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孔梅
〔關鍵詞〕 語文教學;朗讀;范讀;感情;情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58—01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的一個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那么,教師該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呢?
一、范讀指導不可缺,且要恰到好處地該出聲時就出聲
教師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的情感 ,再把感悟到的情感用繪聲繪色的朗讀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提高。這樣的朗讀,就不會喪失情感的活力,不會出現(xiàn)簡單的重復。而有的教師的做法就剛好相反。如,我校有一位女教師在上《北京》一課時,在分角色朗讀中分別叫了三位同學朗讀,讀后她說:“有一位同學讀得還可以,其他兩位同學有很多不足,大家能幫他們提出來嗎?”然后,學生們就各抒己見,結果這兩位同學的頭越來越低……很顯然,此教師讓其他同學來指正范讀同學缺點的做法不妥當,這忽略了學生的體驗,把富有個性化的體驗標準化了。如果同學們的批評毫無保留,相當尖銳,這無疑給范讀的學生帶來沉重的打擊。再說,提意見的同學提了一大堆意見,到底該怎樣讀,或許他們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這樣的朗讀指導不僅費時,而且學生缺乏感悟,收效不大。其實,教師應抓住時機,親自露上一手,用充滿激情的范讀來打動學生的心,在教師“以‘聲作則”的帶動下,相信學生們一定能找到朗讀的方向。
二、注重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
1.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生的活動往往要靠一定的誘因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師能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朗讀。如,教學《第一場雪》中關于雪后美景的一段時,教師可利用課件展示雪后大地銀裝素裹的景象。那亮晶晶、沉甸甸的銀條,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五光十色的玉米兒,那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的歡暢,會激發(fā)學生對雪后美景的熱愛,會激起他們對朗讀的興趣。
2.搭建表演舞臺。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朗讀比賽、配樂朗誦、表演朗讀等形式,給學生搭建表演的舞臺,再加上教師時時鼓勵性的評價,學生的朗讀興趣必然會被激發(fā)起來。
3.采用各種朗讀形式。教師應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流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這樣既可以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情緒,又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我們可以采用這些形式朗讀:A.個人讀:包括指名讀、自由輪讀、接續(xù)讀、賽讀等形式。指名讀是檢查學生朗讀情況的主要方法,指名讓讀得好的同學讀還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自由讀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朗讀的機會,也利于學生邊讀邊思考;賽讀則充分利用學生好勝心、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激勵他們不斷進步;B.齊讀:有利于學生解決讀音、自然停頓和語調(diào)的問題,調(diào)整個別學生的朗讀速度;C.伴讀:讓學生跟著教師小聲讀,或由讀得好的學生帶著讀得不好的學生讀,這對朗讀能力差的學生非常有益;D.分角色讀:這種朗讀形式活潑,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巧設情境,以讀悟情
感情朗讀要注重一個“情”字。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在感情朗讀指導中,教師巧妙的引讀能使學生很快入情。如,“優(yōu)質(zhì)課評選活動中”一位女教師在朗讀時,沒有教學生懷著怎樣的感情來讀文章,而是通過自己飽含深情的引讀,創(chuàng)設了一個對話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對話情境中。這樣,教師潤物細無聲式的引讀使學生的朗讀取得了進步。
四、讀書既要書聲瑯瑯,也要靜思默想
新課程實施以來,在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多了,讀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經(jīng)意間,我們的閱讀教學又步入了“讀”的誤區(qū):重“讀”輕“閱”,“書聲瑯瑯”代替了“靜思默想”,雖然課堂上熱熱鬧鬧的,但下了課學生心里卻空蕩蕩的。
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這就是說語文課既要“讀”,又要“閱”,既要“書聲瑯瑯”,又須“靜思默想”。因為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在文本之中,他們才能調(diào)動起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讀,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
??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