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與發(fā)展的主題。特別是體育課程的改革正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的重點。但人們大都比較重視在體育學科課程(顯性課程)方面進行研究,而在校園體育文化的隱性課程研究上,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實踐證明,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體育中所包含的隱性課程非常突出,所以,在學校體育中,建設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對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有著深遠的意義。筆者試圖通過本研究,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促進“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陽光體育”計劃工作的落實,促進并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
一、校園體育文化概述
校園文化作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有機整體,而校園體育文化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校園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因此,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種種說法。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空間,以校園中所有成員為參與主體,以課余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文化的多學科、多領域廣泛交流和共同創(chuàng)造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及特有的生活節(jié)奏為基本形態(tài),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體育文化是以校園為空間,以校園中所有成員為參與主體,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內容,具有獨特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群體文化。
二、體育隱性課程及其表現(xiàn)形式
有資料介紹,隱性課程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迅速被人們所接受。隱性課程指的是課內外間接的內隱的,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非特定的心理反應發(fā)生作用的教育影響因素。隱性課程包括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學校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學校體育對隱性課程的體現(xiàn)更加明顯,更加突出。本人對體育隱性課程的理解是:在學校范圍內,除顯性體育課程之外的,按照體育教育目的及其具體化的體育教育目標規(guī)范設計的校園體育文化要素的統(tǒng)稱。體育隱性課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觀念:屬于精神性的體育隱性課程。包括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理念、學校體育的風氣、體育教師的風格、學校體育的傳統(tǒng)等。這種校園體育精神具有極強的滲透力,由此形成一種濃烈的體育精神氛圍,賦予學校和教師特有的個性魅力,從而使置身其中的學生具有向往感、親切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體育設施:包括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體育器材設備等,還有體育藝術雕塑、繪畫、體育名言牌、標語等。
3.體育行為:包括主體行為的體育形象,如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參與程度,投入程度等。體育文化活動、體育交往行為,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及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交往等。這種體育文化的長期積淀,會構成學校的整體體育風氣——校風和穩(wěn)定的體育活動模式——傳統(tǒng)。
4.體育管理體制:包括學校體育的組織機構,學校體育的管理制度等。如體育考試、達標、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等制度。
三、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及開發(fā)隱性課程的原則
1.科學性: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要具有可行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也要考慮經濟性等。
2.實用性:場地器材的設置要簡單實用,經濟安全,可圖文并茂,便于學生自學、自練、自評、自測。能面向全體學生,以吸引和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充分發(fā)揮隱性課程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體育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3.藝術性:要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直觀地給學生以心理影響,滿足他們的審美要求,給人以美的享受,使其快樂地、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fā)展。
4.系統(tǒng)性:就是要把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與隱性課程的開發(fā)看作是學校教育或學校體育的一個系統(tǒng)。使其成為相互聯(lián)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完整的有機整體。使校園體育文化的隱性課程與體育課堂教學的顯性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體育與健康”課程落到實處。
四、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及開發(fā)隱性課程的主要方法
1.挖掘校園體育文化的潛在教育功能,加強校園體育場地器材等設施的教育性。體育場地、器材等設施是構建校園體育文化的物質基礎,不但要發(fā)揮其健身功能,還要挖掘并開發(fā)其潛在的教育功能。
(1)標語口號法:利用操場四周的圍墻,教學樓內、外墻等,書寫有關體育的標語口號,如:以體育為突破口,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
(2)板報宣傳法:在學校宣傳欄中,專設體育宣傳欄。還可運用板報、廣播等用以宣傳體育與健康知識,簡介體育新聞、人物,搞體育圖片展,公布校內體育賽事及比賽成績等。
(3)標牌說明法:即在體育場地器材旁設立“說明標牌”。其主要內容有:活動項目名稱,方法、作用、評價標準、注意事項及示意圖等。
2.優(yōu)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強化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1)環(huán)境育人法:校園環(huán)境所包含的隱性課程因素是豐富的,儲藏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歷史的、道德的、美學的無所不包。學生正是通過從環(huán)境那里所獲得的種種刺激,經過反復地理解和體味,影響和形成自己的觀念并且制約著自己的行為習慣,產生情感、態(tài)度的“再體驗”。環(huán)境正是具有了這種教育功效,才能產生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
(2)氛圍制造法:校園體育文化作為學校精神、傳統(tǒng)、作風的綜合體現(xiàn),客觀地創(chuàng)造了一種育人的環(huán)境和氛圍。領導重視、管理科學,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和能力是強化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保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是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的有效載體。
3.繼承并發(fā)揚校園體育文化傳統(tǒng)和風格,構建有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
(1)體育節(jié):改革運動會為體育節(jié),突出了群眾性、多樣性、娛樂性、層次性、開放性、安全性等特點。內容包括體育創(chuàng)作性比賽,如體育征文、體育攝影、體育制作、體育繪畫、體育演講等;精選田徑運動項目的比賽,減少競技性比賽項目,增加參賽人數。突出趣味性、娛樂性體育比賽,如二人三足、三人四足的跑,自行車慢騎等。還有對抗賽(包括學生間、班級間、師生間)、合作賽(師生間、男女間、家長與學生間等)、開展挑戰(zhàn)賽、擂臺賽,如投籃、射門、顛球等。表演賽,如健美操、廣播體操、主題校操等。
(2)體育健康樂園: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及實施快樂體育的需要,落實課外文體活動工程,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了體育場地修建、器材改造及自制,如輪滑與排球網球復合場,小籃球架、小足球門,十字網排球場,組合健身器,聯(lián)合跑步器等。充分體現(xiàn)了經濟、實用、適用、多用、耐用、量多、方便、安全等特點。學生可以自己選擇進行鍛煉,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體育興趣,擴大了活動的空間,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學生享受到了體育的快樂。
(3)大課間體育活動:改革課間操,創(chuàng)建大課間體育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功能,豐富了內容,延長了時間。
此外,還可開展體育與健康知識競賽,體育與健康專題講座,冬季象征性長跑等等。
五、結論與建議
1.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組織機構作保障。領導重視,各部門大力支持,團結協(xié)作,共同努力,才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不斷地蓬勃發(fā)展。
2.隱性課程必須從學校體育的整體體育觀念來認識和開發(fā)。因為隱性課程是指除體育顯性課程之外的學校體育的整體,包含學校體育的全部內容。所以,學校體育隱性課程要從學校體育的各個領域去研究。
3.研究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的功能要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相結合。體育隱性課程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顯性課程)的延伸和補充。是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能促進和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更好地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到實處,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因此,研究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4.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要與學校體育改革緊密結合。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課題。二者相輔相承,互為補充,從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5.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開發(fā)體育隱性課程要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融教育性、健身性和娛樂性為一體,逐步形成具有各校風格、傳統(tǒng)和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
6.堅持正確導向,增強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要進行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以達到持續(xù)的整體功效,減少盲目性,防止浮在表面,一味追求形式和場面熱鬧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