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式”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導學案”為載體,以“三導、二自、一合”為指導思想的一種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的最大特點在于教師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使之逐步實現(xiàn)學會學習的目的。使用“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將獲取知識與能力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以牛津版初中英語8B第3單元語法“被動語態(tài)”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構建“導學式”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語法課。
一、“導學式”模式下的學案編寫
(一)編寫原則
1.主體性:即以學生為學案使用的主體,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和對學情的把握,編寫本課時的學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對“被動語態(tài)”這一語法難點的陌生與畏懼,因而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2.指導性:學案要有利于教師開展指導,學案不能是教案的翻版,要留有讓學生思考、歸納和提煉的空間。本課時的學案可讓學生從一般過去時、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將來時的復習中開始,對“主動語態(tài)”進行再認識,從而可以順利地過渡到“被動語態(tài)”的學習。
3.層次性:學案的設計要有鮮明的層次感,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本課時可以對教學內容按星級設置,如準一星級“☆”(只需掌握一般現(xiàn)在時的被動語態(tài))、一星級“★”(只需掌握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二星級“★★”(能掌握一般現(xiàn)在時和含情態(tài)動詞的被動語態(tài))、三星級“★★★”(能掌握現(xiàn)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tài))。
4.創(chuàng)新性:不能拘泥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應批判地繼承,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本學科的特色?!氨粍诱Z態(tài)”語法的語境有限且易與“主動語態(tài)”混淆,因而要注意重復,通過詞匯填空、句型轉換、翻譯句子等多種形式來鞏固學習效果。
(二)編寫內容
內容的編寫要緊扣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采用“啟發(fā)式”或“問題式”(可以通過劃線讓學生填空的形式供學生認真思考作答),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同時借助小標題中的“自我鼓勵”等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學生的自學信心。如:
【課前自學】
1.看一看:看一看被動語態(tài)的概念,其實“被動語態(tài)”沒有你想象中的難喲!
語態(tài)是動詞的一種形式,它表示主語和謂語的關系。語態(tài)有兩種: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
(1)主動語態(tài):主動語態(tài)表示主語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即動作是由主語完成的)。
☆Many people drive cars.
★They did their homework yesterday.
主語:動作的執(zhí)行者賓語:動作的承受者
(2)被動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表示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有時可以通過by引導的賓語表示動作的執(zhí)行者。
☆Cars are driven by many people.
★Their homework was done by them yesterday.
主語:動作的承受者
2.想一想:比較這4句并思考“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在構成上有何異同”,要仔細看?。?/p>
(1)相同點: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在時態(tài)上是一致的,體現(xiàn)在動詞上。
(2)不同點:主動語態(tài)變?yōu)楸粍诱Z態(tài)時,要將主動語態(tài)的賓語變?yōu)楸粍诱Z態(tài)的主語。
3.試一試:試著完成下列練習,也許聰明的你會“無師自通”呢!
(1)詞匯填空
☆She______(call)Helen by us.
★A book______(buy)by me last week.
(2)句型轉換(將下列句子改為被動語態(tài))
☆We often use computers in our daily life.
★Lucy designed an interesting game last year.
(3)翻譯句子
☆世界上許多人講中文。
★剛才電腦被重新啟動了。
(三)編寫過程
必須經(jīng)過“五步”“五備”的過程歷練。“五步”:①把握學情,合理分工。②學透課標,吃透教材。③查閱資料,豐富素材。④嚴謹構思,編制學案。⑤深入研究,構建體系。我們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學科的學案庫;“五備”:①個人初備,形成“個”案。②集體研討,形成“初”案。③修訂完善,形成“定”案。④跟蹤聽課,形成“評”案。⑤自我反思,形成“補”案。
二、“導學式”模式下的課堂組織形式
“導學式”模式的精髓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自主學習,不僅著眼于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更注重能力的開發(fā)和未來的發(fā)展,其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合作學習小組。經(jīng)過多種實踐,我們認為還是采取常規(guī)座位排法更好,在需要討論、交流、展示、探究時,前面一排的同學可以反向而坐,這既有效保護了學生的視力,又不會造成教室的擁堵。
英語老師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結合之前的測試與課堂表現(xiàn),將全班學生按英語水平分成高(三星級“★★★”)、中(二星級“★★”)、低(一星級“★”)、特低(準一星級“☆”)4個層次,他們在學案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星級知識,根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均衡地分成包含4個層次學生的若干組,每組的學生數(shù)可多可少,但最少不能少于4人,盡量不多于6人。每個學習小組選出英語學習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任英語小組長,通過學生教學生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英語小組長可以輪流擔任,以此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可以根據(jù)本組人員的組成和實際,制定自己的“競爭”規(guī)則,但必須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
三、“導學式”模式下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一)自“學”——回顧相關“已知”,自主學習“未知”
