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占有重要位置,上自先秦諸子百家散文,中間的唐宋散文,下至明清小說,都是熠熠生輝的文學明珠,它沉淀著中華歷代文人的思想精華和文學精髓,是每一個中國公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有財富。而面對如此燦爛奪目的文化瑰寶,我們的中學生卻常對它望而卻步,大有望洋興嘆之感,原因是——看不懂。遺憾之至!不過國家通過高考選拔人才時,一定要考查考生的古詩文文化程度。要求考生能讀懂淺近的文言文。具體考查的內(nèi)容包括默寫常見名句名篇;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常見文言實詞120個);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8個)。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無論是去了解品讀我國古代燦爛的古典文學還是為了參加國家的選拔考試,每一個學生都應(yīng)該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但事實上,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的高中生畏文言文如畏虎。對于高中的語文學習,他們有這樣的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樹人”。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就成為高一語文教學迫切地需要解決的問題了。本學期通過這方面的小課題研究得出一點不太成熟的體會,那就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冷水泡茶慢慢濃的過程。
一是由淺入深慢慢引導。盡管在有些人看來,《鷸蚌相爭》《拔苗助長》《掩耳盜鈴》《因循誤事》《吳人孫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掩耳盜鈴》這些故事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不?yīng)該再拿來給高中生學,但是針對一群對文言詞語積累近乎零的農(nóng)村學生來說,這些故事恰好可以作為一個引子,引導他們排除畏難心理,走向文言文閱讀之路。有位專家曾經(jīng)說過,無論是用什么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是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用文言文形式再現(xiàn)這些故事,通過閱讀這些曾經(jīng)熟悉而今又有點陌生的文字,學生開始覺得,文言文也不必太怕它,原來還是可以讀懂的。當然在這閱讀過程中就開始要積累相關(guān)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
二是結(jié)合課內(nèi)文言文單元的學習,橫向聯(lián)系、比照,一邊積累文言知識,一邊運用文言知識,課內(nèi)外結(jié)合,溫故而知新。比照聯(lián)想學習有利于對文言詞語、句式的積累和運用。
從無到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誦讀法?!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方法對文言文學來說,簡直就是真理。讀一遍,兩遍……又一遍,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冷水泡茶慢慢濃的過程。從讀通到讀懂,好書不厭百回讀。以上所介紹的過程和方法都要通過讀文章來慢慢領(lǐng)會,慢慢感悟。有一年,新接了一班學生,教《陳情表》的時候,有位學生問我:老師,整節(jié)課都在讀書,這會不會很浪費時間?我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不會。因為讀而有了語感,因為讀而有了感悟,因為讀而使自己融入文章中,還因為讀而熟悉文言的特殊表達方式等,最后,因為熟讀而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知識遷移。因為胸中有丘壑,所以筆下就自然容易有江山了。盡管一遍遍的誦讀貌似浪費時間,但是熟讀成誦以至了然于胸的過程就像冷水泡茶一樣,慢慢的,茶還是會濃起來的,而且,對于語文基礎(chǔ)差的同學來講,欲速則不達,慢濃的方式還是最合適的。先前那位對“讀”有疑問的同學,后來也愛上“讀”了。
掃除學習困難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障礙,談何容易,冷水泡茶,還必須慢慢才濃,企求有更好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也能愛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