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展
摘要:材料工程檢測技術是高等工科院校土建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和重點建設課程。為了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和高校特色專業(yè)建設的需要,依據課程教學現狀和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增加案例實訓、完善工程實踐、改革考核方式,從而實現教與學、學與用的統(tǒng)一。
關鍵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工程檢測技術;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5-0105-03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土建類用人單位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學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目前,材料員、建筑材料(結構工程)試驗員、材料檢測工程師等材料工程質量檢測技術人員成為當前需求最旺盛的人才。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圍繞土建類用人單位和高等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的要求,依據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以大土木特色教育為基點,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突破口,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中心,以加強素質教育為宗旨,結合專業(yè)教學改革和專業(yè)課程建設,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的質量教學進行系列改革和優(yōu)化。
一、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教學現狀與質量教學目標
(一)材料工程檢測技術教學現狀
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重要基礎課程,土建類高校教學重點應關注建筑材料基本性能檢測、建筑材料(結構工程)性能檢測和建筑工程質量控制三個方面。從當前開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土建類高校培養(yǎng)計劃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的材料檢測教學主要關注常用建筑材料的檢測[1-2],包括水泥、砂、石、鋼筋、砂漿、混凝土、瀝青等基本性能的檢測,很少涉及建筑結構和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材料檢測、結構檢測和質量控制的分離,完全背離了實際工程中對材料檢測工程師的要求。無機非金屬材料是當前建筑結構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材料檢測要與結構檢測和質量控制結合,才能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目前,僅有同濟大學針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開設了材料檢測技術課程,教材采用同濟大學主編的《混凝土非破壞檢查與評估》,主要講授混凝土結構的檢測技術。安徽建筑工業(yè)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開設的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雖然涉及建筑材料(結構工程)檢測技術相關內容,但重點仍是建筑工程質量控制。
(二)質量教學目標
當前建筑領域要求檢測人員既懂材料又懂結構,這也成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通過材料工程檢測技術的學習,學生能對建筑材料(結構工程)檢測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為日后從事的材料工程應用行業(yè)打下基礎。
材料工程檢測技術的教學必須在加強常用建筑材料(水泥、砂、石、鋼筋、砂漿、混凝土、瀝青等)基本性能檢測的基礎上,增設相關建筑結構檢測課程,加強建筑結構(混凝土結構、砌塊結構、鋼結構、鋼管混凝土結構、木結構、柱梁結構、路面結構、樁基基礎等)的性能檢測。此外,作為一名合格的材料檢測工程師,必須掌握檢測試驗管理與計量認證等工程管理相關知識,熟悉監(jiān)理工程師對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質量控制的要點、程序、質量問題(質量事故)處理等。
綜上所述,土建類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在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材料與結構、質量與管理相結合,能利用現代化測試分析技術從事建筑材料與結構工程檢測鑒定、質量監(jiān)督、施工、監(jiān)理和結構加固等方面的綜合技術人才。
二、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質量教學優(yōu)化措施
(一)優(yōu)化教學方案、更新培養(yǎng)計劃
教學方案、培養(yǎng)計劃要做好課程間的銜接工作,避免重復教學。同時,在教學內容上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盡可能反映本學科國內外的最新成就。
學校修訂了2011級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以CDIO相關規(guī)范[3-5]要求為指導,以有利于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團隊領導和協作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及系統(tǒng)思維能力等為目標,構建以項目制為導向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另外,各相關課程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新教學大綱把材料工程檢測技術界定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講述結構工程現場質量無損檢測技術和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兩個方面的內容,如無損檢測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內部缺陷、雷達法檢測技術與紅外成像無損檢測技術等。該課程以建筑結構為主要對象,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根據相關規(guī)范標準,利用現代化測試分析技術,對建筑結構的強度、內部缺陷進行測試分析和質量控制。
(二)改善教學手段、增加案例實訓
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善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式、互動式、學導式、啟發(fā)式、案例式、情境式、網上助學式等)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努力從“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向“以促進能力發(fā)展為主”的教學模式。
進一步加強多媒體教學[6-8],充分講解課程的重點、難點、實訓案例分析等,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演示,將實訓案例的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和圖像等多種信息顯示在屏幕上,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實訓案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授課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利用校園網,在保證各級精品課程上網的同時,進一步加快網絡課程和遠程教育建設的步伐,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網上共享。
