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們通常認為達利是一個有著“偏執(zhí)狂”人格的人,但正是所謂的“偏執(zhí)狂”用最理性的思想創(chuàng)造了“偏執(zhí)狂的批判法”為超現實主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本文從心理學的五個角度對達利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繪畫進行論述,并對達利古怪的性格進行剖析。
關鍵詞:達利;超現實主義;偏執(zhí)狂批評法
達利是與眾不同的,他通過他的作品真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極度自大、狂妄、并且沉溺于幻想的偏執(zhí)狂的天才的達利。
1929年,達利加入了超現實主義組織。達利認為:與其機械的自動書寫,不如借助理性的力量積極地激發(fā)潛意識下的創(chuàng)作本能進行創(chuàng)作。于是,他為超現實主義創(chuàng)造了特殊的方法——“偏執(zhí)狂”批判法。這是一種通過積極的有意識的狂想來創(chuàng)造一個非理性的而又十分酷似客觀現實的幻想世界。正是這種方法,確立了達利那獨特的繪畫。
1、“偏執(zhí)狂”理論解決了“畫什么”的問題
佛羅依德認為人的感知歷程分為潛意識、前意識、意識三個層次。達利認為他畫中要表現的層面是自已對生活感知的潛意識的層面。是一種自然的情緒的流露即一種無意識的表達。雖然佛羅依德認為達利表現的是一種“有意識”,但這并不防礙達利使用佛的理論。天才是表達有意識的無意識,而瘋子是真正的無意識的暴露。達利藝術最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有意識的行為去表達出了無意識的心理。
在《醒前一秒一只蜜蜂繞石榴樹而做的夢》這幅畫中,達利闡述了佛羅依德理論中人格結構的三個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在畫中猛虎象征的是本我,代表的是攻擊和破壞兩種原始的沖動,支配本我的是唯樂的原則,是人性中惡的一面。石榴就是自我的代表,它是本我發(fā)生的各種需求不能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足它必須遷就現實的原則。長腿的象代表的是超我。它是個體在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guī)范的教養(yǎng)而逐漸形成的,它受自我理想和良心的限制,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則。
2、“偏執(zhí)狂”方法解決了“怎樣畫”的問題
達利為了順利表達他的思想,也為了其它的超現實主義成員能掌握“偏執(zhí)狂”的創(chuàng)作方法,他在《服務于超現實主義》一文中出現了歸納超現實主義物體的六個不同的類型。①起象征作用的超現實主義物體(自動因)、懸球自行車坐墊球體和葉子、鞋和一杯牛奶、海綿和一碗面粉、戴手套的手和紅色的手;②變質的物體(感情因)、軟表、草帽中的表;③呈現特點的物體(夢因)、從實際的意義上、在比喻的意義上;④偽裝的物體(白天的幻想)、障礙、海牛;⑤機械物體(實驗幻想)、供思考的搖椅、供聯想的餐桌;⑥模制物體(催眠因)、汽車、桌子、椅子、窗簾、森林。
在他的畫中螞蟻通常是緊張、焦慮和衰老的象征,暗示著達利潛意識里的恐懼、無力、不安、和性焦慮。在《燃燒的長頸鹿》一畫中,女人背后用拐杖支起,拐杖象征自信的缺乏,但主要表現出一種不同于往日的傲慢。抽屜是女性隱秘的象征。因為佛羅依德理論中認為小孩子總愛打開抽屜看看里面有沒有東西,抽屜表示孩子對母親身體神秘的探究。在他的畫中抽屜總在女人體上出現,表現了達利對情欲的幻想?;鹨鹆伺说目謶?,她痛苦的姿態(tài)似乎讓人能感覺到她的呼救聲音。整個畫面呈現出一個恐怖、怪誕的夢境,體現了達利內心的吶喊。他往往利用這種方法仿效夢中的混亂,同時也將深刻的人生理解濃縮進觀眾的視線之中,讓我們隨著達利的思想跳躍。
3、“偏執(zhí)狂”的強烈情感
藝術有一種功能是渲瀉,看達利的作品我們更是能感受到隱含在其中的那熾熱的、瘋狂的卻又單純的真情。達利繪畫有兩大主題:一是戰(zhàn)爭,二是他的妻子加拉。