英語教師提前一天將學案發(fā)放給學生預習自學,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xiàn)“會學”。要求學生適度緊張,集中精力自學。教師課前批閱時注意知識回顧中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學生則以學案為依據(jù),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為主攻方向,以能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主動讀教材、查資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見“課前自學”)
(二)“合”作——展示交流成果,合作探究難點
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是“學案導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感到展示是自學成果的反饋和“檢閱”。誠然,一些細節(jié)不可忽視。如:一個學生展示完了,可接著問“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Did he do a good job”“Why not give him a clap”等等,這樣不僅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也可以使不積極的學生有躍躍欲試的沖動。
【展示交流】
1.學生展示交流“課前自學”成果,教師點評指導。
2.根據(jù)下列例句,思考并歸納“通常在何時使用被動語態(tài)”,根據(jù)提示將你的觀點寫在橫線上。首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展示,最后全班交流。
(1)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動作的執(zhí)行者非常明顯,無需指出時。
(2)The computer was sold yesterday.不知道或不想知道動作的執(zhí)行者時。
(3)The child was saved out of the water.動作本身比動作的執(zhí)行者更為重要時。
【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如何將主動語態(tài)轉變?yōu)楸粍诱Z態(tài)。
第一步,將主動結構中的賓語變?yōu)楸粍咏Y構中的主語,若賓語位人稱代詞是賓格,需變?yōu)橹鞲瘛?/p>
第二步,將主動結構中的謂語動詞變?yōu)楸粍有问剑╞e done),助動詞be的時態(tài)與主動語態(tài)的時態(tài)保持一致。
第三步,將主動結構中的主語變?yōu)榻樵~by的賓語,放在be done之后。若主語為代詞,將主格變?yōu)橘e格形式。若動作的執(zhí)行者沒必要說明,則可省略by短語。
第四步,其他部分保持不變。
2.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由自學內容或所給例句探討出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形式。
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主語+助動詞be+動詞的過去分詞+其他。
☆一般現(xiàn)在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主語+am/ is/ are+動詞的過去分詞+其他。
★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主語+was/ were+動詞的過去分詞+其他。
★★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主語+will be+動詞的過去分詞+其他。
The job will be finished in three days.
★★含有情態(tài)動詞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主語+情態(tài)動詞+助動詞be+動詞的過去分詞+其他。常用的情態(tài)動詞如can/ may/ must/ should等。
The old should be spoken to politely.
Children must be looked after well.
★★★現(xiàn)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主語+have/ has been+動詞的過去分詞+其他。
Books have been bought for the children.
The bike has been had by him for two months.
評價展示是否成功、合作是否到位有三個標準:一是有多少學生參與了展示自己對學案的預習成果,二是解決了學生中存在的多少問題,三是生成了多少新的問題。對于仍然存在的難題,教師引導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教師畫龍點睛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并從中獲得滿足、成功、喜悅等體驗。因此,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促使小組形成緊密的學習利益“共同體”。
(三)自“糾”——思考反饋結果,自我糾正錯誤
自我糾正是一般學生通常難以做到的,而這正是我們需要不斷努力去爭取達成的目標。一個善于思考、敢于反思的學生能夠從“拓展反饋”中反思不足,及時自覺地進行學習小結,從而自我糾正錯誤。
【拓展反饋】
1.將下列主動語態(tài)的句子改為被動語態(tài)
☆Millie usually plays games after lunch.
★The students planted some trees last week.
★★I will watch TV tomorrow in evening.
★★We can do nothing.
★★★The hunter has killed many birds.
2.用被動語態(tài)翻譯下列句子
☆你們常在學校踢足球嗎?
★火災剛才被消防員撲滅了。
★★這些孩子將被送回家。
★★我的書可能被忘在教室里了。
★★★李老師剛剛寫了一封信。
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自己對照“合作探究”中歸納出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用紅筆檢查自“糾”,總結出自己在“被動語態(tài)”語法第一課時的得與失,總結做對題的經(jīng)驗,吸取做錯題的教訓。假以時日,如能堅持不懈,養(yǎng)成習慣,那么對于學生個體和班級群體來說,形成真正的充分的自主學習英語的至高境界也就指日可待了。這樣的路雖然很長,但我們必須引領學生勇往直前。
當然,“導學式”英語課堂的構建是一項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高效課堂”著力于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但最終以學生的學習效果來評判課堂高效與否。在實踐中,我們也要注意:(1)合理用好教學時間,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展示、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時間,把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有機結合起來。(2)巧妙融合課堂要素。只有使各要素綜合地發(fā)揮作用,互相融合,相輔相成,形成有效的教與學的合力,才有可能構建好高效的英語課堂。(3)及時把握課堂生成。課堂不僅是師生教與學的過程,還是情感、個性和智慧碰撞的過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滿了變數(shù),預設和結果往往并不能完全吻合,有時往往一個偶然的因素或情景會帶來稍縱即逝的教學靈感。因此,要敏銳地把握住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如此方能有效促成英語課堂的高效。
課本,永遠是滯后的;而課堂,是永遠不能滯后的。所有的課堂都是為了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的“橋梁”,生機勃發(fā);讓課堂成為生命教育的“綠地”,春意盎然。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