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顧名思義即表意之境,詩歌運用一系列的表意之象組合起來構成的某種富于強烈氣氛的豐富的主客觀世界,是我國審美的重要標準,是我國審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審美中廣泛存在。是高中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對高中教學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情感氣氛,還是引導學生從詩歌意境中感受審美,發(fā)揮古代詩歌的美育功效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探討一下意境教學。
從意境的定義詮釋看,意境是一系列抒情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情境交融而又虛實相生的形象整體,以及在此基礎上誘發(fā)和拓展的人們的審美藝術想象空間,構成它的兩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和境,具體就是景和情,構成了意境學習和教學的基本審美因子,情境交融是古典寫景抒情的最為基本的創(chuàng)作和抒情方式,也是東方文學、美學的獨特之處和魅力所在。在詩歌教學中,引入情境交融,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感受詩歌創(chuàng)造的明朗凄清、喜悲憂愁等等豐富的物象空間和情感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進入詩歌意境之后去慢慢咀嚼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的無窮韻味,從中獲得審美體驗、精神愉悅、生活啟示、人生感悟,使精神得以升華,靈魂得以滋潤,學生的愉悅、感悟、和升華在一系列的審美訓練中慢慢強化,從而更好地感知生活,感悟人生。
例如,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柳宗元“攀援而登”,到達西山之巔,發(fā)現(xiàn)“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環(huán)顧四望,景色是“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于是乎縈繞心頭數(shù)月之久的被貶之郁悶一掃而空,只感覺到“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庇矛F(xiàn)在的話解釋就是說:在這樣的美景里,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融為一體,得意的精神與造物者同游,都不知道哪里是盡頭了。這里,自然之景,融以作者的生命參悟,直指人的內心世界。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過程。學生詠誦文字,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古人所看到的“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的壯觀之景,而更精彩的是通過對景中之情的品讀,運用想象聯(lián)想,聯(lián)系更多的人情世事,體悟到情景之間所蘊含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和”的超然境界,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得到一種審美的愉悅。
這個審美的過程如能通過意境這個載體,繼續(xù)拓展,那么,一方面教師可以避免重復性的知識傳授,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持續(xù)性的審美訓練,從而達到更高層級的教學目標。
在這個時候如果繼續(xù)讓學生品讀柳永的《雨霖鈴》,詩詞表現(xiàn)的情感盡管不盡相同,但是通過共通的意境教學,很多東西是相通而又層遞的。從手法上來看,情景交融自不必說,通過前篇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能很容易分析出這里面的景不僅僅是景,它是一種滿含離別之苦的景。而柳詞的意境表現(xiàn)更奇妙之處在于:虛中有實,實里帶虛,虛虛實實,傷感無盡,虛實相生的手法學習則又在情景交融的層次上有了一個提高。不僅如此,柳詞在情感表現(xiàn)上可以說是做到了韻味無窮。“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好一個虛無縹緲的酒醒何處之問,把一個失意才子的滿腔酸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把一種纏綿繾綣而又不得不道一聲“珍重”的離愁別緒刻畫得入木三分。對于學生,這種審美體驗又提高到了一個生命體悟的全新境地。
到了這里,還可以拓展,同樣是宦途失意,《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是如何通過意境表現(xiàn)的?《雨霖鈴》也有,他又是如何通過意境來表現(xiàn)的?由此生發(fā)開去, 《赤壁賦》呢?《離騷》呢?意境這個簡單的概念它所能承載的東西很多。
學生個體通過意境的持續(xù)性品悟學習,學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人的內心精神世界。通過系統(tǒng)的審美過程,培養(yǎng)審美的意識與情趣,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yǎng)。我們再從意境的分類看高中古詩詞意境教學的審美傾向及系統(tǒng)性教學的必要性和對策。
關于意境的分類,從清朝劉熙載的四分類,到王國維的“有我”“無我”之別,還有朱光潛、魯迅等對意境類型高低的論述,云者很多。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類型的劃分并沒有嚴格包含了某篇課文中的所有意境表現(xiàn), 比如在《琵琶行》中,對于琵琶樂聲的描寫,也有幾點表現(xiàn)琵琶女彈奏水平之高的明亮鮮艷的成分,但從全篇的意境表現(xiàn)看,則是一種悲涼凄清,如:“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等等。
目前的教材編排中,古詩詞單獨成塊安排,這種編排方式能夠很好地進行詩歌意境教學,增強連貫性,從而進行持續(xù)性的審美訓練,學生也能最有效地理解古人通過意境表情達意的思維習慣。如果不是基于一種持續(xù)的、有意識的審美刺激,就不能很好地達成通過意境教學獲得審美愉悅、人生體悟和精神升華的終極目標。意境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還有哪個概念能夠像它這樣對于這諸多元素無所不包呢?情是創(chuàng)作的根本,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通過意境所傳遞出來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是我們寶貴的財富,理應引起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