193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前六個月,他創(chuàng)作出了《內戰(zhàn)的預感》。在畫中,一個隆起膝蓋的長著丑陋手臂的巨人,在掐著自已脖子的狂亂狀態(tài)中撕裂自已的腿。畫中被手和腿框起來的四角形隱喻了四分五裂的西班牙。兩個相互扭結的形體造成了人心理上的恐懼感,畫家以此來象征戰(zhàn)爭的非人性,流露出了畫家對邪惡的憎恨,對祖國安危的深切擔憂。
達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以他的妻子加拉做模特,加拉之于達利是母親,是情人,同時又是女神。加拉是達利靈感的源泉,看每一幅加拉的畫像,無不體現出達利對她無比的尊重,甚至是崇拜。畫家對作品付出的真情是達利繪畫吸引人的另一靚點。
4、“偏執(zhí)狂”的靈感
在人們的認識中靈感是天才們的特殊記號,尤其是達利這樣的擁有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畫家。靈感是藝術家通過長期的努力,加上豐富知識的積累所產生的一種突發(fā)性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它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其實對于達利來說靈感是“踏破了鐵鞋”才覓到了“闌珊的燈火”。
1931年,不知疲倦的工作了一天的達利偏頭痛復發(fā)了,他準備去休息一下。當他走時又習慣性的看了一眼他的畫面,那是畫了一半的加特利港的風景畫,巖石已被夕陽的光線照亮。前景是一棵截斷的無葉的橄欖樹,他覺得這應該是某種觀念的背景,可這是什么觀念呢?當他關燈的一瞬間,午餐那巧克力融化的感覺突然涌上了心頭?!叭诨说能洷怼闭紦怂念^腦。雖然頭很痛,但他還是開始了工作。兩個小時后他完成了畫面,從加拉的眼神中他知道自已成功了。他的靈感是他在午餐時不間斷的思考,是他在日復一日的繪畫中產生的。天才真的是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一的靈感合成的,這一點在天才的達利身上也同樣適用。
5、“偏執(zhí)狂”人格的形成
“偏執(zhí)”其實是一個古希臘時期用來表示人們已經精神錯亂的術語。
據說達利為了引起加拉的注意曾經冒出了一個非常荒誕的想法,他把衣服撕破、剪碎再加以翻改,脖子上掛著妹妹的項鏈,耳朵后捌著天竺葵花。刮腋毛時把皮膚劃破,把血涂在身上,然后再抹上魚膠、羊屎的混合物。雖然最后他從背后看著加拉就改變了想法,但確實顯示了他那偏執(zhí)、極端、妄想的人格。
達利從小養(yǎng)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他曾經有一位在他出處前兩年就死亡的哥哥,他父母房中一直掛著哥哥的照片。達利嫉妒哥哥,他要讓所有的家人注意他。后來,他要出風頭讓所有的人注意他。他經常衣著光鮮,做著別人不能理解的舉動。既便如此,這一切并沒有阻礙他成為一代宗師的進程。但我們千萬別以為這是人們注意他的原因,真正的達利是雙重的人格。一方面他用最嚴肅的態(tài)度,最勤勞的工作,最高超的寫實手法表達他最荒誕的夢境。讓人不由對它表示出最大的尊重。一方面他又使用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出風頭方法證明他的天才,他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忽視,就是一個真實的達利。達利在常人眼里是“偏執(zhí)的”但他的“偏執(zhí)狂批判法”卻是最理性的總結。他的作品是理性與非理性的交織,但這一切都來自藝術家對人生、對哲學、對藝術的深刻的認識。所以,他的作品才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憾。無論如何,達利在藝術上的成就是無人能比擬的,尤其是他獨特的藝術形式。最后讓我用達利自已的話結束本文:“在繪畫的天地中,我全部的野心在于以最明確堅定的瘋狂態(tài)度,把那些具體而非理性的幻想加以形體化。我要用最真實地方法表現最不真實的情景。這就是我,天才的達利。”
參考文獻:
[1]《現代心理學》,張春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
[2]《達利》,柳淳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9.
[3]《達利畫傳》,張紅延.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1.
渭南師范學院科研項目 項目號: 12ykz036。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