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廣西廣播電視學校為例,對中職生心理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并提出提高中職生德育效率的途徑。
【關鍵詞】心理特點 德育 提高中職生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3C-0039-03
一、中職生心理狀況調查——以廣西廣播電視學校為例
目前許多中職生是應試教育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是因為學習成績和各原因而選擇就讀職校的人群。如何正確認識中職生的心理現(xiàn)狀,并有效地進行引導教育,是中職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能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職生思想道德的狀況。比較準確地分析新形勢下中職生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出現(xiàn)的新情況,筆者以某些班級作為實驗點來開展學生心理調查分析的課題研究。筆者在研究的初期,首先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除主動跟各班主任了解情況外,更多的是直接跟宿舍管理員交流切磋,走進學生當中進行交心和調研。
(一)實踐觀察
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在初級中學時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成績不那么理想的學生,中職學校學生入學后,由于剛入學就開始軍訓,加上對學校的環(huán)境、老師和同學還陌生,上課后的一段時間里相對循規(guī)蹈矩,能較好地遵守學校紀律,安定地上課學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對新校的環(huán)境、老師和班級同學,由陌生到漸漸熟悉,新鮮感逐漸消退,再加上外部社會環(huán)境和一些不良同學的影響,內心積極向上的意志開始松懈,又開始陷入懶散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在不用心學習、不思進取、怕苦、怕累、怕臟、不遵守紀律、中途退學等等方面。這種陰影得不到正確疏導的話,不僅會影響中職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會阻礙他們的健康成長,嚴重的話還會影響日后的就業(yè)。
中職生面對新學校的紀律和上課學習開始感到不太舒服,心理壓力逐漸增大,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加上他們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心理變化較激烈,極易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沖突,情緒容易幻變,稍遇刺激,就很難控制好自己。他們常常有身心疲憊的感覺,容易產生憂悶、悲觀的消極情緒。這些問題困擾著他們正常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具體表現(xiàn)在行為上就是:容易產生叛逆、違規(guī)、宿舍衛(wèi)生臟亂差、人際關系不和諧等等。有的甚至會產生一些偏激情緒,做出一些遲到、早退、曠課,甚至逃學等違反校紀班規(guī)的行為。例如,個別學生因一些小事,在宿舍與他人發(fā)生矛盾沖突,處理不當?shù)脑?,會升級成斗毆事件?/p>
(二)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只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形式的一種。要對學生進行深刻了解,主要途徑是跟班主任進行交流,更直接的辦法是通過深入自己所帶的班級中觀察、體驗、實踐得到第一手材料,為課題研究積累大量真實、客觀、有效的素材。
1 “班規(guī)班約”試問卷調查??紤]到學生剛入學不久,對心理健康調查不太了解,直接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的話,也許學生支持率不高,這樣調查出來的數(shù)據未必是真實可靠的。為了能客觀準確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和需求,增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2011年春季學期,課題組把問卷設計成為了制定“班規(guī)班約”而了解情況的問卷調查表,首次在廣西廣播電視學校104班進行對學生的心理、期待和要求等真實想法進行問卷式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涉及學生對人生觀、學習及生活環(huán)境、班級氛圍、紀律、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要求學生以不署名的形式填寫真實想法。發(fā)出問卷34份,收回34份,有效問卷33份,占97%。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思想道德總體上是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較端正,他們不歡迎那種灌輸式的道德說教,而喜歡參加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如校園文化活動等。但是,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歸結如下:第一,人生觀方面,有消極思想的學生比例不少,有的存在悲觀厭世的態(tài)度。第二,學習觀方面,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認為自己選擇職校是出于無奈。第三,紀律觀方面,法制觀念淡??;明知道違紀不好,但無法自控。第四,人際交往觀方面,對教師和家人缺乏必要的信任,朋友是傾訴的主要對象。
2 心理健康調查抽樣調查。在2012年春季,課題組設置一份《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對廣西廣播電視學校103班、104班以及2011級2班的學生做了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問卷涉及學生的對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班級氛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并進行“入學初期”和“現(xiàn)在”兩個時段的對比,要求學生以不署名的形式真實填寫。課題組發(fā)出調查問卷83份,收回調查問卷74份,有效率89%。進行調查結果如下:在99個選項里,入校時問題比較嚴重的幾個方面——“人生觀方面”、“學校目標不明確”、“法制觀念淡薄”、“紀律散漫”、“適應環(huán)境”、“人際交往觀”等,大部分得到解決或者緩解。例如“喜不喜歡班里的風氣”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填“喜歡”?!跋膊幌矚g參加學校活動”絕大多數(shù)學生填“喜歡參加”?!皩蠋煏r而親近,時而疏遠。”絕大都數(shù)學生選“否”。
問卷調查反映,舊的問題解決或者緩解了;但是在談戀愛、就業(yè)壓力等方面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存在問題較嚴重的選項是:“在人前講話緊張”、“看不慣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感到前途沒有希望”、“當別人看我或議論我時感到不自在”、“感覺別人不理解我”、“辦事虎頭蛇尾”、“心情時好時壞”、“做事時怕遇困難,有遇到挫折我就心灰意冷”、“我不想付出,只想享受現(xiàn)成的”,等等。
二、結果分析
經過各種方式的調查了解,筆者從調查了解到的資料人手,對當前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首先,社會上產生存在歧視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不正常現(xiàn)象。認為“好學生”上普高、“差學生”上中職的思維方式,使得中職學生心理上有陰影,出現(xiàn)許多不適應癥狀,甚至心理障礙。其次,中職生的年齡大多在15歲至20歲之間,正值青春期,心理變化激烈,極容易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沖突,容易違反校紀班規(guī),給學校的德育帶來諸多難題??偠灾?,中職生心理狀況表現(xiàn)出以下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自我認知失調
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家長和學生認為進入職業(yè)學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領到一張紅牌,被判定“下場”或沒出息。在這類社會意態(tài)影響下,許多中職學生就抱著輕率應付的心態(tài)來讀書,缺乏積極的理想追求。一些學生在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時,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感到老師、家長和社會對自己不公平,導致自我認知失調。主要表現(xiàn)在:自控能力較弱,情緒很容易波動,容忍力低,易生氣、急躁等,特別是一些家庭關系比較復雜的學生,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影響下,心理壓力更大,常常有身心疲憊的感覺。這類學生在受到一般或輕微的刺激時,情緒很容易波動,生氣、急躁、發(fā)怒等;個別有干危險事或愚蠢事的沖動,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不已。
(二)學習目的缺失
