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為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外語系,福建 福州 350202)
我國經濟貿易、政治活動日趨頻繁,對同聲譯員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而截至2010年,全國合格的專業(yè)同聲傳譯員僅有31人??梢姳拘袠I(yè)的人才需求量缺口有多大。同聲傳譯并不局限于高級的會議傳譯,在日常的經濟、旅游等活動中也是需要大量的同聲傳譯員的。
對一般人來說,語言的理解和產出是按照輸入和輸出有先后的方式進行處理的,而對同傳譯員而言卻需要一心多用。比如,同聲傳譯員在輸出上一句或上一個片段譯語(TL)的同時,耳朵在聽下一句或下一片段的源語(SL)并且同時運用工作記憶加工和儲存。同聲傳譯一般是在兩種語言間進行,即兩種語言都同時處于活動狀態(tài),同聲傳譯員需具有熟練的激活及控制語言的能力。
工作記憶在高級認知活動中具有雙重的作用:工作記憶負責獲取當前的信息并且暫時保存重要的信息,從而實現(xiàn)對任務的整體理解。同聲傳譯是多任務同時處理的過程,它包括注意力分配、記憶和加工、輸入和輸出、語言的控制等。而人腦是個有限的信息資源系統(tǒng),故同聲傳譯中的工作記憶是否高效運轉對同傳的效果有重大影響。鑒于同傳活動如此復雜的加工,筆者將其與工作記憶的功能聯(lián)系起來,并試圖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工作記憶在理論上已被認為對同聲傳譯的加工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有關同聲傳的實驗性研究并不多見,而且以往的多個實驗大都是證明工作記憶容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同傳的效果的好壞。然而,本課題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工作記憶容量與同聲傳譯并非像理論上那樣緊密相關,這無疑對以往的研究提出巨大的挑戰(zhàn)。
在口譯過程中,譯員會借助大腦已有的背景知識在短時間內完成記憶的信息加工過程。通常有三種記憶系統(tǒng):即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記憶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瞬時記憶是信息的源泉,也是口譯的前提;它又稱為感覺貯存,它是外界刺激的真實拷貝或轉錄,但是保持時間僅為±0.25~2秒。短時記憶則是連接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紐帶;長時記憶中貯存的信息需被激活才能被提取到短時記憶中參與對新信息的加工。長時記憶是口譯的基礎。當言語鏈發(fā)布時,大腦會迅速激活長時記憶,提取以前存儲的相關知識,并啟動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對現(xiàn)場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充分理解言語所承載的意義,從而使交際有效地進行[1]。長時記憶是口譯的基礎??谧g三種記憶機制之間的關系可用以下加工流程圖來表示:
工作記憶是一種特殊的短時性記憶。工作記憶在對信息進行短暫存儲的同時,還負責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而正是工作記憶這種信息保持與加工的雙重特性,而工作記憶在同聲傳譯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工作記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Darò&Fabbro提出了同聲傳譯中記憶系統(tǒng)的一般模型(見下圖)[2]。
該模型針對口譯心理認知加工過程,第一次應用工作記憶原理,展示了同傳操作與工作記憶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同傳操作對口譯信息保持效果的影響的具體認知機制。此外,該模型在理論上肯定了不同方向口譯中工作記憶所發(fā)揮的不同作用。但是,該模型并沒有利用具體的實證數(shù)據(jù)明確說明不同方向的同傳中,工作記憶的作用或效果是否有顯著差異。也未說明不同方向同傳對工作記憶的影響是否有顯著差異。
Mizuno[3]提出了同傳的“內嵌式”加工模式,具體如下圖:
根據(jù)該模型,工作記憶系統(tǒng)與語言理解與產出系統(tǒng)相互連接,影響著語言的理解與產出整個過程,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xù)體。其中,長時記憶系統(tǒng)包括原語與目的語的詞匯存儲以及自動化的翻譯程序。中央執(zhí)行系統(tǒng)負責對注意焦點的控制以及對工作記憶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同時,同傳中的各種信息始終處于不同的狀態(tài)下??谧g員根據(jù)具體情況,適時地在各個不同任務之間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激活長時記憶的相關信息,根據(jù)具體任務選擇信息的注意焦點,完成信息解碼與轉換任務。但是,該模型還僅僅是一種帶有說明性質的假設,應通過實證性檢驗加以證明。
