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是高考語文中必考的一類題型,但是它剟不容易得分的題。我們知道做詩歌鑒賞題離不開意象,意象是作者選取的用以寄托情感的物。意象分好多種,有景觀類、植物類、動物類等等。而景觀類最常見的當屬“月”。從《詩經》的《陳風·月出》開始,“月”便在中國文學上空升起,一直伴隨著中國文學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從古到今也不曾落下。“月”引發(fā)人類無數的遐想。
有人說:“文學的世界代表著一個文化的理想世界,中國文學傳統是抒情的傳統,透視了藝術和生命的境界。抒情是對大自然的揮灑,對社會的宣泄,對人間愛情的關注,對歷史流程的感懷,對無限時空的悸動,同時還抒寫了幻想和神話的世界,超脫凡塵,時入神秘的境界?!蓖瑫r面對一輪明月,抒發(fā)的情懷會因人、因地、因時而不同。以下就以我們學過的有關“月”的詩詞為例,在抒情方面分析“月”意象豐富的深刻的文化內涵:
一、寄托孤寂悲涼的感情
首先是送別之作中的“月”。親朋好友離別時那份悲涼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岸嗲樽怨艂x別”,離別是件痛苦的事情。而古人遠行一般是在黎明前,此時月已經西斜,所以分別也就常與拂曉聯系在一起。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逼嗝缘摹霸隆蓖酪啦簧岬娜藗?,似乎也被感動了,帶著幾分感傷。
其次是相思之作中的“月”。在人們意識當中,月宮是個清冷的所在,連月光也是清冷的,這就使人們看到月亮時候感到孤寂和悲涼,往往引起思鄉(xiāng)、思人的感情。思鄉(xiāng),是離家在外的游子們常有的感情,“月”作為觸發(fā)思鄉(xiāng)情懷的一種意象而被大量使用。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痹娭袃捎小懊髟隆蓖怀隽怂c“思故鄉(xiāng)”之間的聯系。杜甫的名句“月是故鄉(xiāng)明”從科學角度看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然而卻符合藝術的真實。因為它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的主觀感受:故鄉(xiāng)的明月在人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也表現了相思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痹娙藷o法入睡,只因“海上生明月”。
二、抒發(fā)月移時遷,人生如夢的感嘆
月亮亙古未變,可以作為永恒宇宙的象征,作為人事變遷的歷史見證,所以常被當會引發(fā)思古之幽情的一種媒介,用以寄托滄桑之感,抒發(fā)人生如夢人之嘆。
首先是憶舊、訪舊之作中的“月”?!蔼毶辖瓨撬济烊?,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痹逻€是那輪月,風景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
其次是懷古之作中的“月”。“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業(yè)大江流?!薄芭f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泵髟鲁闪藲v史的見證人。南唐后主李煜身陷囹圄、遠離故國后,常借“月”宣泄刻骨銘心的離愁別緒,表達留戀故國山河的拳拳之情?!按夯ㄇ镌潞螘r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些詞作中的“月”,無不染上作者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煜借“月”意象傳達的是自古難全的人世間最為沉痛的遺憾——亡國之恨。這些“月”是歷史變遷的見證,帶著濃厚的歷史色彩,無限哀婉。
三、表現作者的澄澈心境和高潔情懷
山村的夜晚,四周一片黑暗寧靜,天上的明月便格外引人注目。如宋代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逼鋵嵐糯娫~贊美鄉(xiāng)村生活,并非為描寫景物而描寫景物,而是將隱逸情趣寄寓其中,表達他們對官場的厭惡,希望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霸隆痹谏剿飯@詩人王維筆下,十分經典地表現了隱居者的澄澈心境和高潔情懷。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比娨运砷g明月為樞紐,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格外靜謐的山中月夜,很好地襯托了“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隱逸情趣,表現了作者厭惡塵世官場糾紛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
四、反映作者的曠達境界
古代戰(zhàn)亂頻繁,即使沒有戰(zhàn)亂,也是封建專制,很多詩詞作者的命運是坎坷的,這就需要以廣闊的胸懷去笑對不公的命運。李白才華蓋世,但始終不得志,只好用狂歌來抒發(fā)內心的憤懣不平,月亮成為作者的知音。如《月下獨酌》:“花間來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碧K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發(fā)端,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結束,體現了不為離愁別苦所束縛的樂觀主義精神,反映了作者對塵世的超脫,對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五、表達作者的美好祝愿
歐陽修在《生查子》中為主人公安排了一個美妙的環(huán)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币驗樵铝潦敲髁恋?,所以可以代表純潔的愛情,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是蘇軾懷念弟弟的,但它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共勉,也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祝愿?;ㄩg賞月與飲酒賦詩一樣,對古代騷人墨客來說是同等分量的雅事。月亮造就一個純凈的世界,一個美妙的世界,一個寧靜深遠的世界。正因為環(huán)境的相宜、情緒的相同,才把月亮和相思柔情緊密聯系在一起。
總之,古典詩詞中的“月”意象,是一個模糊的意象群,其吸附、融會了諸多情感,具有抹不掉的規(guī)定性,但同時這些意象在不斷重復呈現中又一次次變成了新象征,在深沉的歷史感背后展示著廣闊的文化內涵。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