由于受招生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中職所招學生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根基較差的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原有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到中職學習專業(yè)知識,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和專業(yè)知識的增強,學習上慢慢處于被動地位。一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興趣,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容易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有的職校生本來就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只好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對學習有著一種擺脫不掉的心理壓力。另一部分學生仍舊受到中考失利陰影的影響,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學習。主要表現(xiàn)在上課不注意聽講、遲到、曠課甚至擾亂課堂紀律;老師批評時,不能虛心承認自己的錯誤,有的還頂撞老師;有的對考試或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恐懼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最后發(fā)展到厭學逃學等自暴自棄的地步。
三、提高中職生德育效率的途徑
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他們思想活躍,具有既能夠從周圍環(huán)境中及時汲取營養(yǎng),也容易為環(huán)境所左右的特點。從以上中職學生心理狀況調研來看,德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特質,更多地反省所采取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方法是否適合。具體說來,基于心理狀況,提高中職生德育效率,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全員育人,共同參與
德育工作不僅僅只是學生科、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的工作,而是全體教職員工的責任,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義務,每名教職員工都擔負著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責任。作為學校的教職工,如果看見不良現(xiàn)象,應直接加以制止,樹立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教書育人具體工作的觀念。
(二)以人為本,關愛學生
德育不是某一方面的強化或者說教和灌輸,而是知、情、意、行的辯證統(tǒng)一和協(xié)調發(fā)展,應以人為本,關愛學生。
1 學校在各種場所都應該強調“以人為本”理念,要求教職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具體體現(xiàn)為: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自身素養(yǎng);把教育與學生的幸福、自由、尊嚴、價值等聯(lián)系起來;關注學生的人格、品質、道德、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
2 緊抓班級這一學校德育工作主陣地??稍谌P缘奈募栋嘀魅喂ぷ鳁l例》中規(guī)定:“樹立良好班風,隨時掌握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情況。定期和不定期進行講評,工作中以正面教育表揚為主,客觀公正,努力轉化后進生,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真誠理解,使工作生動活潑?!?/p>
3 班主任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首先,應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知識和道德水平,以身作則,尊重、關心、愛護學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其次,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愛、寬容、尊重和善于賞識學生。強化正面評價,增加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淡化對學生的負面批評,努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亮點,增強學生自信,讓學生自愛。再次,應耐心教育違規(guī)學生。每個學校都存在著一些不太聽話、散漫自由的學生,在處理一些違規(guī)學生時,不能簡單地用開除的方式來解決,應耐心細致地加以教導。把學生直接推到社會上的處理方式只能表明教育的失敗。最后,應努力創(chuàng)建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的班級學習和生活氛圍,讓學生有向往感、認同感。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內容的活動,讓學生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培養(yǎng)他們主動面對挫折、迎接挑戰(zhàn)的心理優(yōu)勢。
(三)全面展開,途徑多樣
1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通過舉辦運動會、文藝晚會、技能競賽以及書畫比賽等系列文藝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充分發(fā)展個性和特點,增強體質,提高心理及各方面的素質,實現(xiàn)主動和諧地發(fā)展。
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以及星期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愛校、感恩、安全等教育,強化法制觀念,共創(chuàng)平安和諧校園。樹立好的榜樣,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
2 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學生人學時進行《中職生守則》等校紀校規(guī)的強化教育,每學期請附近派出所民警來校做法規(guī)治安等教育講座;班主任從日常行為習慣人手,從言行、紀律、禮儀、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對學生提出目標要求,并進行嚴格的督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各類主題如“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傳統(tǒng)節(jié)日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關愛”的意義。
3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德育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沒有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德育就不可能取得實效。要多鼓勵學生自己策劃、創(chuàng)意、組織和參與各種晚會與活動的組織和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的青春活力和聰明才智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應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強化紀律管理,培養(yǎng)一支敢管理、善管理、能管理、會管理的學生會干部隊伍,協(xié)助學生科對學生的早操、教室、清潔區(qū)、晚自習等方面進行檢查、評分等,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
4 德育必須把學校與家庭、社會密切聯(lián)系起來。想方設法提供機會讓學生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新生學生軍訓,帶領學生到電臺和電視臺參與節(jié)目錄制,參加各種社會和社區(qū)的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展示各方面的才華,思想情感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華,通過參與實踐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四)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素質
學校要進一步提高中職生德育效果,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素質,強化敬業(yè)精神。要引導學生完成從基礎教育到職業(yè)教育的轉變,教師必須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和敬業(yè)精神。教職員工應形成提高自身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自覺性,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通過更多的途徑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有知識的傳授,更有行為的養(yǎng)成。德育要注重實效性,根據學生的成長、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逐步進行,堅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情感培養(yǎng),堅持平等待人,不能厚此薄彼;要注意制度約束,堅持“對事不對人,以制度約束人”的基本原則,充分運用公共道德和校規(guī)來約束學生在學校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