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恒
歷史教學的目標是什么?傳授歷史知識、進行德育,應該說這些都是歷史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歷史,自發(fā)地去了解和分析歷史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像孩子在開始蹣跚學步時,離不開大人的攙扶一樣,在歷史教學中,學生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教師的“攙扶”學會自主學習歷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歷史教學是通過歷史學習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如果一個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總是將學生限定在自己的思路里,讓學生始終處于自己的指揮下,是無法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的時間是相對短暫的,在歷史課堂中,我們應該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歷史,為學生一生的歷史學習作準備,真正實現(xiàn)歷史學習的終身化。因此,作為一個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需要通過合理的“攙扶”,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歷史。
一、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學習和思考的習慣
歷史發(fā)生在過去,和現(xiàn)在相比在思想觀念、社會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學生單純地以現(xiàn)有角度去學習和思考,是無法理解歷史的現(xiàn)象的。比如在分析民族關系時,我們強調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歷史。滿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也為中國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學生如果由此出發(fā)去認識清初的歷史,就會認為反清志士們的反清行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反正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誰統(tǒng)一中國不都是一樣的嗎?要讓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認識到當時反清志士們進行的是正義斗爭,所以他們的行為是值得歌頌的,并非沒有意義。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讓學生養(yǎng)成站在歷史的角度學習和思考歷史的習慣,從而使學生能夠站在適當?shù)慕嵌热フ_認識歷史,為他們自主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二、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資源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歷史學習的重要基礎是獲取相應的歷史信息。學生只有自主地獲取歷史信息,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的歷史學習。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們習慣于從老師那兒獲取相應的歷史信息,疏忽了自己獲取歷史信息的意識,也沒有形成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在歷史課堂教學之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多元化渠道獲取資源,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講述改革開放時,在課前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和書籍,查詢改革開放的相關信息,也可以向長輩詢問改革開放前后,家鄉(xiāng)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如果學生是農村的,還可以問長輩在土地的使用方面,改革開放后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有了怎樣的不同。這樣一來,學生們通過這些觸手可及的資源,獲得了一定的關于改革開放的信息,使他們對改革開放這段歷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探究的能力
所謂的歷史學習就是發(fā)現(xiàn)自我尚未明白的歷史問題,然后去認知,認識到自己在歷史這門學科上的不足之處,甚至于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一過程首先就是發(fā)現(xiàn)歷史問題,讓學生們在獲取信息的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才是自主學習不斷延續(xù)的關鍵。因此,在歷史課堂中就需要注意經常調動學生去積極探尋和反思歷史,去發(fā)現(xiàn)問題。如甲午戰(zhàn)爭這一課,可以提問學生,有哪些問題是希望了解的?當學生對甲午戰(zhàn)爭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則要學生反思一下:甲午戰(zhàn)爭的過程中有沒有讓你們無法理解的問題?面對提問,有一個學生就提問:在黃海海戰(zhàn)中,我們的北洋艦隊,雖然沒有獲得勝利,但在與日軍的交戰(zhàn)中并未處于下風,為什么李鴻章要命令北洋艦隊不許離開威海衛(wèi)軍港,從而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教師并沒有涉及的問題,這樣就跳出了教師思路的局限,使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第一步邁得更為堅實。
當然,僅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問題還不夠,要想讓學生能夠真正自主學習歷史,還得通過教師的幫助和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地解決歷史問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分析各種歷史信息來解決歷史問題。比如《洋務運動》這一課,我們可以設問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先讓學生找出是哪些人發(fā)動了洋務運動。當學生們從教材等途徑找到洋務運動在中央的代表人物,而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后,學生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全是封建統(tǒng)治者。于是,學生們就很容易由此得出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結論,畢竟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自然首要任務就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通過這些引導,學生們認識到應該如何通過分析歷史信息解決歷史教學中的相關問題,逐漸學會如何通過分析各種歷史信息解決歷史問題了,使他們的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第二,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合作來解決歷史問題。自主學習不等于學生個人的閉門造車,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通過交流和合作,學生可以獲得更全面的歷史信息,為解決歷史問題打下更好的基礎。此外,在交流和合作的情況下,學生們還可以通過分工的形式,去獲得更全面的歷史信息,從而方便解決歷史問題。通過交流和合作,可以產生思維的碰撞,彌補彼此的思慮的不足,更為完善地解決相應的歷史問題。如在講述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的內容和評價時,將經濟、政治等方面內容,讓學生分組去總結,然后加以匯總的話,則能夠相對比較好地解決問題,并且對漢武帝的作為有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因此,在歷史課堂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合作來解決歷史問題,讓學生學會利用團隊的力量,更好地學好歷史。而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到交流和合作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把自己定位為這場交流和合作中的普通一員,以免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阻礙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要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能因為合作,就人云亦云,喪失自主性。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攙扶”是一個起點,每一個學生如果都能從這個起點出發(fā),不再做歷史的接受者,而成為一個真正的歷史的學習者,并在自主學習歷史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讓自主學習歷史相伴他們一生的話,那么我想這樣的歷史教學就是成功的。所以,我們要努力讓教師的“攙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起點。
(南通市東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