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崇倫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Pre-S1、S2抗原檢測在乙型肝炎臨床診斷中的作用及臨床價值。 方法 隨機選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Pre-S1、S2抗原檢測為陽性和兩項均為陽性的患者各56例,并用PCR法對DNA含量進行檢測。 結(jié)果 56例Pre-S1抗原為陽性的56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的乙肝DNA為陽性,檢出率為85.71%;56例Pre-S2抗原為陽性的56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乙肝DNA為陽性,檢出率為80.36%;而Pre-S1、S2抗原均為陽性的患者中有52例的乙肝DNA為陽性,檢出率為92.86%,明顯高于前面的兩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臨床上檢測Pre-S1、S2抗原的含量可以為乙肝病毒的復制提供可靠地依據(jù),如果在同一個樣本中檢測出Pre-S1、S2兩種抗原,則可以說明乙肝病毒已經(jīng)復制。
[關(guān)鍵詞] Pre-S1;Pre-S2;DNA含量;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12.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2095-0616(2012)15-118-0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表面抗原的編碼區(qū)主要有S、Pre-S1、Pre-S2三段基因組成,并且它們分別編碼S、Pre-S1、Pre-S2這三種蛋白質(zhì)。只有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上才存在Pre-S1和Pre-S2抗原,故這兩種抗原是乙肝病毒復制和傳染的一個重要指標,能夠為臨床上診斷乙肝病毒的復制提供可靠的依據(jù)[1]。為了探討分析Pre-S1、S2抗原檢測在乙型肝炎臨床診斷中的作用及臨床價值,本研究隨機選取了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Pre-S1、S2抗原檢測為陽性和兩項均為陽性的患者各56例,并對他們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Pre-S1、S2抗原檢測為陽性和兩項均為陽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各56例,年齡8~72歲,平均(45.3±7.3)歲。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3組標本放在冰箱中保存,溫度-80℃,對乙肝DNA進行檢測,記錄下結(jié)果,如果HBV-DNA>1.0×103 copies/mL即為陽性[2]。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結(jié)果
56例Pre-S1抗原為陽性的56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的乙肝DNA為陽性,檢出率為85.71%;56例Pre-S2抗原為陽性的56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乙肝DNA為陽性,檢出率為80.36%;而Pre-S1、S2抗原均為陽性的患者中有52例的乙肝DNA為陽性,檢出率為92.86%,明顯高于前面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作為HBV的殼蛋白,Pre-S1、S2抗原存在于Dane中,它們不僅與病毒的復制有關(guān),還與乙肝病毒的附著和進入肝細胞的過程有直接的關(guān)系,對病毒的活動和復制有直接的反映。Pre-S1主要存在于完整的HBV顆粒的表面,與乙肝病毒的DNA和HBeAg密切相關(guān)[4-5]。相關(guān)文獻報道[6],Pre-S2可以作為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及嚴重程度的重要標志。Pre-S2抗原的免疫原型要比HBsAg的強,由于肝細胞的表面有吸附肝細胞的受體, Pre-S2抗原也具有這種受體的決定簇,故HBV通過人體血清中的聚合蛋白黏附與肝細胞的表面后就可以侵入到肝細胞內(nèi),而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nèi)的受體要想存在必須有乙肝病毒不斷地復制,Pre-S2抗原就是病毒受體的所在地方,所以說Pre-S2抗原與乙肝病毒的復制有直接的關(guān)系[7]。
在本次調(diào)查中,Pre-S1、S2均為陽性的56個標本中,DNA為陽性的檢出率為92.86%,明顯高于Pre-S1為陽性的85.71%,也高于Pre-S2為陽性的80.36%,這就說明這兩種抗原的存在與病毒DNA的復制有直接的關(guān)系,聯(lián)合檢測兩種前抗原的效果要明顯高于對單一抗原的檢測。如果在一個標本中同時檢測出了兩種抗原,可以為HBV的復制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尤其是在不具備條件檢測病毒DNA的工作室,在對“兩對半”檢測的同時,如果能夠?qū)re-S1和Pre-S2聯(lián)合檢測,則能夠為臨床上提供更可靠的診斷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胡杰東,俞萍麗,周斌,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志物,前Sl蛋白和HBV-DNA檢驗的相關(guān)性探討[J].天津醫(yī)藥,2004,32(1):19-20.
[2] 范振平,王福生,徐東平,等.乙型肝炎患者HBcAg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的檢測及其與臨床疾病狀態(tài)的關(guān)系[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24):2073-2076.
[3] Loirat D,Lemonnier FA,Michel ML.Muhiepitopic HLA-A80201 restricted immune response againest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fter DNA-based immuniation[J]. Immunol,2000,165(8):4748-4755.
[4] 王暉,張志輝,趙明.HBV-DNA與乙型肝炎標志物的相關(guān)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22):79.
[5] 徐洪波,侯志彪.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5):65.
[6] 梁敏鋒,馬世武,于樂成,等.中國華南地區(q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A等位基因分布的初步調(diào)查及其意義[J].2007,12(4):240-242.
[7] 關(guān)秀茹,張黃,韓麗,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l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情診斷及預后判斷中的應用[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37(1):80-81.
(收稿日期:20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