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在全錦州市范圍內土壤普查原點上采集有代表性的耕層土樣300個,對其養(yǎng)分變化情況進行了概查,并與1982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進行了對比,據此提出相應的土壤培肥對策。
關鍵詞:土壤養(yǎng)分變化;培肥對策
中圖分類號:S1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088-2
1 土壤養(yǎng)分現狀及變化情況
1.1 有機質
概查結果表明,土壤有機質總體上呈下降趨勢。1997年全市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286個點平均)為1.204%。其中,棕壤(92個點平均)為1.167%、草甸土(184個點平均)為1.212%、水稻土(10個點平均)為1.387%,分別比1982年下降了0.096%、0.082%、0.365%,年均下降0.006%,以水稻土降幅最大,年均下降0.024%。
1.2 全氮
土壤全N平均含量0.0749%,比1982年下降了0.0038%,但降幅較小。其中,棕壤全N下降0.0741%、草甸土為0.0750%、水稻土為0.0804%。與1982年相比,分別下降了0.0002%、0.0050%、0.0169%;以水稻土降幅最大。
1.3 堿解氮
堿解N總的呈上升趨勢,平均含量為100.4㎎/㎏,比1982年上升了17.1㎎/㎏。其中,中壤為100.8㎎/㎏,比1982年下降了3.4㎎/㎏,草甸土為100.9㎎/㎏,水稻土為87㎎/㎏,分別比1982年上升了23.1㎎/㎏和18.0㎎/㎏。
1.4 有效磷
有效磷含量升高,全市土壤平均含量為15.3㎎/㎏,比1982年增加了12.4㎎/㎏。其中,棕壤、草甸土的含量均為15.4㎎/㎏,分別比1982年增長了11.9㎎/㎏和12.9㎎/㎏;水稻土為11.3㎎/㎏,比1982年上升了66㎎/㎏。
1.5 速效鉀
速效K含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全市速效K含量為98.0㎎/㎏。比1982年下降了8.5㎎/㎏。其中,棕壤、草甸土分別為84.4㎎/㎏和99.7㎎/㎏,比1982年下降了2.7㎎/㎏和2.4㎎/㎏;而水稻土則呈上升趨勢,由1982年的105.3㎎/㎏上升到163.6㎎/㎏。
2 土壤養(yǎng)分豐缺狀況
根據幾年來大量的田間試驗結果,并參照全國土壤養(yǎng)分豐缺指標劃分標準,初步制定當前生產條件下錦州地區(qū)土壤養(yǎng)分豐缺標準,并按此標準對全市土壤養(yǎng)分狀況進行評價。
2.1 有機質
有機質含量很豐富(﹥1.5%)的僅占17.5%,豐富(1.2%-1.5%)的占29.4%,中等(1%-1.2%)的占25.2%,缺乏(0.8%-1%)的占18.9%,嚴重缺乏(﹤0.8%)的占9.1%。其中以水稻土有機質含量最高,達豐富以上標準,即含量﹥1.2%的占80%,而棕壤、草甸土有機質缺乏的均占28.3%(見表1)??梢姡\州土壤有機質含量總體來說偏低。
2.2 堿解氮
堿解N含量很豐富(﹥150㎎/㎏)的僅占7.3%,豐富(120-150㎎/㎏)的占14.0%,中等(90-120㎎/㎏)的占36.7%,缺乏(60-90㎎/㎏)的占34.3%,很缺(30-60㎎/㎏)的占7.0%??偟目矗蝗狈Φ募s占60%;缺乏的約占60%(見表2)。
2.3 有效磷
有效P含量很豐富(﹥17㎎/㎏)的占30.8%,豐富(8.5-17.0㎎/㎏)的占43.7%,中等(4.5-8.5㎎/㎏)占18.9%,缺乏(2.3-4.5㎎/㎏)占3.8%,很缺(1.2-2.3㎎/㎏)占0.7%,即有效P含量在中等以上水平(不缺)的占95.5%??梢?,有效P含量比較豐富(見表3)。
2.4 速效鉀
總的來看,土壤速效K含量較低,在中等以上水平的占56.1%,缺乏的占43.9%。其中很豐富(﹥16㎎/㎏)的僅占9.5%,豐富占的14.1%,中等的占32.5%,缺乏的占35.3%,很缺的占7.2%,極缺的為1.4%。其中55.4%為棕壤缺K(見表4)。
2.5 有效鋅
錦州地區(qū)土壤總的看有效Zn含量較高,含量豐富(﹥31㎎/㎏)的占68.8%,中等的占23.1%,缺乏的占8.1%(見表5)。
3 土壤養(yǎng)分變化的原因
