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刺五加俗稱五加皮、刺拐棒、刺老牙等。為五加科多年生落葉灌木。使用部位:根和根狀莖,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叢中;藥圃常有栽培。主產于黑龍江小興安嶺,在云南、吉林、遼寧、湖北、山西等省也有分布。皮祛風濕、強筋骨,泡酒制成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揮發(fā)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維生素A,B1。近年來研究證明,刺五加有類似人參的作用,臨床上將刺五加作為人參的代用品,能延緩衰老,有抗疲勞、抗輻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祛風除濕、強筋骨功能;根及根莖有扶正固本、益智安神、健脾補腎等功效。用于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等癥;另外刺五加生長期萌生的嫩芽和嫩莖葉也可做野生蔬菜食用,營養(yǎng)豐富、味美可口。近年來,隨著對刺五加的開發(fā)與利用,野生刺五加資源日趨減少,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究,保護天然刺五加物種資源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刺五加;生物學特征;用途;扦插
中圖分類號: S56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130-1
1 刺五加的生物學特征
刺五加多生長在土壤比較濕潤,腐殖質層深厚、土壤微酸性的雜木林下、林緣、河邊。種植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夾沙土壤中最好。對氣候要求不嚴,喜溫暖,也能耐寒,喜陽光,又能耐輕微陰蔽,但以夏季溫暖濕潤多雨、冬季嚴寒的大陸兼海洋性氣候最佳。刺五加生存能力很強,不需太多的管理且病蟲害發(fā)生也少,容易栽培成活。生長期喜溫涼濕潤氣候,冬季喜嚴寒,冷凍氣候,適宜生長在土壤比較濕潤,腐殖質層深厚的微酸性土壤??捎梅N子或分株或扦插繁殖。
2 刺五加的主要用途
刺五加分多刺和少刺兩種,別名刺拐棒,是長白山區(qū)名貴中藥材,具有補腎安神、祛風除濕、活血祛瘀等功效。其嫩芽嫩莖是人們餐桌上的野菜,可炒食、涼拌,經(jīng)常食用可治療神經(jīng)衰弱、冠心病、體虛乏力。
3 刺五加嫩枝扦插
3.1 嫩枝扦插繁殖的特點
嫩枝插條薄壁組織多,分生能力強,酶活性強,枝條中可溶性糖、氨基酸的含量高,而抑制生根物質少,同時含水量也高,這些都有利于插條生根。此外,生長季節(jié)溫度較高有利于插條下切口的愈合。一般情況下,嫩枝扦插使用的繁殖材料少,生長期短,繁殖速度快。因此,許多難生根的樹種,如二葉松類、側柏、茶樹等用嫩枝扦插繁殖都取得較好的結果。刺五加的播種繁育栽培一般成苗率都較低。為提高刺五加繁育的成苗率,進行了嫩枝扦插試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嫩枝插條,幼嫩并帶葉,繁殖時期又處于高溫季節(jié),因此,嫩枝離體后容易失去水分平衡而萎蔫。此外,插穗下切口容易感病、腐爛,所有這些都容易造成扦插繁殖的失敗。因此,只有在保持插穗水分平衡,防止插穗下且口感病腐爛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扦插成功。
3.2 嫩枝扦插繁殖技術
一般來講,嫩枝扦插對母樹年齡的要求比較嚴格,母樹年齡越大,插條成活率越低。嫩枝插條應從半木質化的粗壯枝條上剪取。一般是隨采條隨扦插,也可用藥劑進行處理后進行扦插,藥劑處理的方式一般分為浸泡和浸蘸兩種,分別采用不同濃度的有利于插條生根的生長素類物質,如萘乙酸、生根劑等。
4 刺五加嫩枝扦插的方法
4.1 扦插前的準備
扣棚、遮陰。扦插苗床地的準備應選用清潔無污染、背風、富含有機質的微酸性土壤作為扦插苗床地,及早進行翻挖整地理墑,結合客觀因素和現(xiàn)有材料、設備,為滿足刺五加生長和插條生根所需條件,避免溫度過高而影響刺五加的生根、生長,采用鋼筋搭建遮陰棚,上覆雙層的遮陰網(wǎng)已達到良好的降溫效果;基質的選擇。由于刺五加喜中性偏酸性的土壤環(huán)境,本試驗選擇的生根基質為爐灰(15%)+腐質土(25%)+河沙(60%),均與混合后進行整地、灌溉,并測得土壤的pH值為7;做床。按3.2m×3.2m的規(guī)格做成苗床,苗床高度為15cm,走向為東西方向。
4.2 插條采集
利用半木質化嫩莖作扦插材料,于6月中下旬,剪取刺五加成株上半木質化的嫩枝,將采回的野生刺五加嫩枝剪成15-25cm的小段(上端平口,下端斜口),每段至少保留一個芽,并留有兩片復葉(小葉剪下一半已降低蒸騰作用)。將剪好的插穗捆成小捆,斜口端向在1000ppm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小時后進行扦插。
4.3 扦插方法
利用刺五加的當年萌條作插穗,在6月底、7月初扦插。插穗必須當天早晨采取,當日下午剪段處理后立即扦插,插穗條從母株上采下后立即插入裝有清水的桶中,保持水分不使葉子萎凋。插床利用潔凈清沙或河沙加泥炭土,并配光噴霧設備,在全光下扦插。
插穗長度10㎝,并在莖上保留一個掌狀復葉,帶綠葉扦插,有利于營養(yǎng)補充,生根快,成活率高。扦插前用生根粉1號濃度為1000毫克/千克的溶液蘸根30秒鐘。扦插育苗過程中葉面噴肥2-3次,用0.3%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氫鉀,每10天進行一次防病噴霧,用600倍多菌靈或800倍百菌清葉面噴灑,方法同上。約至40天后插穗生根,要及時移植到大地,并遮陰防曬、澆水保溫使幼苗逐漸適應環(huán)境,加快根系生長。嫩枝扦插苗當年只能生根,第二年植株才能生長。再按行距15㎝開溝,把插條按株距5、6㎝斜擺于溝內,再覆土,使插條有2芽露出土面,稍壓實后澆水,并蓋薄膜拱棚保濕,經(jīng)常澆水,保持濕潤,生根后去掉覆膜,秋末冬初,床上覆蓋一層枯枝落葉保護越冬。
4.4 插后管理
每天早、中、晚對棚內的氣溫、地溫、相對濕度及刺五加的生長情況進行觀測,并做好記錄。根據(jù)棚內溫濕度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風、噴水、灌溉等),以保證刺五加生根所需的條件。
作者簡介:王晶(1964- ),女,吉林永吉人,永吉縣科學技術館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科普知識、科技成果展覽、科技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