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良
[摘要]陳訓慈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圖書館事業(yè)家,在上世紀30年代擔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期間,他以自己的學識和才能,促進了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該文著重探討陳訓慈在古籍保護與藏書建設、圖書分編與書目編印、讀者服務工作、圖書館研究輔導與學術活動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陳訓慈;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12)06-0078-03
陳訓慈(1901—1991),字叔諒,1901年7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縣官橋村(今屬于余姚)。1924年1月畢業(yè)于東南大學文學院史學系,獲文學學土學位。他一生致力于史學和圖書館學研究,1932年1月至1941年1月,陳訓慈任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他在任期間,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關于圖書館與圖書文獻方面的文章,并將其圖書館學理論知識用于指導圖書館實踐活動,開創(chuàng)了浙江圖書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在當時省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古籍保護與藏書建設
陳訓慈非常重視古籍的保護,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抗戰(zhàn)期間組織遷移文瀾閣《四庫全書》。當然,其在古籍保護和藏書建設方面所作的貢獻遠非僅此。
1.1保護四庫全書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任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的陳訓慈意識到《四庫全書》和館藏善本可能有危險。為珍護圖籍免遭日軍焚掠,8月4日他組織將閣書用船運到富陽漁山趙宅暫存。但他意識到這并非長久之計,開始四處奔走以期得到政府的支持。然而政府對遷書之事卻意態(tài)消極,他在日記中寫道:“教育廳所存節(jié)余數(shù)成金(其中圖書館本年度臨經費四千元)皆扣不發(fā),今急用搬遷書避難之際,何以墨守官家之不肯負責之辦法,置重要圖書設備之安全不理,真令人感憤極也?!保?]667經再三努力,教育廳才借給三百元,然而僅三百元怎么夠遷書之用,陳訓慈只好私人借債。“民國十六年十二月十日……為運書款,絀以向張君曉峰借二百金,自墊二百金,今悉馨。無挑工的工資同,乃往訪振公僅借六十金,應付頗不易……”。[1]667飽經壓力,為保護閣書,陳訓慈輾轉將閣書一路向西轉移,經桐廬、建德、蘭溪、金華、龍泉、浦城、江山、貴陽,最終抵達四川省的重慶市。這一行程約幾千公里,歷時九年,終于保護了閣書的安全。
1.2保護天一閣藏書
陳訓慈在保護浙江省立圖書館閣書和善本書安全的同時,也非常關注省內其他藏書樓的古籍藏書安全。寧波天一閣就是最好的例證。天一閣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為明代兵部待朗范欽所建,原藏珍塹善本七萬卷,其中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為保護范氏天一閣藏書,陳訓慈曾派人直接勸導范氏,又借助文物機構、同仁好友間接督促。至1939年2月“浙東雖暫安定,但鄞縣地處海濱,時局變化難測”,“訓慈司書浙江,已逾六年,愛護文獻,黽勉不懈”,“比聞鈞部”(教育部)“已擬令浙省辦理遷藏”之際,撰寫了這篇致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陳立夫的呈文,急切而周詳?shù)仃愂隽颂煲婚w藏書應行遷藏安全地帶之理由,及所擬辦法,籍備采擇、至1939年4月,遵奉教育部電令,陳訓慈與浙江圖書館終于實現(xiàn)了按呈文方案協(xié)助將寧波天一閣藏書遷運龍泉密藏的夙愿[1]724。
1.3藏書建設
陳訓慈主持館務后,他深感館藏善本不足,努力征購古籍善本。除正常的購書捐書途徑外,還通過向私人舊書店購買、廢紙收購站挑選等方式獲得大量珍藏。先后購得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抄本《歐陽文忠集》五冊,明刊張采輯《西晉文》《東晉文》《阿彌陀經句解》,舊抄《三才實義》《四書說約》,本止焚稿《志遠齋史話》等善本。他還從舊書店、廢紙聯(lián)營處及書販手中選集了大量珍貴的古籍圖書,如全國聞名的有關太平天國史料的吳煦檔案中的原木刻本《太平天國救世歌》《太平軍目》,這些均為國內孤本;從奉化棠岙鄉(xiāng)紙業(yè)生產合作社原料倉庫中揀得的明萬歷內府刻本《大明會典》、元至治刻本《通志》,送全國揀選文物展會展出,被認為是“最珍貴的善本書”。