有機肥施用數量不足,甚至多年不施有機肥,特別是責任制以后,由于承包期短,農民存在短期行為進行掠奪式生產,而近幾年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較快,果蔬等經濟作物與大田爭肥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消耗的土壤有機質得不到補充,致使大田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特別是水田生產中不施有機肥,使土壤有機質呈凈消耗狀態(tài),因此其降幅最大。土壤全N和堿解N變化較小,可能是多年來大量施用化學N肥所致;土壤有效P含量大幅度上升,是因為P在土壤中不易遷移,當季利用率只有20%左右,大部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所以,連續(xù)多年大量施用P肥后,有效P含量明顯升高;速效K含量的降低在生產中表現最突出,由于受北方地區(qū)“富K”觀念的影響,多年來施肥一直以N、P肥施用為主,忽視了平衡施肥,特別是隨著N、P用量的增加,耐肥高產品種的引入,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收獲作物從土壤中攜出的K增多,造成土壤K素虧缺,速效K含量明顯下降,多年不施有機肥的地塊缺K更為嚴重;作物對Zn的需要量雖少,但隨生產條件的改變,如大量施用P肥,產生P-Zn拮抗現象,使Zn的有效性降低。另外在pH值較高的土壤及我市部分碳酸鹽草甸土上,施Zn效果非常明顯。
4 培肥對策
從以上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變化及豐缺狀況來看,錦州地區(qū)土壤有機質、全N、速效K含量平均比較低,且呈下降趨勢,有效P及Zn較豐富。因此,總的施肥原則是在提高有機肥用量的基礎上,穩(wěn)定N、P肥用量,增施K肥,在缺Zn的土壤和敏感作物上增施以Zn為主的微量元素肥料。
4.1 增施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還含有N、P、K等多種大量及中微量營養(yǎng)元素,長期施用有機肥能顯著提高土壤全N、全P、全K和速效養(yǎng)分的含量。另外,有機肥料又是團粒結構的膠結劑,能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狀,降低土壤容量,使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明顯提高,長期施用有機肥還可提高土壤保水供水性能。
4.2 實行根茬與秸稈還田
隨著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糧果、糧菜爭肥的矛盾日益突出,實行根茬與秸稈還田將是今后現代農業(yè)條件下維持與增進地力的主要手段和發(fā)展趨勢之一。玉米根茬還田7-10年,畝還田量為90㎏,可維持有機質平衡,畝還田量為250㎏,培肥作用十分明顯,土壤有機質、全N及有效P、K均明顯提高,水稻高留茬及稻秸還田,不僅可平衡土壤有機質,對緩解土壤K素虧缺和維持土壤K素平衡也十分有效;小麥高留茬不僅可增產,增收126-954元/km2,同時還可抑制雜草生長。
4.3 平衡施用化肥
作物吸收各種營養(yǎng)元素,有一定比例,無論哪一種必需的元素缺乏,都會影響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只有各種元素比例合理,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從錦州地區(qū)土壤養(yǎng)分豐缺及其變化趨勢來看,應改變過去重施N、P肥,不施或少施K肥的做法,各種肥料平衡施用,具體為穩(wěn)定N肥用量,重點改進施肥方法,以提高其利用率;P肥可一次大劑量施用以省工省力。在K肥肥源有限的情況下,優(yōu)先施在缺K土壤和對K敏感的作物上,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施入N、P、K化肥的同時,施用以Zn為主的微量元素肥料,特別是高產地及缺Zn土壤,增產效果應更明顯。
作者簡介:徐秋英(1965-),女,漢族,遼寧黑山人,遼寧省黑山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土肥站站長,研究方向: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