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麗
摘要: 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提高小學生閱讀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選擇不同類型的閱讀形式,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建立多樣化的閱讀組織形式,進行必要的閱讀反饋和評價激勵機制。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活動閱讀組織形成
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古人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然而,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令人擔憂,不少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一些教師把課外閱讀作為一種任務強加給學生,缺少細心的指導,結果導致課外閱讀成為學生新的負擔?;谶@種狀況,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開展多樣化的閱讀形式,讓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成為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航燈。
一、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為此,教師需要注意班級的環(huán)境建設,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良好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班級讀書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動員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型班級的建設。如動員學生獻計獻策,用自己的智慧裝點教室。如用名人詩句規(guī)范、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精心布置學習板報,班級黑板報上可辟出“本周推薦書目”、“科技新消息”、“讀書心得”等欄目;通過多種渠道募集可閱讀的書籍,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周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介紹自己閱讀的好書、好文章和好的讀書方法,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讀書心得。
當然,教師在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的過程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一是研究學生的心理、情感和愛好,掌握學生的閱讀需求,及時掌握相關圖書出版信息,為學生推薦適宜的閱讀書目。二是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掌握學生的閱讀信息,對于學生的不良閱讀要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積極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好。三是全方位打造閱讀型班級,全方位、多層次地建構閱讀平臺。尤其要善于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平臺,現(xiàn)在的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教師可以開設教學博客,將相關閱讀材料在博客上公布,并可以與學生通過發(fā)帖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
二、選擇不同類型的閱讀形式
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采取多樣化的、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以滿足學生的閱讀要求。
1.主題閱讀。如學習《長征》后,組織開展“走近毛澤東”的主題讀書月活動,引薦有關毛澤東傳記、詩詞、傳奇類的優(yōu)秀作品給學生,舉行“毛澤東詩詞朗誦會”、“毛澤東故事演講會”等,讓學生穿越時空,真正走近偉人、了解偉人、學習偉人。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一課,以“母愛”為主題,開展讀書周活動,讓學生從書刊、網(wǎng)上查閱大量關于“母愛”的文章,大家不僅要讀、誦、記,而且要在“佳文欣賞”課上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此外,開展科普讀書月、走近名人讀書月、經(jīng)典誦讀活動周等主題閱讀活動,都會大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延伸閱讀。其一是對課文作者的延伸閱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文質兼美,不乏名家名篇。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拓展閱讀作者傳記及作者的其他作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作家,同時也讓名家名作在孩子的腦海中扎根。例如通過學習六年級上冊的《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學生初識了巴金老人。教師在教學之余可以推薦巴金的其他作品,如《鳥的天堂》、《隨想錄》、《家》、《春》、《秋》等。學生不僅會沉浸在巴金的文學世界里,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融入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
3.對課文背景的延伸閱讀。教材中的有些課文的內容或年代較遠,或是離生活較遠,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教師可以圍繞文本拓展相關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介入閱讀情境,拉近讀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例如《負荊請罪》一課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由于作品時代久遠,藺相如、廉頗兩個人物很難在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師不妨帶領學生拓展閱讀,了解司馬遷、《史記》、和氏璧不平凡的經(jīng)歷。
4.對課文內容的延伸閱讀。課文中不乏某些內容簡略帶過,而學生則未必熟悉和了解。教師可以以此相關內容,進行延伸閱讀,開闊學生視野。如《錢學森》一文對錢學森回國的經(jīng)歷寫得比較簡略:“經(jīng)過五年的漫長歲月,在周總理的關懷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終于踏上了歸國的航程?!苯處熆梢砸源藶榛c,展開深度延伸閱讀。通過閱讀《錢學森歸國》,進一步了解錢學森克服千難萬險,回到祖國的堅定信念,進一步體會其愛國情懷。
