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倫·坡對于文學(xué)作品簡明扼要的推崇與海明威的“冰山”原則有著契合之處。本文通過對《一桶亞蒙蒂拉多酒》中兩位人物對話的分析,淺析了在坡簡潔的話語下埋藏的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對話;“冰山”原則;《一桶亞蒙蒂拉多酒》
一、引言
愛倫·坡認為,任何文學(xué)作品如果不能一次性讀完,那么其美感的整體性就會受到破壞。因此,他極力推崇短篇小說,在小說的描述與人物的刻畫中,坡極力以最少的詞語簡明扼要地構(gòu)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與海明威的“冰山”原則有不謀而和之處,海明威認為作品中用文字表達的只需要八分之一,要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如此看來,盡管二者的提法不同,但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在愛倫·坡的作品中也有所體現(xiàn)。
閱讀過愛倫·坡的作品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不僅僅可以按照偵探和恐怖分類,還可以按照心理描寫與對話描寫來分。比如說,《泄密的心》全文以主人公的心理描寫為主,鮮少對話;而在《一桶亞蒙蒂拉多酒》中,若以段落計算全文共89段,對話部分就占了73段,全文以對話描寫為主。在一句句簡短明了的對話中,愛倫·坡是如何把他所想要告訴讀者的全部內(nèi)容通過八分之一的筆墨表達出來的呢?
二、冰山一隅窺探
故事開始為讀者講述了發(fā)生的背景,主人公“我”被侮辱了人格,所以要發(fā)誓報仇,“我”的報復(fù)心是極其強的,不僅要報復(fù),還要讓他知道是誰在報復(fù),并且又能免受懲罰,而報仇的對象就是福吐納托。在狂歡節(jié)前夜,“我”“偶遇”了喝的酩酊大醉的福吐納托,而整個報復(fù)的過程就從他們見面伊始的寒暄開始了。
“我”聲稱自己購得了一大桶不知真?zhèn)蔚膩喢傻倮嗑?,故意說想尋求另一位鑒酒名家的幫助,這就大大刺激了福吐納托的虛榮心,因為他可是自詡為很在行的。因此福吐納托主動請纓,要求去“我”家?guī)兔﹁b賞,這恰恰中了“我”的計謀。在通往酒窖的過程中,“我”又不止一次的婉言謝絕,這反而加快了福吐納托步入“我”的陷阱的腳步。在進入地窖的過程中,貌似平和的閑談也是唇槍舌劍、險象環(huán)生。在一次次交談中“我”殺機洶涌,只是福吐納托未能發(fā)覺。而在報復(fù)的最后階段,也就是真正實施階段,“我”又語帶譏諷、百般羞辱,要讓福吐納托在極度的恐懼與憤怒中死去。
愛倫·坡的這個故事篇幅極短,真正體現(xiàn)了他的寫作理論——要能一次性讀完。在這么短的篇幅下,愛倫·坡是怎樣構(gòu)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的呢?在這么簡潔的對話中,愛倫·坡又是怎樣彰顯人物的性格、引導(dǎo)讀者思考的呢?在看似簡單的話語下究竟埋藏著怎樣的玄機?
