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寶
摘 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質(zhì)。語文教師要指導中職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給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注入新的理念,改變當前中職語文教學效果差、效率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濃的困境。
關鍵詞: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一、習慣的概述
習慣,古文亦作“習貫”。原謂習于舊貫,后指逐漸養(yǎng)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洞蟠鞫Y記·保傅》:“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郁達夫《沉淪》:“這也是他近來的一種習慣,看書的時候,并沒有次序的。”古今中外對習慣養(yǎng)成的作用,早已發(fā)現(xiàn)其中的重要性。一位名人說過,“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養(yǎng)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中國現(xiàn)代作家巴金也認為,“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p>
二、中職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
語文是中職生的必修課,在其全面發(fā)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職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①基礎差:中職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中,大部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基礎知識較差。②素質(zhì)低:中職生多數(shù)基礎差、紀律差,如在課堂上許多學生回答問題答非所問。③不重視。許多學生認為職業(yè)教育只要學好專業(yè)課,認為學好技術就行,語文學習沒什么用,部分學生家長也持這一觀點。針對中職生語文學習現(xiàn)狀,語文教學應如何改進教學方法,使語文教學更有現(xiàn)實意義,這已成為中職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一大重要課題。語文教師要從指導中職生養(yǎng)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入手,注重改變學生的學法,探討如何使學生學會自學,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能學”。
三、中職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勞動者和大量的中初級專門人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就業(yè)、生存,所以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而語文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有著無法割舍的實用價值。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使用字典的習慣。很多學生語文基礎差的主要原因是不注重平時積累,對生字、生詞視而不見,或懵懵懂懂,沒有探究的習慣。所以,要讓學生對每個生字詞“過目不忘”,這里所講的“過目不忘”意思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即字典常備身邊,遇見不會讀、不明白意思的字詞,立馬查。有些同學遇到生字詞的第一反應是問人,這一習慣雖然比置之不理要好些,但還是不如查字典,第一是答案準確,第二是捎帶看完整個生字或生詞的義項,對其就會有全面了解。再加上自己親自查的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熟悉的過程,往往就有過目不忘的效果。這樣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平時的語言的積累。這一語文學習習慣可以歸結為:第一,引導學生勤查字典,包括新華字典、成語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二,掌握查字典的方法,看清字音,讀完全部義項,瞬時強記一下(不管記下多少,總會在大腦中留下印痕)。
(2)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世”的探究習慣?,F(xiàn)行的中職語文教材大多取材豐富,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多方面表現(xiàn)了生活之美。課本所選作品廣度、深度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已不是一個概念,作品個性化意識漸強。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特點,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知人論世”的探究習慣,對作家的身世背景,有個全面了解,學生也大多對每個個性化的作者背后的故事感興趣。通過搜集材料,碰到一個名作家,就要把他查清楚。這樣學生由對作家身世的了解,對當時社會的了解,對大千世界的了解,來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大量課外閱讀的習慣。語文課本所選的作品,都是精華,但這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語文學習是要對整個漢語言有較強的運用能力,對文學有個全面了解。所以,課本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給我們一把鑰匙,去開啟語文運用這一大寶庫。所以只看課本,不看課外,就像拿著鑰匙在寶庫面前徘徊,還沾沾自喜地說,我這鑰匙可是金的,完全不知寶庫里的才是金山銀山。有同學可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課本上的都不想學,怎么能去涉及課外;問這問題的同學,很可能就是沒涉及課外,所以課內(nèi)的也學不好。只有去試探打開課外的金山銀山,才知道自己的課內(nèi)知識這把鑰匙好不好用,需要怎么打磨,也就是知道自己課內(nèi)需要學什么。因為學好語文是用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實際的應用能力。課外閱讀,要針對不同學生,循序漸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點,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入手,尋找和自己興趣相關的讀物,當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就容易觸類旁通,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摘抄名家的習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弊x書對于寫作而言,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像李白那樣的天才,出口就是錦繡詩章,那也是緣于他少年時期“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式的飽讀詩書厚積薄發(fā)。所以,在學生面前無須避諱寫文章等同于抄,關鍵是怎么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李白的很多名句是化用別人的也即抄來的,但是今天人們不會去管他抄誰的,這是怎么抄的問題。還有就是抄誰的問題,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一定要起點高,要抄就要學習名家。抄作文選,永遠寫不出好文章。所以,寫作和大量的課外閱讀是分不開的,要引導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同時,注意摘抄,將讀到的東西為我所用。
總之,有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差、語文素養(yǎng)低,學習興趣不濃厚,但并不代表中職語文教學就可以放任自流。要認識到: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一時學習不得法,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大部分學生內(nèi)心還是想學好語文,并且希望在將來的工作中能熟練運用語文。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改變中職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真正強化學生把握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探求符合中職學生特點又能完成教育目標的新方法、新路子。
參考文獻:
[1]陳水生.中職語文學情現(xiàn)狀與課堂教學設計策略[J].廣東教育,2012(5).
[2]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南京工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