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霞 陳睿 呂建洲
摘要:對萘乙酸(NAA)粉劑采用微乳液-超聲乳化法處理,制備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并初步探索了該制劑對苜蓿種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微乳液-超聲乳化法制備的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其顆粒度小,粒徑分布均勻、水溶性好、穩(wěn)定性好。2.2×10-5 mol·L-1萘乙酸納米懸浮劑的促長效果最好,2.2×10-4 mol·L-1懸浮劑的抑制作用最明顯。
關鍵詞:萘乙酸;超聲乳化;納米懸浮劑;苗期長勢;形態(tài)生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S551+.7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1.026
Preparation of NAA Nano-suspensions and Its Impaction on the Growth of Alfalfa Seedlings
XU Shu-xia,CHEN Rui,LV Jian-zhou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81,China)
Abstract: Using micro-emul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treatment, NAA nano-suspensions was prepared, and its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lfalfa seedling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A nano suspension prepared by micro-emulsion-phacoemulsification, had small particle siz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ed uniformly, water solubility and stability was good. The effect of 2.2 × 10-5 mol·L-1 NAA nano-suspension to promote growth was the best, but 2.2 × 10-4 mol·L-1suspension inhibited the most obvious.
Key words: NAA; phacoemulsification; nano-suspension; seedling growth;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
苜蓿被稱為“牧草之王”,是一種多年生豆科植物,耐鹽耐寒性強,具有改良土壤的功效[1]。目前國內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種篩選和提高產(chǎn)量等方面。如程云輝等[2]、韓清芳等[3]研究了不同鹽堿地苜蓿品種的發(fā)芽率,研究表明,苜蓿品種具有增加其自身耐鹽性的遺傳能力。僅有少數(shù)研究者在生長調節(jié)劑對苜蓿生長影響上采用株高、基部分支數(shù)等方面進行評價[4]。
納米科技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學科,許多國家已將其列為關鍵技術[5]。納米微粒是指在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于納米尺度范圍(1~100 nm),或由它們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6]。納米技術是一個正在快速發(fā)展中的高科技研究領域,對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及環(huán)境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7]。納米技術將成為農業(yè)與食品工業(yè)中治療疾病的新工具,可快速檢測植物疾病,提高養(yǎng)分吸收率[8]。
納米顆粒懸浮劑在農藥研究領域的應用是一項新興技術,這種將活性成分分散在水中,而不使用有機添加劑或溶劑的劑型具有巨大的潛力[9]。它不僅為農藥新劑型研究提供了先進的手段,還可以用于改造傳統(tǒng)劑型,有望克服傳統(tǒng)農藥工藝無法解決的難題,從而使農藥劑型越來越接近農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10]。我國已有研究表明納米生物農藥現(xiàn)用于生產(chǎn)實踐,納米肥料促進水稻生長,納米鉀提高玉米產(chǎn)量。但納米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用于草地植物的調控研究少見報道。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和試劑
萘乙酸(中國醫(yī)藥公司上?;瘜W試劑公司)、紫花苜蓿種子(沈陽農業(yè)大學提供)、吐溫-80、氫氧化鈉、乙醇、便攜式酸度計、超聲波清洗器。
1.2 試驗方法
1.2.1萘乙酸納米懸浮劑的制備采用微乳液-超聲乳化法處理萘乙酸粉劑,制得萘乙酸納米懸浮劑。
1.2.2種子處理以清水作為對照,用不同濃度的萘乙酸納米懸浮劑溶液浸種培養(yǎng),每隔1 d稱重并統(tǒng)計萌發(fā)數(shù)。
1.2.3指標的測定方法直尺法測定苜蓿形態(tài);OECD和ISO法測定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稱量法測定干質量和鮮質量;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濃度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對苜蓿種苗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濃度梯度的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對苜蓿種子萌發(fā)及苗期生長的影響,較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中,當萘乙酸納米懸浮劑濃度為2.2×10-5 mol·L-1時,效果最為明顯,苜蓿苗期長勢最好,根長、苗高及基部分支數(shù)的增加值均比其他處理組的大。2.2×10-4 mol·L-1納米懸浮劑對苜蓿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分析原因: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低濃度時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且萘乙酸經(jīng)納米技術處理后顆粒變小,溶解度變大,吸收性好,有利于植物的吸收。
2.2 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對苜蓿苗期生長干質量與鮮質量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萘乙酸濃度的增加,苜蓿幼苗的干質量和鮮質量都成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其中,萘乙酸納米懸浮劑濃度在2.2×10-5 mol·L-1時,干質量和鮮質量均達到最大值;濃度在2.2×10-4 mol·L-1時對苜蓿的干質量和鮮質量的增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3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對苜蓿幼苗葉綠素的影響
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光合作用的強弱,進而反映植物合成有機物能力的高低[11]。由圖2可知,經(jīng)原劑及納米懸浮劑處理后的苜蓿葉片葉綠素含量增加,特別是經(jīng)納米技術處理后的萘乙酸納米懸浮劑,對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較大,且對葉綠素b的含量影響突出。
3 結 論
本試驗采用微乳液-超聲乳化法制備萘乙酸納米懸浮劑,粒徑范圍為30~200 nm。經(jīng)不同濃度的萘乙酸原劑和納米懸浮劑處理的苜蓿種子,其發(fā)芽率、苗高、根長、基部分支數(shù)、干質量、鮮質量、葉綠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隨濃度的增加其變化趨勢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納米懸浮劑對苜蓿苗期生長促進效果更明顯。在萘乙酸使用濃度范圍為0~2.2×10-4 mol·L-1的條件下,2.2×10-5 mol·L-1萘乙酸納米懸浮劑的促長效果最好,2.2×10-4 mol·L-1懸浮劑的抑制作用最明顯。
參考文獻:
[1] 桂枝,高建明,慶華.六種紫花苜蓿品種的耐鹽性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8,23(1):133-137.
[2] 程云輝,周衛(wèi)星,王永霞,等.沿海灘涂鹽漬化地幾種耐鹽牧草的篩選試驗[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3(3): 61-63.
[3] 韓清芳,李崇巍,賈志寬.不同苜蓿品種種子萌發(fā)期耐鹽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3,23(4):597-602.
[4] 苗錦山,賈春林,楊秋玲,等.不同播種量對鹽堿地紫花苜蓿生產(chǎn)和產(chǎn)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9,24(S):309-311.
[5] 白春禮.納米科技發(fā)展趨勢分析[J].納米科技,2005 (5):3-7.
[6] 張立德,牟季美. 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7] Lin D H, Xing B S. Phyto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inhibi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 elongation[J].Environ Pollut, 2007,150 :243-250.
[8] Joseph T, Morrison M. Nan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J].Nanoforum Report, 2007(6):2-5.
[9] 馮建國,路福綏,李明,等.懸浮液的穩(wěn)定性與農藥水懸浮劑研究開發(fā)現(xiàn)狀[J].農藥研究與應用,2009,13(3):12-19.
[10] 潘立剛,張興,陶嶺梅.農藥懸浮劑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2005,31(2):17-19.
[11] 張杰,梁永超.鎘脅迫對兩個水稻品種幼苗光合參數(shù),可溶性糖和植株生長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5,11(6):774-780.
收稿日期:2011-11-01;修訂日期:2012-01-11
作者簡介:徐書霞(1984-),女,山東濟寧人,在讀碩士生,主要從事植物生長物質的納米化研究及應用。
通訊作者簡介:呂建州(1957-),男,遼寧大連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納米生物制劑及植物化控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