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紅
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許多美術教師對于美術課堂提問流于形式的現(xiàn)狀,并結合實例說明了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設置有效的課堂提問,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
關鍵詞: 初中美術課堂課堂提問遵循原則有效性
縱觀現(xiàn)在的課堂,很多教師都有這種感覺:學生上課舉手發(fā)言不積極,課堂討論氣氛不熱烈,給美術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布魯納說:“向?qū)W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智慧?!鼻〉胶锰幍奶釂?,不僅可以引發(fā)探究欲望,還能激發(fā)思維,使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有利于主動學習。因此,如何有效地優(yōu)化課堂提問,在當今以學生為主、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今天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如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提問隨意,想到什么就提問什么,有些過于簡單;提問過多,不分主次,不顧學生實際,一次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學生找不到核心問題;師問生答,使學生處在應付狀態(tài),等等。那么,怎樣實現(xiàn)美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1.把握合理的時機
如何把握合適的時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從教學內(nèi)容方面來看,要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和知識點的適當視角作為提問的切入點。問題切入點的設計是否合理,關系到整個課堂的成敗,所以提問的切入點十分重要。如何選擇問題的切入點呢?通常,應選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比如:“同樣是中國畫,同樣是人物畫,工筆畫和寫意畫的效果一樣嗎?”由此開始知識的新舊銜接、過渡并展開教學。其次是從課堂教學的時間上把握,應選擇合適的提問時機。及時的提問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課開始時的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的提問可以疏通和理順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教師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地以適當?shù)姆绞教岢鲞m當?shù)膯栴},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把握課堂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尾提問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和麻痹心理。比如在《向日葵》教學中由開始的“初次見到此畫有何感受?”繼而到中途的“畫面這樣布局合理嗎?”和最后的“你欣賞這樣的藝術風格嗎?”貫穿整個教學。
2.設計合適的問題
設計時機合適的問題是指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把握分寸,注意難易適當。如果太難,就會使大部分學生對問題茫然失措,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提出問題時,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又不能簡單地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鋪墊性提問。要防止缺乏吸引力,索然無味、抓不住重點、高不可攀、內(nèi)容空泛的提問,同時要提問適度。好的提問能體現(xiàn)教學的層次性,使學生經(jīng)歷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會再到運用的過程。要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把提問的過程當做一個階梯,有步驟地啟發(fā)學生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一定的坡度發(fā)展,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精心:不僅要注意難易程度,使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能正確答出,還必須問題明確,不能引起學生疑惑、誤解和猜測,當然還要充分估計學生的可能答案,準備對策。因此,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照顧大多數(shù),讓大部分學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出來。同時應注意在不同的知識環(huán)節(jié)上設置問題的難度要有差別,有些問題是給后進生答的,還有些問題是給優(yōu)等生答的,盡量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
3.提問要能激發(fā)學生思維
學生對任何一課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師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心理“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比如:在《校園環(huán)境標識設計》這一課開始的時候,我并不急于講書本內(nèi)容,而是先拋出兩個問題:(1)你覺得我們的校園缺少環(huán)境標識嗎?(2)如果讓你設計,你行嗎?
4.提問要提倡多角度進行
對于同一問題,為了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可以通過反復提問,即通過不同的提問方法,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想法。
(1)正面提問。通過分析比較,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之處。
(2)反面提問。從現(xiàn)成結論相反的角度提出問題。
(3)想象力提問。讓學生想象出教材情節(jié)中沒有的或與教材情節(jié)發(fā)展不同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提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加深對內(nèi)容主題的理解。
5.提問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教師的提問大致分為判斷型、敘述型、敘理型、發(fā)散型四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提問大部分屬于判斷型或敘述型的提問,這類提問只要熟悉書本中的條條就可作出正確的回答,雖然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便會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減少判斷型、敘述型的提問,增加敘理型、發(fā)散型的提問,特別是提高發(fā)散型提問的比重,因為這類的提問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解決問題。發(fā)散型的提問比重大了,密度高了,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思維負荷增大了,學生的思維就處于發(fā)散、連鎖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思維的發(fā)散力。
6.中肯的評價
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及時給予評價。對于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予以贊美;對于正確的回答,予以表揚,尤其是那些有進步的學生;對于膽小怕羞的學生,予以鼓勵;對于一時答不上來的學生給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對本學科產(chǎn)生興趣。中肯的評價可以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進一步調(diào)動學習的興趣,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及時消化和復習,還能優(yōu)化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得到肯定和強化;回答錯誤的,得到及時調(diào)整和改變。因此,提問中的評價應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疑;(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當然,提問時還要面帶微笑,切忌態(tài)度生硬。教師的面部表情、語言語調(diào)、舉手投足都可能對學生的思維活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不耐煩、訓斥、刁難,會使學生懼怕、回避,甚至生厭,阻礙教學進程。相反,則增強信心,使思路清晰,回答準確。只有通過不斷提問、不斷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學好知識。
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闭n堂提問必須結合教學實際,要問得其人、問得其所。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釋疑。美術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讓多樣化、趣味化的提問取代單一、枯燥無味的提問,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營造出良好的、積極的、活躍的、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取得較佳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如果課堂環(huán)境能配合課堂提問隨時變化,那么課堂的氣氛將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把握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如果提問能達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能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產(chǎn)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chǎn)生。課堂提問才會真正有效,課堂才會成為學習的樂園,課堂教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游秀清.課堂提問的誤區(qū).教學與管理,2004,(05).
[2]鄭文仕.精心設計巧妙點化.教師之友,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