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課實施“先學后教,當堂檢測”合作課堂的背景
新的課程理念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受到了新的挑戰(zhàn)。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標志?!跋葘W后教,當堂檢測”的教學中,學生間合作學習,不僅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宰課堂的弊端,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也有助于因材施教,解決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問題。通過課前先學與課堂合作交流,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各抒己見,從而獲取豐富信息,對所學內容獲得更全面的認識。在“先學后教,當堂檢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場境,讓學生積極探究,然后師生共同合作。這種教學模式能給學生發(fā)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學生既能掌握好課本知識,又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質疑解惑,增長自己的智慧,提高文化素養(yǎng)。
二、歷史課實施“先學后教,當堂檢測”合作課堂的操作方法
這幾年的課改活動歷經多次嘗試,筆者根據自己的課堂實踐總結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造情境,出示目標
筆者結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6課《洋務運動》的教學來說說這一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是該模式的第一步。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绾渭ぐl(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歷史教學的吸引力,是歷史教學首先要解決的任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巧思妙想,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上《洋務運動》這一課前筆者就先問學生:前面第四課講什么內容?你們喜歡看電視或電影嗎?《甲午風云》這部電影哪位同學看過?然后有學生搶著回答,有學生議論,有部分學生說看過,興奮地小聲交談(鄧大人就是鄧世昌,李大人就是李鴻章,他太可恨,日本人太可惡了等等)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了起來。然后教師問:這部電影與我們現在學的這篇課文有何聯系?原來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滅。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又受到太平天國運動的沉重的打擊,統(tǒng)治已是風雨飄搖,面對殘酷的現實,統(tǒng)治集團內部出現了分化,在19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次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自救運動。通過以上介紹讓學生對本課內容形成整體的認識。
(二)自學指導
這一階段一般控制在2-3分鐘以內,可分為心理準備與知識能力準備兩個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穩(wěn)定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并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和準備。為了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在內容與形式的確定上要求精當、簡潔,選取最佳途徑切入主題。如在上《洋務運動》這一課時,組織學生閱讀“導言框”、插圖、課文,并回顧前面學過的線索,要學生討論回答問題:這是一場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它在中國歷史上起了什么作用?讓學生在課本里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主要內容(企業(yè)類別或劃分)。
(三)先學階段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完成新授課預習任務。沒有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會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tài);有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觀察學生怎樣學習,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疑難,以便對學生做具體的指導。同時,還能從學生質疑中得到啟發(fā),從而驗證教學設計的正誤,并及時加以調整。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的有力保證,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上《洋務運動》一課時,筆者要求分組完成下列問題:
1.據圖填表,認識洋務運動興辦的近代工業(yè)(分軍事和民用兩種),要求工業(yè)名稱、人名與地名“對號入座”。
2.從洋務派、封建統(tǒng)治者的目的來評價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影響。
3.最近有些影視作品對李鴻章進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愛國者”了,通過學習課文里有關李鴻章的自白,并與當時民間的“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對比,能說明李鴻章是個愛國人物嗎?(允許學生各抒己見)
要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并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后教階段
這個階段要用10分鐘左右。所謂后教,就是在學生先學之后,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最終能否學會本節(jié)課的知識,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事實上就是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提問學生回答思考題,根據“先學”后暴露的問題進行教學。為配合學生的學,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立足課本,把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掌握、理解的內容,濃縮在知識體系中,通過學生的看、做、思考熟悉課文,也要學生為下一步教學計劃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洋務運動》里就有學生提出“左宗棠也是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者,可他能成為‘愛國者’卻沒有像李鴻章那樣遭到質疑,為什么?”學生學會質疑,才會發(fā)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在新課改之下,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把自己一時想不通的或難以理解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通過與同學討論,教師的幫助引導,來共同解決問題。
(五)當堂檢測與鞏固階段
這個階段要用12分鐘左右?!昂玫拈_頭也應該有一個成功的結尾”,一節(jié)課下來,筆者讓學生根據板書的提綱進行復述,理清本課所學史實的脈絡,同時及時進行檢測,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史實的印象和鞏固了學過的知識。在《洋務運動》新課結束后,筆者設計了幾道練習題,以檢測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如比較洋務派與頑固派的異同;洋務運動與當今的改革開放有何區(qū)別?保證練的形式是學生完全獨立、快節(jié)奏地按時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只注意糾正錯誤。這樣高強度的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堅強的意志以及緊張、快節(jié)奏學習的習慣等。經過知識的再次梳理,練習的及時鞏固,大部分學生在“先學后教,當堂檢測”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實踐證明,“先學后教,當堂檢測”這種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在教師引導下,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教師和教師之間的多邊合作互動,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盡可能提高學生包括專業(yè)素質在內的多方面的素質,實現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和諧統(tǒng)一,是一種有利于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形式。歷史課實施“先學后教,當堂檢測”合作課堂是大勢所趨,但在探究過程中也存在著合作交流時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現象,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課堂出現混亂,時間安排不合理完不成任務,或是一人代表發(fā)言,其他的學生只是聽眾等。所以教師要處理好小組、個體之間的關系,以達到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同提高。作為歷史教師,需不斷地摸索實踐,反思教學,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學水平跟上時代的步伐。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