(三)建設實訓中心、完善實踐教學
實訓中心是實踐訓練場所,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其基本功能為:完成實訓教學與職業(yè)素質訓導、職業(yè)技能訓練與鑒定的任務,并逐步發(fā)展為培養(yǎng)高等教育人才的實踐教學、職業(yè)技能培訓、鑒定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基地[9]。另外,實訓中心還具有窗口功能、實踐教學功能和校企聯合紐帶功能。
根據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的需要,與企業(yè)緊密結合實行校企共建,建設資源共享的校內材料工程檢測技術實訓基地。按照“營造真實性環(huán)境,進行生產性實訓”的原則,加大專項投資力度,更新教學設備,營造與建筑企業(yè)生產一線一致的職業(yè)環(huán)境,以滿足學生生產實訓和企業(yè)員工職業(yè)資格培訓的需要。
在學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2011級培養(yǎng)計劃中規(guī)定,實踐教學以項目為主體,輔助以其他教學形式。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與水泥基材料設計與控制、建筑節(jié)能圍護體系選擇與評價、材料工程設計三個實踐項目的訓練相結合,把材料工程檢測技術穿插安排在三個實踐項目中間,達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能力的訓練。
(四)提高動手能力、參加工程實踐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根本,而參加實踐比賽和科學研究是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除了培養(yǎng)計劃內的實踐教學以外,還積極開展大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動員廣大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帶領學生結合各自科研方向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和實踐比賽,如積極參與“挑戰(zhàn)杯”“水泥輕舟賽”“混凝土設計大賽”等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另外,有能力的教師結合自身科研項目,帶領學生到工程現場進行實踐指導,借此拓寬學生實踐學習的渠道,創(chuàng)新實踐學習的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構建靈活多樣的考核體系,推進考試制度改革,改變一考定成績的做法,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
課程的考核應是對知識掌握、學習能力、態(tài)度、表現、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綜合評價,應建立綜合化的考評機制,把考試與學習全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要按照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理科學的考試方式。
三、結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材料工程的各種檢測技術也將不斷發(fā)展,也將不斷給材料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探索,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采取多種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教與學、學與用的最佳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劉東,李晨洋.關于建筑材料課程教學重點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0(6): 220-221.
[2]曹廣田.優(yōu)化建筑材料檢測質量教學的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9(3): 204-205.
[3]吳鳴,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6): 54-59.
[4]左遠志,蔣潤花,楊小平.以創(chuàng)新設計為導向的CDIO工程教育培養(yǎng)模式[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6): 118-122.
[5]李堅強,王志強,薛麗萍.基于CDIO模式的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研究與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2): 122-123.
[6]熊旭軍,陳五勝.對多媒體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甘肅科技,2006(6):218-220.
[7]李晨洋,劉東,趙晶.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 132-135.
[8] 趙華瑋,蔡麗朋,和燕.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改革與實踐[J].焦作大學學報,2008(4): 107-108.
[9]王陸海,呂菱,王忠民.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訓中心的功能定位與思考[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6): 146-148.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he education of detecting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ZHANG Gaozhan
(School of Materials &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230601,
Anhui Province, P. R. China)
Abstract: Detecting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for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a key course for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specialty which is a national specialty building project. To meet requirements of employing unit and featured program construction, we optimized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d and enriched teaching methods, increased training cases, improved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reformed assessment methods. Finally, we have achieved a unity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well as between learning and applying.
Keywords: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detecting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reform and practice
(編輯詹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