懷疑態(tài)度:政府資助最終到哪里去了,公立大學究竟給私立大學學生提供了什么樣的幫助,營利性大學到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1999年政府實施了一項政策,暫停了新的校際合作計劃。
事實上,即便存在伙伴關系,大學間也并不總是友好相處的。雖然南非私立大學以營利性為主導,然而這一點并不能讓普通的公立大學放棄對新建私立大學的戒心,究其原因是這一地區(qū)歷來缺乏私立高等教育的傳統(tǒng)。公立大學對私立大學的批評是它們學術水平低下、唯利是圖。這種批評不管正確與否,對營利性的私立大學來說多多少少也算是事實。與此同時,營利性的私立大學有時也批評公立大學對它的阻撓,指責公立大學自視甚高的傲慢態(tài)度,指責公立大學往往不能將合作中的承諾付諸實施。
南非的營利性和公立教育的合作案例表明,多種辦學形式可以同時存在。的確,私立高等教育有限的辦學形式*包括非營利大學和宗教大學。限制了它在學術頂層的競爭。一些公立大學已經(jīng)請求政府對這類合作加強控制。近來南非政府采取了一些針對這類合作辦學的具體舉措,開始對上世紀90年代就快速發(fā)展的跨國大學*如邦德大學和摩根州立大學。實行嚴格的限制措施。
以營利性為主導的大學之間的競爭實則為商業(yè)競爭,營利性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成本核算。正如美國和南非營利性私立大學那樣,這些大學放棄了學術追求和其他“外飾”,因為這些方面無助于學生就業(yè),從而無助于提高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他們用各項指標說明學校在就業(yè)市場的成功以及學生對辦學的滿意度。營利性私立大學的各項創(chuàng)新以及針對就業(yè)的教學模式給競爭對手帶來了威脅,同時,良好的管理和精干的師資結構也同樣給對手造成了威脅。當南非一些商業(yè)集團擁有自己的私立大學、可以直接提供就業(yè)培訓時,營利性私立大學給公立高校帶來的挑戰(zhàn)就變得更加嚴峻。
在南非以及世界上許多地方,高等教育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當人們越來越希望高等教育能夠幫助解決諸如畢業(yè)生就業(yè)這樣的問題時,營利性私立大學給公立大學所帶來的挑戰(zhàn)也日益加劇。南非的案例清晰地說明了營利性教育和公立教育既合作又競爭的事實。
注:以上譯文由浙江樹人大學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院徐緒卿教授、王一濤博士審校。
(責任編輯毛紅霞)
丹尼爾·C·列維(Daniel C.Levy),紐約州立大學奧巴尼分校教授,高等教育領域知名專家,PROHE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