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過程與情境
程翔老師的《將進酒》這堂課打破了傳統(tǒng)詩歌鑒賞的模式,教師通過自己的解讀,以分析作者情感軌跡(悲—歡—醉—狂)為線索,以朗讀指導為重點,兩者有機結(jié)合。教學目標重點突出,課堂思路清晰,注重提高學生詩歌朗誦的能力。以下我記錄其中幾個精彩的教學片段。
情境(一)
整體感知時,在品味詩人情感“悲—歡—醉—狂”發(fā)展軌跡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四種情感,程老師設(shè)計了幾個平臺,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
如讀到“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程老師提問“作者為什么悲?”為人生苦短,人生易老而悲。老師點撥聯(lián)系中國古代的文人,面對永恒的大自然時經(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尤其有雄偉大志的人當志向無法實現(xiàn)報國無門時更易產(chǎn)生人生易老的慨嘆?!对娊?jīng)》,《離騷》,《古詩十九首》等,歷代文人都是這樣。
在分析情感發(fā)展第二階段“歡”時,老師有意引導學生自己來理解詩人“歡”的感情,不過在開始的時候設(shè)計了小小的懸念:“這種歡樂是出自內(nèi)心的嗎?”“有人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你同意嗎?”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chǔ)上,老師補充了詩人的人生境遇: 42歲被召京城,待詔翰林,后打發(fā)至山東,《夢游天姥吟留別》是對長安三年生活的總結(jié),并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心聲。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隱含意義是“我有才卻沒能得到重用”,是自我安慰,是無奈之語,是憤慨。
分析情感發(fā)展第四階段“狂”時,老師圍繞幾個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人活在世上,什么不足貴?”“人在世上,什么最值得追求?”重點就“你同意李白追求喝酒一醉方休的觀點嗎?”展開討論,借酒來表達心中的追求,感情狂傲實際上是追求自由與個性。
情境(二)
朗讀指導一直貫穿在這堂詩歌鑒賞課中。程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多樣的朗讀指導,主要放在對詩句的節(jié)奏、重音、感情的指導上。教師精彩的朗讀,給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洪亮的聲音,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激揚的情緒渲染學生,奠定整堂課的感情基調(diào),使學生很快進入詩的情境。
在第一個學生朗讀后,強調(diào)重點字“將”的三種讀音;當?shù)谝淮锡R讀時,學生讀得太快,老師及時提醒古詩朗讀語調(diào)節(jié)奏要稍緩慢些。在3個女生各自讀完后,針對重音、停頓、感情也不夠投入等問題,程老師作了細致的指導,“讀李白的詩要讀出酒味,帶著點醉意。李白的詩是激動人心的,吟誦時可以作些技術(shù)上的處理,有的字要重讀,有的地方稍快些,有的地方舒緩些;有時高亢,有時低沉,這樣使吟誦富有感情起伏的變化。當一個學生把“黃河之水天上來”讀得感覺是從地上冒上來時,師范讀后作了要求“吟誦是以生命投入的,把李白的詩變成你自己的語言,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面對權(quán)貴,你要發(fā)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不滿。
那位男生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進行第二次朗讀,這次讀得很好,不僅得到老師的表揚,還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全體學生再讀效果很明顯。學生也漸漸放開了膽子,在瑯瑯的讀聲中品味著古典詩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
二、案例反思與評價
在這堂課上,教師的循循善誘激情投入,學生的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師生的有效互動,共同構(gòu)成開放式的課堂。理想的詩歌鑒賞教學應該達到以下兩點。
(一)朗讀感悟是古代詩歌教學的永恒法寶
程翔先生這一節(jié)《將進酒》的課堂教學中,結(jié)合誦讀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把以往重在分析的教法改為重在朗讀的教法。采用了多種朗讀:教師精彩的朗讀,學生集體朗讀,學生單獨朗讀。整堂課,程先生先后讓七位同學朗讀課文,又先后讓全班齊讀3次全文。為提高學生誦讀水平,激發(fā)他們的誦讀興 趣,老師還加強了誦讀指導。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感情洋溢的讀聲中品味著古典詩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
(二)情感交融是文本師生對話的重要任務(wù)
《將進酒》這堂課以分析作者情感軌跡為線索,以朗讀指導為重點。在品味詩人情感“悲—歡—醉—狂”發(fā)展軌跡中,程老師設(shè)計了幾個平臺,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四種情感。師生之間恰到好處的溝通、交流、對換,使詩人、教師、學生的情感水乳交融,和諧統(tǒng)一。觀看他的上課聽他的朗讀,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在課堂上噴薄而出的感情所感染。
當然,程翔老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一是進入課文主題太慢,有前松后緊之嫌。二是程翔老師的誦讀基本功很好,應該全文范讀一遍,則效果更佳。三是個別學生積極思考,頻繁舉手想發(fā)表見解,但程老師說“你舉手太多,不喊你回答了”,這樣可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