5.比較閱讀。烏申斯基說:“比較是思維的基礎?!苯處熞朴谶x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所以,教師可以把有對比性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如學習了《漁歌子》之后,對比另一首關于釣魚的名作《江雪》,前者輕松舒暢、閑情逸致,后者則荒寒寂寞、傲然清高。通過閱讀比較,學生就能很自然地感受到作者的不同心境、情感。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比較閱讀同文體的文章。以說明文為例,教師先從課文中選擇一篇比較典型的說明文《海洋——21世紀的希望》,讓學生從課文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精讀,然后選擇另一篇說明文加以比較閱讀。經(jīng)過反復討論、分析、總結,學生逐漸理解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和要求。
三、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有效強化閱讀效果的關鍵。有的學生憑著興趣,生動情節(jié)以外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這樣的閱讀自然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成效。
1.選讀法。根據(jù)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在學習《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時,為了補充相關知識背景,推薦學生選擇閱讀有關天文科普書籍如《十大行星之謎》、《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等書。
2.精讀法。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3.速讀法。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以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錄批注法。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做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也就是俗話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
四、建立多樣化的閱讀組織形式
閱讀不能簡單理解為學生個體行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建構多樣化的組織形式,以推動閱讀由課堂向課外、由學校向家庭延伸,實現(xiàn)教師、學生、家長的多重互動。
1.組織課堂上的閱讀交流會,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一定會產(chǎn)生很多想法,存在很多疑惑。這些問題和疑惑,僅僅靠學生自己是無法解決的,這就需要老師加以指導。因此,可以定期舉行課堂讀書交流會,師生、生生一起探討。教師先是讓學生介紹閱讀中的困惑、疑慮、想法等,進而引導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評議,逐漸形成共識,然后教師再加以點評,并闡述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答疑解惑,更要引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這種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既能鼓勵學生的參與度,又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水平。
2.建立課外的閱讀小組,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將學生組建成若干課外閱讀小組,組員之間互相交換圖書閱讀,擴大閱讀資源,定期交流讀書心得,相互取長補短,強化閱讀實效。為保證閱讀小組的穩(wěn)定、有序和持久開展活動,在組建小組時應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則。(一)志趣相投原則。在共同的閱讀志趣基礎上,可以建立一個較為穩(wěn)固的閱讀合作小組,合作效果也較好。(二)異質互補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促進組內成員在性格、性別、情商等方面形成互補,從而既提高閱讀效率,又促進成員性格的健康發(fā)展。(三)主從諧和原則。盡可能把那些協(xié)調能力強,有組織領導能力的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中去,發(fā)揮其核心作用,以優(yōu)化小組內的組織管理,強化整體的閱讀效果。(四)組員適度原則。每組以3—5人為宜。組內人數(shù)過少,則合作的意義不大;組內人數(shù)過多,則難以統(tǒng)一行動。
3.鼓勵開展家庭的親子閱讀活動,實現(xiàn)家長與學生的互動。在低、中年級開展親子閱讀,對于小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習慣非常重要。不能以為親子閱讀就是家長的事,應該看到親子閱讀也需要學校的大力配合,需要學校做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教師除了召開家長會進行動員外,還需要及時提供親子閱讀的目錄,乃至具體讀書內容,建立家校聯(lián)系卡,及時予以評估。教師還要控制學生的作業(yè)量,保證學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包括選擇書籍和閱讀的時間。
五、建構必要的閱讀評價、激勵機制
在廣泛開展閱讀活動以后,還必須及時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加以恰當評價,進而進行必要的鼓勵,以激勵學生開展持久的閱讀活動,使得閱讀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
1.建立暢通高效的信息反饋機制。這種信息反饋渠道應是多樣化的。這種反饋可以是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向教師訴說,也可以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填寫“課外閱讀反饋卡”,以便教師了解學生所讀書目、作者、閱讀時間、閱讀效果等。
2.建立起恰當?shù)脑u價機制。評價主體應是多主體的共同參與,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相結合。評價內容應是多方面的,一般從態(tài)度、習慣、數(shù)量、效果四個層面進行。評價方式上可以采取現(xiàn)場讀書匯報、讀書摘要卡、讀書筆記檢測等。
3.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在學校層面,評出“課外閱讀明星班”、“課外閱讀優(yōu)秀班”及“課外閱讀合格班”。在班級內部,可以評選優(yōu)秀閱讀小組、閱讀先進個人等。還可以設立“每周閱讀賽事榜”,每周一公布當周閱讀主題,引導孩子們閱讀相關文章,然后在下周的周一組織班級評議,選舉產(chǎn)生賽事排行榜。
高爾基說:“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小學階段是人生記憶的黃金時間,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美好的時光,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讓學生盡情地閱讀,踏好終身學習的第一步,跨出人生道路上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