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從事語文教學的都深知,作文評語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師生雙向交流的文字形式,是教師對學生寫作熱情的回應。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我對如何寫好評語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現(xiàn)略談幾點:
首先,心平氣和,評語要有認真賞識的態(tài)度。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這首先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勞動成果的充分尊重上。學生每寫成一篇作文,只要是自己獨立完成的,都應該充分肯定。在他們自己看來,那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的。送給老師批改,是期待老師的肯定或指正,以便從中得到力量和啟示,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以便提高自己寫作興趣和信心。如果否定的太多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使學生產生誤解乃至反感。就算是一個差生的作文,只要教師懷著熱愛他們的感情去仔細的閱讀,總是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優(yōu)點的。比如說寫得真實,是自己的語言,沒有抄襲,沒有完全按照老師的模式去寫,很有創(chuàng)造力;個別地方引用事例很獨特; 有恰當?shù)母裱浴⒚嗣?;語言很樸實,有白描手法、開門見山等等。優(yōu)點總是有的,只是要用心去找。找出來了在評語中給予肯定和表揚,再適當?shù)亟o予鼓勵,學生的寫作勁頭肯定會提高的。
其次,給足面子,評語要有鼓勵性。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在閱讀學生習作時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我們要善于“無中取有”,找出其閃光點,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下評語時要充滿愛心,抒寫對學生的關懷和撫愛,讓學生從中獲取進步的信心與力量。
第三,有的放矢,評語要準確客觀。寫作文評語是一件頗費腦筋的事。不僅需要讓學生能夠接受、樂于接受,還需要做到正確、客觀,不能隨意拔高,更不能敷衍夸贊。評語要寫得具體明確,要抓住學生習作中的主要問題進行點評,給學生指明方向,使學生有所警醒和收獲。比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習作行文多有不通時,就不能光寫個“語句不通”了事,而應具體指出語病的根源,屬于何種毛病,應如何避免等,像再世華佗一樣,開出“對癥良方”來。“記敘較清楚,層次較分明,但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 ”之類的評語,抽象、生硬、古板、程式化,缺乏感情,甚至連“ 很、久、較 ”之類副詞也似乎取得了這類作文評語的專利權。這樣的評語內容空洞,讓學生無所適從,它能給學生多少切實的指導呢?一個稱職的批改者應該像名醫(yī)開處方一樣,對癥施藥才會奏效。在多年的教學中,每次作文批改,我都會認真寫好批語。比如:當語句不通時,我會指出是用詞不當或者缺少主語……并經常把正確的寫在旁邊;當某一段要詳細寫時,我會指出哪個地方要寫,從哪方面寫等等,盡管很辛苦,但苦中有樂。
第四,形式多樣,評語要充滿感情。好的評語本身就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筆生花,點石成金,能讓學生模仿、借鑒和欣賞,讓學生滿懷敬仰,又深覺知心,既給學生以美感,讓學生帶著欣賞的心態(tài)去閱讀體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寫評語時應避免板起面孔說教,盡量做到幽默風趣。一條風趣的評語,學生會競相傳閱,仔細體會評語中的“味道”,最終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五,還應多用商量語氣,使評語具有交流性。教與學是雙邊活動,教師不應把學生看成小字輩,從而忽視學生思想,居高臨下,惟我獨尊;而應把學生擺在與自己平行的位置上,把學生當成朋友,重視他們的思想,與他們交流、探討。我在評語中常這樣問學生:若將標題換成《×××××》是否更加妥當呢?敘述的事件,采用插敘的方法是不是更引人入勝?想一想,這句話是否可以刪去?如果引用一首和本文有關的詩開頭,你感覺如何?論證的材料換為×××,你認為是不是更典型呢?結尾的語言如果再精煉含蓄且富有哲理些,更會讓人回味無窮,你認為呢?……
總之,好的評語,對學生大有裨益,教師應以評語為橋梁,用飽蘸真情的筆和學生交流,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