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虎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新課程標準的明確規(guī)定,使語文的交際功能尤為突出。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小學生;口頭表達;口語交際
如何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呢?
一、激發(fā)興趣,打開話匣
引導小學生“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積極參加討論,能就感興趣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結(jié)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教師要擁有一顆童心,俯下身子誠懇可親地與學生拉拉家常,比如家里來了客人,你是怎樣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樣認識新朋友的;遇到困難時,你是怎樣請求幫助的;談?wù)搫赢嬈?、童話故事中的主人公,說說你最喜歡誰,為什么……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想,一起說,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這不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能打開學生的話匣子,使學生的口語交際有“源”而發(fā),在共鳴中豐富了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
二、結(jié)合活動,豐富題材
口語交際訓練主要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應抓住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有話可說。學校每學期開展的各種活動,如朗誦比賽、運動會、文藝會演等,都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平臺,因為學生往往在活動之后,還沉浸在活動的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這樣,既積累了說話材料,又活躍了思維,學生津津樂道,而且有話可說。這時,教師如果提醒他們注意自己口述的條理是否清楚,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除此以外,班級可每周開展一到兩次活動,豐富學生的說話題材。如在語文綜合課上讓學生上講臺朗誦詩歌,講個笑話,或者讀一篇自己最好的作文,或者說說自己近來最開心的事情,等等,讓大家都會“開口”講話。
三、在閱讀教學中訓練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典范,也可以成為學生口語訓練的內(nèi)容。很多課文故事性很強,可以把表演、游戲、角色扮演等引進課堂,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狐假虎威》這篇寓言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都很濃,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表演,并猜想、續(xù)演老虎第二次遇到狐貍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興趣盎然,說得有聲有色,很有條理。另外,還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扮演小導游、講解員、推銷員,并以其身份向人們介紹某個景點,講解某些知識、某種產(chǎn)品。如《泉城》、《九寨溝》等介紹風景名勝的課文,語言精練優(yōu)美,介紹的順序?qū)W生也易于把握,讓學生配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有條不紊地作介紹,既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又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四、在生活實踐中鍛煉
生活無處不是課堂,在實踐中鍛煉、應用,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切合實際,有實用價值。讓學生自己到商店買東西,跟售貨員砍價,享受交際的快樂與成就感。在日常生活中,當客人來訪時,應怎樣招待客人?開門說什么?臨走時說什么?怎樣說得體?在校園內(nèi)外經(jīng)常會有一些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你看到后會怎樣跟你的爸爸媽媽或朋友談?關(guān)于班上、校園、社會上的熱點新聞又有什么理解?平時,教師應注意方法的靈活性,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生活,細心捕捉生活中的說話點,抓住一閃即逝的機會,及時組織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要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多接觸社會、接觸人,抓住口語鍛煉的時機,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形成交際能力。
此外,口語交際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談話,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逐步學會歸納和總結(jié)。在平時的口語交際中,一定要講普通話,把話說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等。中國是禮儀之邦,還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語。
總之,口語交際訓練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踐。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心中有口語交際,學生就會有口語鍛煉的各種途徑。我們要讓他們的口語交際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讓他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敏捷,讓他們成功地鋪一條通往社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