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不僅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表達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文學作品能夠在潛意識里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于情感的認識,對美好事物的體會程度,最終影響到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和行為。本文以語文教學為例,對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為例,從青少年心理和情感的層面上制定相應的語文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感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 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 實際運用
一、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學習習慣
古人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睆娬{了情感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作用。西方學者認為:“情感教育的本質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他們把情感教育看成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滲透在教育的各個方面,這對我們在傳統(tǒng)教學的背景下理解情感教育的內涵有很大的啟發(fā)。
(二)提高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語文教師通過豐富的情感教學,將作品的意境聲情并茂地傳遞給學生,使得他們更確切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有著深刻而具體的理解,這必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此外,高職階段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期,是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形成時期。
(三)增強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在這個特殊的發(fā)展階段,教師的職責就是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把學生逐步引向健康良性的發(fā)展軌道。而語文教學作為一門最基礎的學科,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于一身,這些都具有豐富的情感內容,最容易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新舊語文課標中的“情感”的變遷
(一)基本理念的變化
通過2005年和2011年的課程標準對情感的要求來看,舊課標,重視的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考察,在表述上略顯生硬,概括,沒有具體要求。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對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從這里我們可看出基本理念發(fā)生了變化。
(二)內容上的變化
舊課標中,對于傳統(tǒng)文學更加重視,尤其是五四時期的文獻,例如,魯迅,聞一多等愛國主義作家的文章,認為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文字上體會到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然而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新課標中,語文教材的文章多樣化,對國外的文章的引進,對哲學的突出,讓我們看到了新課標的指揮棒,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轉變。
(三)教學方式的變化
在舊課標中對于教學方法的思維定勢,讓很多學校的語文教學成果并不明顯,有的學校在考試前期,甚至把語文課讓給其他的課程來上。這一點在新課標中是不允許的,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不僅僅體現(xiàn)在讀書識字上,更多的是體現(xiàn)對學生的情感的影響和內心的塑造,這也是新舊課標顯著變化。
三、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措施
(一)不斷提升教師人文素養(yǎng)
“師者,傳到授業(yè)解惑也”,作為高職語文教師,應當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神圣而光榮的職責履行到底。語文教師應當具備深厚的認為關懷,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和人格塑造放在首位,對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多與學校方面溝通,最大限度的為學生中爭取良好的機會,引進好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成績和做人都得到發(fā)展,使兩者達到一種高度的平衡,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對待應試教育方面,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考試要求向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提升個人涵養(yǎng)和學習能力,以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的相關活動,以愛的光輝去影響學生。
(二)構建開放式的課堂
初中學生生,本來是充滿活力和精神氣的一個群體,但是在考試的競爭壓力下,不得不對自己的張揚的個性和興趣愛好進行收斂。語文教學的經(jīng)典案例,“雪融化后是什么?”“春天”。多么可愛而創(chuàng)新的回答,這個學生心中一定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們應該相信,一個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心中所想表達出來,本來需要勇氣,這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另外也是人性光輝的體現(xiàn)。在開放的課堂上,學生之間不僅可以進行交流,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同時,學生與老師交流,教師能夠在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所關心和擔心的問題,這對于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滲透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三)借助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牢牢把握作者情感世界的重要過程。語文教學其實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師如果用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進行教學,就能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打動學生,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老師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接受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能力。例如在朗讀《春》中的“春風圖”一節(jié)“‘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一句中引用的詩句要讀得一字一頓,“母親的手”和“撫摸”兩處用重音連讀,讀得語重而情深,讓人感覺到春風如母親般的柔情;“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句要讀得氣徐聲柔,“泥土的氣息”和“青草味兒”讀重音,給讀者以嗅覺上的美感。這僅僅是一個例子,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同過播放錄音,專業(yè)的朗讀人員,更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活動和內心感觸。
(四)建立明確的評價體系
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評價是一個關乎成敗的因素,可以說,建立明確的語文情感教育評價體系是語文情感教育實現(xiàn)的保障。重視語文情感教育的評價,不僅是因為語文情感領域的評價可以和其他領域的評價一樣,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監(jiān)督、導向、改進教學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身等情感領域的學習結果,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對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具有深遠意義。
語文學科教育中利用情感來提高教育質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把語文學科教育與情感體驗融為一爐,讓語文教學與情感態(tài)度將結合,讓課堂與生活接軌,讓教材與心靈相通,使每位學生有所追求,積極進取,勢必會對語文學科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楊華芬.把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中國教育學刊,2011(08):33-34
[2]莫勝運.發(fā)揮感情效應,提高語文教學質量[J].現(xiàn)代閱讀,2011(09):214
[3]車軍芳.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探索者,2011(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