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目前高職學校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式、教學資源庫建設、開展技能比賽等方面提出該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機械制圖與測繪深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3C-0081-02
“機械制圖”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且重要的高職機械類專業(yè)技術基礎課,是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課程。而零部件測繪技術是工程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機械制圖課程設計”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有效融合制圖與測繪課程的知識與技能,快速提升學生的讀圖、畫圖和測繪基本能力,是目前高職學校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的教改課題之一。
一、傳統(tǒng)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分立課程教學,“教學做一體化”學習效果不明顯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學校分別設置“機械制圖”和“機械制圖課程設計”兩門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畫圖和測繪基本能力。學生先完成理論課程機械制圖的學習后,再進行為期1至2周的實訓課程“機械制圖課程設計”的學習。分立課程獨立教學,課程之間銜接突兀,學生往往因前者課程未及時消化理解,就倉促進入了“機械制圖課程設計”的測繪環(huán)節(jié),時常出現對所測數據不知如何處理的情況,導致不能按進度完成實訓計劃。因此,將兩門課程整合為一門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效果,勢在必行。
(二)沿用傳統(tǒng)學科體系的教學內容設置,未突出高職教育特色
傳統(tǒng)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一直仿效本科教學模式,以學科為中心,按“畫法幾何基本結構-投影法基礎-基本體的三視圖-組合體的三視圖-剖視圖-零件圖-裝配圖-部件測繪”的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雖然內容全面、系統(tǒng)性強,但難以突出“少而精、實用夠用為度”的高職教育特點,對高職學生實施本科教學模式,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重傳授輕參與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按理論知識體系進行灌輸,然后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再現式”學習,缺乏有效互動,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且教學過程中缺少項目的貫穿和任務的驅動,制圖理論知識過于抽象、難以理解,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缺乏了“質”和“量”保障的學習與訓練,學生無法進一步消化理解知識,越發(fā)覺得課程難學,學習效率不高,進而制約了讀圖、畫圖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全面提高學生讀圖、畫圖和測繪能力的培養(yǎng),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借鑒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教學進行探索研究,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積極實施教改,具體如下。
(一)整合課程、優(yōu)化教學內容,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
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打破傳統(tǒng)的理論課程“機械制圖”與實踐課程“機械制圖課程設計”獨立教學的課程內容體系,將兩門課程整合為一門課程,即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同時引入職業(yè)崗位要求和行業(yè)企業(yè)技術標準,重新優(yōu)化和整合課程內容。按照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模式,將機械制圖與測繪實訓內容有機融合到典型項目和任務中,強調“學中做”和“做中學”,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理實一體化”。在“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中,教師既進行理論講解,又進行操作示范,隨后學生進行操作實訓。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學科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模式強調的是理論體系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不符合高職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專業(yè)能力與企業(yè)崗位能力培養(yǎng)的對接,教師深入企業(yè)調研,與有關行業(yè)企業(yè)技術人員合作,積極探索和改革高職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的知識體系,按照“實用、夠用為度”的原則,大大刪減課程中理論偏深而實際應用較少的知識。適當補充徒手繪圖、測繪工具與方法等工程實踐實用技術,同時加強圖樣的讀圖訓練,特別是圖樣的表達方法、相關標注的識讀和理解等教學內容,使課程教學更加貼近職業(yè)崗位和行業(yè)企業(yè)實際,更加符合高職學校學生學習特點和職業(yè)認知規(guī)律。
教學內容設置上,選用企業(yè)典型產品作為課程教學的載體,按企業(yè)崗位能力要求設計六個教學項目,分別是軸套類、盤蓋類、箱體類、叉架類四種典型零件的工程圖樣,以及銑刀頭、齒輪泵裝配圖的識讀與繪制。在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編排進行優(yōu)化時,把課程相關知識點都編排在各教學項目中,每個教學項目包含若干個識讀和測繪教學任務;每一個教學項目都是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規(guī)律,以具體零部件為對象,根據每個教學項目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循序漸進地將機械制圖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與測繪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按照“知識引入一相關知識—任務實施”的順序來組織各任務的教學,力圖使學習者在“教學做”的同時,盡快提高制圖與測繪技能。
(二)改革教學方法,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教師設置教學任務、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能較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獨立學習、開拓進取的能力。
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難度適宜的任務,依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學任務設計針對性強。對每個教學任務,精心選擇企業(yè)典型產品作為任務案例,案例的教學既包含舊知識點的運用,也包含新知識點的學習,便于學生能按要求完成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根據知識技能要求,對學生的表現、操作方法以及完成任務效果,組織小組交流與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
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后,教學過程不再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和學生“再現式”的學,而是教師提出任務,學生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帶著真實的案例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能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三)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實施多元化考核模式
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筆試考試為主、平時表現為輔的課程考核方式。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根據實際教改情況改革課程考核方式,采取平時考核、實踐考核、期末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其中,平時考核成績根據學生的課堂考勤情況、課堂表現、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來綜合評定,實踐考核根據課堂任務完成情況(包括協(xié)作能力、任務公開演示情況、任務答辯情況等)來評定,期末考核以卷面成績來評定。課程的總評成績按平時考核占25%、實踐考核占15%、期末考核占60%來計算。通過實施上述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實現更充分地、全面地考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四)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庫,拓展教與學空間
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又要讓學生充分消化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能,課程教學的難度不小。
目前,現代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庫,既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又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學習平臺,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網絡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教學文件庫(含專業(yè)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案)、教學課件庫、試題庫、制圖國家標準、資源庫論壇等多項教學資源信息。很多課堂上不易消化掌握的知識,或是課堂上來不及介紹的拓展知識,學生都可以通過教學資源庫平臺加以學習和了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課程的教與學。
(五)開展技能大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知識轉化為技能,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來實現。目前高職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技能教育,“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已經成為高職學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教學改革、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積極在校內開展制圖比賽、書法比賽、測繪比賽等各種技能大賽,同時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市級、省級甚至全國性的各類行業(yè)或政府部門舉辦的職業(yè)技能大賽。依托技能大賽,激發(fā)廣大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的興趣,讓學生之間形成“比學習、比技能”的良好學習氛圍,在促進學風建設的同時,也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就業(yè)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
總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任務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骨干高職院校之一,正大力加強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力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教改方案已在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yè)試行兩年,教學效果顯著。目前,《機械制圖與測繪》、《機械制圖與測繪習題集》教改教材作為全國高職高專教育規(guī)劃教材,已于2012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當今現代教育趨勢下,只有不斷探索機械制圖與測繪課程教學改革之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理整合和優(yōu)化課程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