除征購古籍善本外,陳訓慈還組織人員補全《四庫全書》和傳抄《永樂大典》。文瀾閣《四庫全書》,自戰(zhàn)亂后幾經補抄,至1925年借文津閣本補抄,基本復舊,但后經查核仍缺二十六種,陳訓慈四處奔波查尋得以補足。1932—1933年,陳訓慈組織人員從劉氏嘉業(yè)堂抄得《永樂大典》共四十八卷二十二冊。此外,他任職期間還多方征集補抄方志和搜羅浙人著作。
2圖書分編與書目編印
2.1改進分類編目
1927年后,浙江省立圖書館規(guī)定除善本與通常線裝書(時稱通常類甲)仍以四部分類外,開始采王云五中外統(tǒng)一分類法處理新出的平裝書(即包裝有書脊者,當時稱為通常類乙),西文圖書則采用杜威分類法編目。然而由于當時編目人員稀少,登記編目及制作的卡片的要求也并不十分完備。1932年1月陳訓慈任館長后深感原有分類編目方法卡片與圖書不易互檢,于是改進分類編目方法。陳訓慈改變原編目由閱覽組主任兼任的模式,設立了編目組。他要求編目組一方面編目新購新捐之中、外圖書,另一方面將舊的平裝書重新進行編目。他還要求對原有西文圖書重新進行編目。他在《浙江圖書館之回顧與展望》中寫到“而西文舊書數(shù)千本,亦皆須重行編目(編目手續(xù)亦未全,卡片不齊更多),自去年九月后亦開始與新到西文書同時進行重編。另外對浙大移交之西書,浙大雖曾為編目,但仍保留其卡片(為聯(lián)合目錄),且登記號借書片等亦須重行登記、分類、編目、制卡”[1]223。足以見證陳訓慈對分類編目之重視。
2.2編印圖書總目和善本書目
當時浙江省立圖書館館藏各項中文書近二十萬冊。1924年后,由于各種原因,圖書的書目沒有續(xù)印,原有書目多數(shù)卡片已丟失,同時原分類方法也欠妥。陳訓慈為了統(tǒng)一,考慮逐步改為十進分類(善本除外),并增補缺失的書目。除繼續(xù)編印線裝書目和重編善本書目外,還先后編印平裝書薄式書目(分列書名、著者類碼、出版地等)、西文譯本書目。文瀾閣的書目,也有四年沒有重印,對于已經補抄但還缺少作者的,雖然后面出了索引加以糾正,但陳訓慈仍決定重新編印。
此外,陳訓慈還組織整理并編印館藏珍本。圖書館得到山陰姚振宗氏之目錄學名著七種匯為《快閣師石山房叢書》贈抄本后,重新加以排印,取名《珍本叢刊》,先后出版四期;將舊存印本分拆,重排校勘,并請沙孟海先生題名,析分為《七略佚文》《七略別錄佚文》,各一卷,合訂一冊;對《隨書經籍志考證》繼續(xù)排印,第二冊(卷五至八)、第三冊(卷九至十二)于當年出版;此外,他還重新修訂了《中國藏書家考略》,出版《丁松先生百年紀念集》、《善本書目題識》四卷、《國學用書舉要》等圖書。
3讀者服務工作
陳訓慈任職期間,他致力于推廣閱覽流通事業(yè)。其所推行的總分館制、圖書流通部、民眾書報閱覽處以及流動書庫等讀者服務的實踐活動堪稱一流。
3.1總分館制
1932年陳訓慈就任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的時候,杭州大學路的浙江圖書館新館舍剛落成,就任后其立即投入調整全館布局、組織搬遷圖書、籌措新館開放的繁重工作。1932年9月15日大學路新館開館,自此浙江省立圖書館形成以大學路館舍為總館,以孤山館舍和新民路館舍為兩個分館的局面,為當時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省立圖書館,開創(chuàng)了總分館的圖書館藏書服務體系。為方便讀者,陳訓慈創(chuàng)新性采用總分館服務體系,并對總分館的藏書服務作了分配?!拔┳源髮W路新館舍落成以后,審察地位與環(huán)境之宜,將本館三部分分配如次:1)總館在大學路,為全館藏書與一切設施之中心,置藏中外普通圖書雜志;2)孤山分館(前外西湖總館改)專藏《四庫全書》與其他善本;3)新民分館(新民路)為一通俗性圖書館(外國文書古書及較專精之書悉置總館)。如是分配,行之半年,至今已漸為社會所熟知”[1]220。
3.2改善閱讀
“惟以往昔觀念,典藏為重,致用多忽,為好學之士研讀之所,未嘗廣一般社會之應用”[1]226?!叭婚営[手續(xù)有未盡,設備不逮今茲,而借書必以保證金為保證,清寒或畏煩者裹足,尤為閱借不能發(fā)達之要因”。[1]226這是陳訓慈任館長后對當時浙江省立圖書館重藏輕用及借閱欠發(fā)達的感慨。此后,他推行一系列改善借閱的措施:
(1)延長開放時間。當時浙江省立圖書館大學路總館和孤山分館的開放時間為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中飯時間閉館一個小時。新民分館的開放時間為為下午1點至晚上9點,晚飯時間閉館一小時??紤]到讀者方便,1933年8月開始陳訓慈將每天下午5點閉館的時間延長至晚上9點,并取消了星期一休假的舊例。