三、八分之七解析
1、言外之意
海明威曾在描寫西班牙斗牛士的專著《午后之死》(1932)中首次闡釋“冰山”原則:“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對于他想寫的東西心中有數(shù),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的真實,會強烈地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jīng)寫了出來。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边@最先體現(xiàn)在《一桶亞蒙蒂拉多酒》中 “我”隱忍不宣的報仇情緒。
兩人剛一見面,“我”便十分熱情的上前打招呼:“親愛的福吐納托,遇見你真好呀!”讀者能夠感覺到“我”熱情討好面具下的真正嘴臉。 “我”假意在不經(jīng)意間提到自己購入了一大桶亞蒙蒂拉多酒,“我弄到一大桶所謂亞蒙蒂拉多酒,可我不放心?!庇譃闆]能向福吐納托請教而后悔,“我真笨透了,居然沒跟你商量,就照亞蒙蒂拉多酒的價錢全付清了。找又找不到你,可又生怕錯過這筆買賣?!睂嶋H上,“我”當然能分辨真?zhèn)?,這么說只不過是為了引起對方的虛榮心而已。在吹捧過后,“我”緊接著設(shè)下圈套:“瞧你有事,我正想去找盧克西呢。只有他才能品酒。他會告訴我——”“我”真的是想找盧克西嗎?當然不是!因為“我”深諳福吐納托的傲慢自大,這樣無非是欲擒故縱,看你來不來,你不來我就找別人了。以鑒酒家自居的福吐納托豈能放過顯示自己本領(lǐng)的機會,當即硬拉著“我”去了酒窖。
2、話語主動權(quán)
真正的權(quán)力是通過話語發(fā)生作用的。??碌脑捳Z權(quán)力理論向人們揭示話語是權(quán)力的產(chǎn)物,在話語的實踐中隱藏著權(quán)力的運作,權(quán)力是通過話語來實現(xiàn)的?!拔摇迸c福吐納托之間誰占據(jù)著主動權(quán)呢?
“快,咱們走吧?!?/p>
“上哪兒?”
“上你的地窖去。”
“老兄,這不行;我不愿欺你心好就麻煩你呀。我看出你有事。盧克西——”
“我沒事,來吧?!?/p>
這段對話上看,話語主動權(quán)好像掌握在福吐納托手上,他一味的催促“我”到酒窖中去,甚至“我”連話都說不完就被他打斷了。足以見得福吐納托的強勢。但是,細細回味,真相并非如此。“上哪兒?”一句就是明知顧問,“我”假裝不知所措,故意讓福吐納托自己說出要去酒窖中。之后又推推拖拖,加以勸阻,更是一步步引導(dǎo)著福吐納托自己步向地獄。因此,話語的主動權(quán)完全掌握在“唯唯諾諾”的“我”手中。
3、對話不合作
格萊斯提出為了準確有效地進行交際,交談雙方必須遵循合作原則。但是在實際會話中,人們常常因為不同的原因而違反合作原則。在本文中,“我”多次答非所問,重復(fù)模仿福吐納托的話,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合作。他大聲嚷嚷,“我”也對他哇哇亂叫,他叫一聲,“我”應(yīng)一聲,叫得比他響,比他亮。
“……咱們走吧!”
“對,”我說,“咱們走吧!”
這種合作原則的違背達到了一種反諷的效果——走吧,讓我們走吧!但是你又動不了??!就是有老天也幫不了你了!這不僅加劇了福吐納托的恐懼,還會使其無比憤怒,但又無可奈何。在這場游戲中,“我”玩的不亦樂乎,這才真正的滿足了“我”的復(fù)仇的快感。
4、美學(xué)思考
當讀者在閱讀《一桶亞蒙蒂拉多酒》時,其樂趣不僅僅是感受恐怖的氣氛,追隨緊張的情節(jié)發(fā)展,更在于層層剖析文中語言之后,尋得真正意蘊。故事開始,“我”就發(fā)誓要報復(fù)福吐納托,但究竟怎么實施,并沒有提到。當“我”把他引入酒窖的時候,對于他的報復(fù)手法,讀者還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們可以猜測,可以想象。我們總想在他們二人的對話中尋得些蛛絲馬跡來證實我們的猜想。最終,愛倫·坡為我們解開迷惑,“我”把福吐納托活生生地砌在墻里。手段之殘忍,著實讓讀者毛骨悚然。但又不得不佩服愛倫·坡創(chuàng)作手法的獨到與魅力。
四、結(jié)語
《一桶亞蒙蒂拉多酒》這部小說語言凝練,結(jié)構(gòu)嚴謹,通篇短小緊湊,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話不僅揭示了兩位人物各自的性格,并且透露出在對話時的心理特點。通過挖掘隱藏在簡短對話下八分之七的含義,讀者能夠充分感受坡的創(chuàng)作技巧,同時又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參考文獻:
[1]陳良廷、徐汝椿譯.愛倫·坡短篇小說集[M].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1996.
[2]崔道怡,朱偉,王青風,王勇軍.“冰山”原則:對話與潛對話(上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3]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0.
(作者單位:華北電力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