與大多工作記憶模型相比,Baddeley的多成分模型被認為是相對完善和成熟的。Baddeley早期的研究認為,工作記憶包括語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視空間模板(visuo spatial sketchpad)和中央執(zhí)行系統(tǒng)(central executive)三個部分。語音回路負責以聲音為基礎的信息的儲存與控制,包含語音儲存和發(fā)音控制兩個部分。視覺空間模板主要處理視覺空間信息。視覺空間模板可能包含兩個元素,一個視覺元素,與顏色形狀有關;另一個是空間元素,與位置有關。工作記憶最為重要的系統(tǒng)就是中央執(zhí)行系統(tǒng),它是一個能量有限的系統(tǒng),其功能是負責各子系統(tǒng)之間以及它們與長時記憶的聯(lián)系,也負責注意資源和策略的選擇與計劃。
工作記憶廣度即工作記憶容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人類完成高級認知活動的效率。人類的短時記憶的平均廣度為7±2。Cowan(2001)認為:在一般成年人中,工作記憶的廣度可達3~5個獨立的信息組塊或信息單元[4]。閱讀廣度測試是一種測量工作記憶容量的方法。實驗要求被試閱讀一系列句子,隨后回憶每個句子最后一個單詞,工作記憶閱讀廣度用被試能夠正確閱讀并記住尾詞的句子的個數(shù)來測量。此測試要求被試能夠正確理解句子并且記住單詞。所以在工作記憶中,被試需要同時完成理解與記憶兩項工作。
表1:研究對象
1.利用閱讀廣度測試來測量工作記憶容量;2.利用實際口譯語篇完成同傳任務,測量同傳效果;3.利用雅思聽力測量外語聽力理解能力;4.利用相關背景知識測驗,測量背景知識(即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儲備);5.利用大學語文和專業(yè)八級真題分別測試被試的中英文水平。
外語聽力理解能力測試材料:以2004年1月份的TOEFL考試中的聽力部分為材料,評價不同人員內部的外語聽力理解能力的差異性,以及對因變量的影響。
背景知識測試材料:根據(jù)同傳效果測試材料的主題,設計了相應的測試題,考察不同人員內部在背景知識(長時記憶信息存儲)方面的差異性,以及對因變量的影響。
首先,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人工分析,排除不符合測試要求的數(shù)據(jù)項目。其次,根據(jù)具體研究目的,利用SPSS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1.對54名學生譯員進行中英文水平測試,根據(jù)測試結果,挑選出中英文水平無差異的學員;2.背景知識測試:在中英文水平無差異的學員中挑選背景知識無差異的學員;3.聽力能力測試:進一步篩選,在上述兩個水平均無差異的學員中挑選聽力無差異的學員;4.工作記憶容量測試:利用閱讀廣度測試,衡量研究對象的工作記憶容量;同時,根據(jù)認知心理學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劃分標準[5],閱讀廣度測試結果大(等)于3.5的為高工作記憶容量,低于3.5的為低工作記憶容量;在上述3個水平均無差異的兩組學員中利用閱讀廣度測試工作記憶容量,挑選出高低兩組分別為10人;5.同傳效果測試。
實驗假設:工作記憶能力與同傳效果有較大的正相關性,即高工作記憶能力的被試的同傳效果要優(yōu)于低工作記憶能力被試。
實驗變量:自變量:工作記憶容量(高、低兩個水平);因變量:同傳效果;控制變量:中英文水平、背景知識、聽力能力。
首先,對閱讀廣度測試結果及同傳成績進行對數(shù)標準化,y=ln(x)。 結果見表 2。
表2:閱讀廣度測試結果及同傳成績
然后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圖1和圖2。
圖1:低工作記憶容量組回歸分析
圖2:高工作記憶容量組回歸分析
根據(jù)回歸分析結果,同傳效果與工作記憶容量之間不存在相關性。
本文通過實驗,控制多個變量,推翻了本文假設,證明了同傳效果與工作記憶容量之間幾乎不存在相關性,即在多個變量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工作記憶容量的高低不能決定學生譯員同傳效果的優(yōu)劣。然而由于其他因素如外界環(huán)境、心理及同傳技能熟練程度的影響,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也給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1]馬英邁,孫長彥.口譯中的記憶與理解[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78-79.
[2]Darò,V.F.Fabbro.Verbal memory dur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effects of phonological interference[J].Applied Linguistics,1994,(4):365-381.
[3]Mizuno,Akira.Process model for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nd working memory[J].Meta,2005,(2):739-752.
[4]Cowan N.The magical number 4 in short term memory:A reconsideration of mental storage capacity[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1,(24):87-185.
[5]張威.工作記憶在不同方向同傳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語言大學,2009,(5).
[6]曾亞南.工作記憶研究進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