(2)重新修訂借閱辦法。原保證金的借書方式,限制太嚴,不利于圖書借閱,陳訓慈著手重新修訂借閱辦法。1932年10月起,實行現(xiàn)金保證和信用保證兩種辦法,并新增閱覽券、借書單、發(fā)書券、預定券等借書方式。
(3)設兒童閱覽室。選擇新民分館光線充足的一樓平房專設兒童閱覽室,并聘原服務小學教育的女教師負責管理。
(4)設立流動借書點。陳訓慈在1933年發(fā)表的《視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二屆年會》一文中指出:“近代圖書館已不能‘坐而論道,被動的待人上門;而當主動地深入社會,以為推動一切事業(yè)之主力”。[1]2他把這一思想付諸行動。在市內設圖書流通圖書部三處,民眾書報閱覽處五處,輪船圖書部一處,還設一個流動書庫,定點巡回。
4圖書館研究輔導與學術活動
陳訓慈任職期間十分重視圖書館研究輔導工作和學術活動。出版《全省圖書館概覽》《全國圖書館匯錄》,設立“輔導委員會”輔導全省圖書館,還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圖書館學術研究活動。
4.1輔導本省圖書館
浙江省立圖書館館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本館兼有“輔導本省各縣市圖書館”之責,陳訓慈設“輔導委員會”輔導本省地方圖書館,加強與本省各圖書館的聯(lián)系,開展與省內圖書館間的館際互助。
4.1.1調研本省圖書館。在任期間,陳訓慈多次派人到省內各地圖書館開展調研活動?!岸晡逶隆⒘麻g,由推廣組主任劉滌非君與組員許雪昆君先后視導本省一、四、五、六、七、八、九、十各省學區(qū)各圖書館民教館,視導(其中四學區(qū)為他人前往)歷二十四縣境,參觀所至凡四十六館(以民教館圖書部為多)”。[1]232通過調研活動,省立圖書館一面摸清省內各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另一面對各圖書館加以輔導。
4.1.2編印輔導資料。1932年開始浙江圖書館根據(jù)全省圖書館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出版輔導叢書,普及型讀物共六種。有劉澡《圖書之選購》、許振東的《圖書之流通》、金天游的《圖書之分類》、王文萊等的《圖書之典藏》、陳豪楚的《圖書之征購》及劉澡的《民眾學校論文索引》。他還將《月刊》中的“視導報告”、“巡回文庫實驗報告”贈送各館。
4.1.3開展館際互助。1932年3月陳訓慈訂立“學術通訊研究暫行辦法”,加強與省內圖書館的聯(lián)系。他還派本館經驗豐富的館員赴省內各圖書館演講,傳播學術思想并指導實際工作;同時還為各館代辦圖書設備,接收實習培訓。
4.2圖書館學術活動
陳訓慈不僅自己先后在《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上發(fā)表多篇圖書館學術論文,還通過創(chuàng)辦圖書館學刊物、組建圖書館協(xié)會等方式倡導弘揚圖書館學術研究活動。
4.2.1考察省外圖書館。陳訓慈十分重視圖書館間的交流,多次派人到各地圖書館學習交流?!叭ツ炅麻g,閱覽組主任王鞠侯君曾出發(fā)考察京滬蘇錫各圖書館,七月李絜非君北上,考察北平各大圖書館八處,歸為報告,以供館中各設施之借鑒”。[1]233
4.2.2舉辦圖書館學講座。大學路總館落成后,陳訓慈曾先后請國內圖書館學知名學者劉國鈞、杜定友及新近回國之蔣復璁等到浙江省立圖書館作講演,幫助本館館員增長圖書館學知識。
4.2.3創(chuàng)辦圖書館學刊物。任職期間,陳訓慈組織出版了《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圖書展望》、《文瀾學報》和附設于日報的副刊《讀書周報》。其本人也在上述刊物上發(fā)表眾多學術論文,弘揚圖書館學思想。
4.2.4設置圖書館學術參考室。為了館員業(yè)務參考學習的需要和圖書館學研究的便利,陳訓慈在總館設立“圖書館學術參考室”,陳列圖書館學圖書、各圖書館刊物及辭書書目等一般性參考書,以供館員參考研究。
4.2.5組建圖書館協(xié)會。杭州原有圖書館協(xié)會,但因故已停止。1932年5月陳訓慈牽頭組織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學區(qū)圖書館協(xié)會,并當選為常務委員、主任理事。為了加強全省圖書館間的聯(lián)絡和協(xié)作,1936年4月又成立了浙江省圖書館協(xié)會,協(xié)會以研究圖書館學術、發(fā)展本省圖書館事業(yè),并以推動本省之學術文化為宗旨。
5結語
今天我們能在西子湖畔的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看到保存完好的文瀾閣《四庫全書》,應感謝陳老先生歷盡艱辛的保護。與圖書館學理論家不同,陳訓慈更是一位圖書館事業(yè)家,其將其圖書學理論付諸實踐,開創(chuàng)了浙江圖書館發(fā)展史上一個繁榮時期。
[參考文獻]
[1]浙江圖書館.陳訓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