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工作在我國農村中學教學一線上,憑借著從教十幾年的經驗,對于什么是有效教學我有自己的理解: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節(jié)課40分鐘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知識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這就好比我們南方人去采蓮一樣:采蓮時一般兩人一組,一人在船頭負責采蓮,一人在船尾負責撐船,兩人在采蓮時分工明確,配合還要默契。一天下來,能采到多少蓮子出多大效益,主要靠船頭的人的采集速度,關鍵還要靠船尾的人的撐船技術,保證雙方的安全。如果在單位時間內,船尾的人憑借嫻熟的撐船技術,加上船頭采蓮人利索的手腳,最大限度保證兩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到足夠多的蓮子,那么這種情況是高效的;倘若是因為撐船人技術不行導致采到的蓮子不多,即便撐船人付出再多的艱辛去撐船,或者即使采到足夠多的蓮子,但采蓮人被荷葉桿劃傷或出了安全事故,這些情況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就是扮演著撐船人的角色,而學生就是采蓮人。那么怎樣打造一節(jié)高效的歷史課?下面以岳麓版八年級上冊第1課《鴉片戰(zhàn)爭》的教學為例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從始至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毙睦韺W也認為:興趣是一種激烈而持久的動機。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記得開學初,學校安排我到一個新的班級去上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是這樣導入《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的:學生起立坐下后,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歷史知識?接著通過與學生共同完成一個與鴉片戰(zhàn)爭有關的簡短的“情景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微笑著叫大家打開課文第1頁,開始學習第1課鴉片戰(zhàn)爭。再下來的教學時間,正如我所預料的那樣:學生始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他們一直對我的歷史課都興趣不減。
二、要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中學歷史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力圖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習成長。在《鴉片戰(zhàn)爭》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落實上,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課堂中我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形式不同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通過引入圖表、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為什么要禁煙。在講解禁煙運動的高潮時,我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完成。對于戰(zhàn)爭經過,我用指導學生觀看、填寫地圖的動手動腦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在教學本課重點《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時,我則通過知識速記方式,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接著又用制作、填寫圖表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而對教學難點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則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探究來突破。
三、要講究評價技巧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真正落實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以生為本,實現(xiàn)了師生平等對話。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評價以鼓勵為主。在《鴉片戰(zhàn)爭》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自始至終做到: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從他發(fā)言的聲音、說話的清晰度、站立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膽量等方面去鼓勵。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能回答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重在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當然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學生性子急,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就答,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少年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tài),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chuàng)新??傊谜n在肯定、贊賞學生方面也做得比較好,對于學生的回答能夠及時予以肯定,對于不敢表現(xiàn)的學生也給予了激勵,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要精講多練
精講多練仍然是教師打造有效課堂的法寶之一,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永遠不會過時。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并不是不要教學質量,所以我在《鴉片戰(zhàn)爭》一課的教學中依舊非常重視基礎知識的講授和各種題型答題技巧及方法的訓練,該講解、該歸納的絕不遺漏,當然要把握好在20分鐘之內,以便把更多的時間交給課堂的主人。這樣每堂課保證學生都會有20分鐘的時間訓練,課文中的知識點就會得到及時、有效地鞏固,課后根本沒必要再布置課外作業(yè),也就不會給學生增加額外的負擔。
五、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做課堂筆記的良好習慣
歷史科目是開卷考試,所以我要求學生統(tǒng)一把課堂筆記做在課文中,課文中有的內容直接在書中畫、圈、點,課文中沒有的補充寫在書中相應的地方。
六、要認真寫好每堂課的教學反思
這是打造有效課堂的保證。因為當前絕大部分學校的歷史教師都要擔任同一年級好幾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這就意味著同一教學內容一般都要重復教學好幾遍,這時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就顯得非常必要。通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做到優(yōu)點繼續(xù)發(fā)揚,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使我們以后的教學更加完善。例如,我在完成《鴉片戰(zhàn)爭》一課的教學后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一是這節(jié)課在關注學生方面做得還不夠,學生參與活動的面比較廣但深度還可再挖掘。另外在關注個體差異方面還應落到實處,雖然注意到了女生回答問題、參與積極性不高,也努力去調動和激勵了,但卻沒有給予她們足夠的時間和信心,沒有照顧到個別學生的需要。二是因為整節(jié)課以學生參與為主,有些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興致很高,參與面很廣,占用的時間稍多,所以還需要注意做好活動的選擇、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如果能更精心設計,這節(jié)課會更有效更成功。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