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我們需不斷摸索、探究,構建與“常規(guī)課堂教學、網絡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多元化” 高中英語課堂 教學模式
一、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中學英語教育教學雖然已取得很大的發(fā)展,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統(tǒng)治地位,具體表現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及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灌輸,讓學生背單詞、記語法、做習題,學生沒有自主學習和積極思考的時間及精力,結果收效甚微。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造成了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泯滅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因此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成了新課改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葉瀾老師在論述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時指出:“我們的認識是,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缺乏重建過程的基質?!比绾卧谟⒄Z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發(fā)展有效的學習策略,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在課堂教學模式上進行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chuàng)新,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皮亞杰在論述發(fā)現法教學時認為,兒童只有對自我發(fā)現的東西,積極地被同化,在自我發(fā)現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對所學東西有真正的理解并有所創(chuàng)造。所以,教師要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內外學習活動,經常與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及時鼓勵學生,并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鑒于上述原因,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對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摸索、探究,形成以“常規(guī)課堂教學、網絡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使之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
二、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學的模式
1.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
結合我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高中英語教學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1)優(yōu)化利用教材。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已經習慣了按圖索驥式地使用教材。面對新課改后容量大、內容新、可選擇的新教材,有些教師常常感到難于把握和駕馭教學過程,甚至總覺得時間不夠,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認真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深入研究新教材,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要做到認真研究教材,詳細了解“學情”,優(yōu)化教學計劃和安排;認真?zhèn)湔n,深入了解學生,優(yōu)化教學目標和要求;合理劃分課時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方法;更新觀念,優(yōu)化教學手段和學法指導,做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其進行合理取舍,不能死守教材,照本宣科。
(2)教材與報刊的整合教學?!镀胀ǜ呒壷袑W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闡述了報刊閱讀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jié)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盤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報紙雜志等?!薄抖皇兰o學生英文報》采用國內外第一手新聞資料,以英語新聞知識為主導,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時代性。該報所選題材廣泛,難度等級編排合理,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將報刊內容滲透課本教學之中,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主題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報刊廣泛的題材,鮮活的語言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和興趣愛好,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2.網絡課堂教學
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讓英語教學脫離了一支筆、一本書、教師講、學生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較為新穎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1)充分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詞匯教學中,首先向同學們展示大屏幕上的各種食物和飲料的圖像及英文拼寫。這樣生動、逼真的圖像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消除了他們對生詞的陌生感,緊接著以屏幕上的一種食物為例,根據屏幕內容讓一個學生編出一組對話,并切換屏幕,應用新的對話。然后學生根據大屏幕上的提示,在教師的引導下,用這些詞來組成對話。在這種真實的情景下,學生對生活中有關食物的飲料的背景知識被激活了,尤其對于那些他們平常很少見到的,如cocoanut,mustard,macaroni 等國外的食物和飲料,通過畫面呈現,能使他們感到更加易于理解接受,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刺激的新穎性。
(2)精心制作、合理運用課件,增強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鍵在于課件,課件必須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在設計課件的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創(chuàng)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體現教育思想,又讓學生易于接受,而不因使用了多媒體,而把本來簡明的搞得復雜,使“枝葉”繁雜。這樣只能使學生滿頭霧水,不知所措,也就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輔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1)開設英語興趣小組。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后組成興趣小組,就要組織他們觀看原版電影,給電影剪輯配音,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并收聽英語節(jié)目。
(2)舉辦英語講座、英語書寫比賽、采集各種外包裝、墻報、手抄報比賽,養(yǎng)成寫英語日記或周記的習慣等。
(3)合理利用英語報刊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人們學習英語最常用的手段。因為閱讀除了聲音之外,可以提供一切口頭語言的特殊內容。而且閱讀是一項隨手可得的接觸英語的方式。教師向學生講清楚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閱讀原著的可能性,并向他們指出閱讀中的問題。然后為學生找到閱讀材料:簡易讀——“書蟲”、《21世紀報》、《英語世界》等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的讀物。
三、“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
1.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可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擴大學生的能力范圍,體驗學習的甘苦,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堅強學習的意志,可以增加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活動成分,為學生智能的發(fā)揮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
2.開闊視野,加大課堂的知識容量
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輸入量大,而多媒體教學不僅增大了教學容量,而且加大了課堂信息量的輸入,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利用多媒體教師還可以從課本出發(fā),補充大量相關資料,加大訓練力度。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多元化教學以它豐富的教學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實的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孤立的不足,使師生處于一個互動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隨情境而向四方發(fā)散聯想、想象,智慧的火花不斷被點燃。另外,對于提高學生英語素養(yǎng)而言,注重讓學生區(qū)別“授魚”與“授漁”,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方法,知道怎樣去學。從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改變以往課堂中死氣沉沉的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培養(yǎng)口語能力,提高英語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多媒體是輔助。只有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課堂結構,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 戈俊. 優(yōu)化預習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2).
[4] 顧小京. 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整合的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
[5] 黃衛(wèi)平. 高中英語教材與報刊閱讀整合教學新探,《21st Century》,2009.8.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