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漢語中,進行句法分析時,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概念就是主語。我國傳統(tǒng)的漢語語法分析中并沒有形成符合漢語實施和具有一定規(guī)律特點的主語的概念。雖然主語這個概念最早是出現在西方的語法體系中,在被我國的語言學家借鑒過來,但是并不能完全適應我們現代漢語的語言事實。本文將力圖對現代漢語中主語的語法意義進行探討和研究,揭示漢語中主語的語法意義。
關鍵詞:現代漢語 語法 主語 意義
一、引言
在現代漢語語法中,主語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對句法進行分析時,主語更是分析和研究的基礎和起點,還是現代漢語中進行句型歸納的前提條件。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出發(fā),弄清漢語中主語的語法意義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是從和別的語言建立相互聯系的角度來研究,而且還是從不斷加深漢語本身的理論來研究。在漢語中,語言學家們對主語并沒有一致的意見,對于每一種語言中每一種結構里哪個短語是句子的主語并沒有形成固定的看法。因此,對于主語在語法中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對主語定義的分析
學術界語言學家們對于主語的各種爭議最關鍵的是在主語的定義上。漢語中主語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主謂關系對主語的界定
這種關于主語的定義界定主要是認為:主語是句子的組成部分,一般由名詞、代詞、具有名詞作用的詞來表現,它主要指事物;而謂語則是指行為、性質、屬性等均屬于這一事物。在現代漢語中,我們一般可以將主語理解為一個話題。例如:(1)弟弟在看電影。這句話中,弟弟是主語,看是謂語。
(二)關于主語是被陳述的對象的定義
這種觀點認為主語對于謂語來說是施事者,有的是受事者,或者是陳述的對象,一般而言,主語位于句子的最前面,后面緊跟著作謂語的主要動詞或是謂語中心詞。在現代漢語中,我們將主語是施事者的主謂句稱為是“施事主語句”;而將主語是受事者的主謂句稱為是“受事主語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受事主語句在漢語中被廣泛應用,具有明顯的特點:首先,受事主語句含有被動的含義。例如:(2)杯子給弟弟拿走了。(3)自行車被偷走了。(4)錄音機修好了。在這幾句話中,每句話均含有被動的含義,有的句子有明顯的被動標志,而第(4)句話中沒有任何被動的標志出現。其次,主語是有特定的含義的,也就是主語所提到的事物說話雙方已經知曉,或者帶有普遍的意義。例如:(5)書已經買來了。(6)那本小說看完了。(7)什么都吃一點兒吧。在第(5)句、第(6)句中的主語“書”、“那本小說”,一定是說話者雙方都已知的事物,是特指的事物,而第(7)句中的主語“什么”是帶有普遍含義的。最后,謂語不能是單個動詞。例如:我們一般不能說“草莓買”、“鞋子拿”,除非是在特定的表示對比的句子中需要作出回答時的答語。總之,在現代漢語中,受事主語句就是一個被動句,并具有以上三個特點。
(三)對于直接用一個主題或話題來定義主語
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從漢語的習慣來講,主語是要表現主體事物的。實際上就是談論的主要事物,謂語則是對談論主題的內容的說明,并不一定表示主語的動作或特點。例如:(8)他很聰明。(9)他的眼睛亮亮的。(10)今天是星期三。由于在漢語中主語一般可以理解為說話的一個主題或是話題,所以,主語在語義上可以是謂語動詞的施事者、受事者、也可以是謂語動詞的陳述主體等。
三、主語語法意義分析的理論基礎
關于主語在現代漢語中的語法意義,很多專家學者進行過研究,但是“話題語法化理論”則是我們在進行句子分析時的理論基礎。這對我們研究主語這個錯綜復雜的問題很有幫助。
(一)漢語是一種語用優(yōu)先的語法
這說明我們在研究漢語語法時,一定要把句法和御用關系放在首位。著名學者劉丹青認為:話題優(yōu)先是漢語語法中語用優(yōu)先的全面反映,在注重主語的語言中,通常主語更能比話題滿足句子結構完整性的需要。但是主語和話題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句子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必須存在一種選擇關系,但是話題與謂語之間的關系就很寬松了,例如:(11)這樣的做法大家肯定意見很大。(12)走就走。這兩句話都符合話題的特點。針對語用優(yōu)先的事實,必須建立起一種與之相適應的語用優(yōu)先的語法體系。這種體系的建立并不會排斥句法在語法中的核心地位,同時也不否認語義平面在現代漢語語法中的積極作用。故此,語用優(yōu)先主要是針對建立漢語的宏觀研究體系而提出的。
(二)漢語是一種話題優(yōu)先型的語言
在世界各地的語言體系中,漢語是一個典型的主題突出的語言體系,而英語則是主語突出的語言體系。這兩種語言體系在語法形式上是有區(qū)別的:首先,主題的位置不同。對于話題突出的語言都具有特定標記主題的方式,漢語的主體一般置于句首。而對于非話題突出語言中主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其次,雙名詞結構的使用。在雙名詞結構中,第一個名詞是主體,第二個名詞是主語,例如:(13)那個女人她姐姐生病了。這句話中的第一個名詞“那個女人”是主題,第二個名詞“她姐姐”是主語。但是在英語中這種雙名詞結構通常被認為是不符合語法的。第三,句子成分的空缺。作為主題突出的語言,漢語中允許主題、主語、賓語空缺,但是標準的英語語法中不允許這些成分的空缺。第四,關于特指的用法。英語中對于前面提到過的名詞通常在前面加“the”,但是漢語中沒有這項規(guī)定。第五,主語謂語的一致性。在英語語法中,要時刻注意句子中主語和謂語在人稱、數上要保持一致性的原則。漢語則不需要通過語法手段保持主謂的一致。
四、現代漢語中主語的語法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主語和話題是不在同一層次上的分析,話題是以后總句子成分,是與評論相對的。從語法意義上來看,主語和謂語這種語法結構中,主語和謂語必須是相互適應的,在語義上有著較為嚴格的制約性。
(一)主語在語義層面上的意義
如果從語義上來看,在判斷句和描寫句中,主語一般是有生命名詞,也就是說,在謂語動詞前面如果既有有生命名詞,又有非有生命名詞,那么有生命名詞就是句子的主語。另外,主語跟謂語動詞之間存在著選擇性關系,這種選擇性的關系并不是英語中主謂之間的語法一致性,而是指施事者與受事者與事、工具等之間的關系,不過一般均由行為動詞的施事者充當句子的主語。
(二)主語在句法層面上的意義
現代漢語中主語在句法上具有如下特點:一般是由一個名詞或名詞性詞組構成;主語不帶任何介詞;主語的結構位置較為固定,一般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一般不能后移;主語也可以是句子的自然重音所在處。
(三)主語在語用層面的意義
主語在這一層面的特征不是很明顯,一般有:跟句子中的賓語比,主語一般是已知的信息;主語可以被焦點化。
總之,通過以上對現代漢語中主語的語法意義分析,主語是被置于謂語的左邊不帶介詞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通常主語一般由有生命名詞來充當,并和謂語的主要動詞在語義上互相制約。所以,在今后分析主語時一定要對它進行不同層面上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顧云卿 從祛魅走向返魅——新知識觀及其對語文課程的影響[J],語文建設,2011,10
[2] 葉蒼岑 《現代漢語語法基本知識》[M],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
[3] 范曉 三個平面的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4] 馬慶株 漢語語義語法范疇問題[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