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廣西藤縣圖書館的實踐探索,對基層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征集、整理和有效利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征集;整理
[中圖分類號]G253.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2)06-0081-03
1引言
地方文獻的征集和整理,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極具亮點的一項特色業(yè)務。但仍有一些圖書館在此項工作中裹足不前,這大大地削弱圖書館的作用,更不利于地方文獻建設的長遠發(fā)展。筆者結合廣西藤縣圖書館的實踐,從以下五個方面探索地方文獻的征集和整理工作,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2以專題為主線,突出重點、形成特色,是征集、整理的基礎
要讓征集的地方文獻得到有效利用,加工、整理是前提。許多有價值的資料也是通過科學的編輯、匯集、整理,讓文獻“說話”,才能使讀者順利閱讀[1]84。在遵循《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編目的基礎上,把主要內(nèi)容相接近的地方文獻按專題集中整理歸類,并形成專柜(架),以方便讀者查閱,這是地方文獻整理的一個好措施。藤縣圖書館自1993年起,就對分散于各類目的12020種、12415冊地方文獻(其中電子文獻11230種、11275冊)進行專題整理。經(jīng)過近20年的精耕細作,現(xiàn)已初步形成地方史志、家譜、袁崇煥專題研究、太平天國運動(以反映藤縣籍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等后期將領相關內(nèi)容為主)、藤縣舞獅技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藤縣牛歌戲(廣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當代名人著作和圖形圖像(電子文檔)等文獻專柜(架)。如家譜文獻專柜,就征集了35個姓氏的譜牒文獻60種72冊,在品種和數(shù)量上都處于廣西縣級圖書館的前列;而袁崇煥研究專柜,則包含了各類專著、論文集、文學、戲劇、美術、書法作品文獻67種/95冊,JPG、CDR、PDR等圖形圖像格式的電子文獻137種155冊(其中尚未公開發(fā)表的11冊/種),在全國來說,都極其珍貴。實踐證明,這種突出重點、以專題為主線進行整理的做法,有利于發(fā)現(xiàn)征集文獻中存在的問題,也為及時跟蹤、補充欠缺文獻和進行數(shù)據(jù)庫建設提供依據(jù)。對讀者而言,設立專題文獻專柜(架),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查找地方文獻難和成功率低的瓶頸問題,而且也為有序查閱、把握方向、追蹤某個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3設置專室、專人、???,是有效進行征集和整理的關鍵
讓文獻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這是地方文獻工作的歸宿。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社會各界對地方文獻的認知度還不大理想,這與地方文獻整理工作的完善與否有著很大的關系。若能在縣級館建立一個專職服務平臺,設置一個專室,配備專職管理員來進行文獻整理,那將會使地方文獻更具吸引力。藤縣圖書館率先在廣西縣級館中建立地方文獻室,落實專職工作人員,配置了專用臺式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專業(yè)掃描儀和用于保存珍貴文獻的電子恒溫氮氣柜等設施,為專職管理員開展征集整理工作配備手提電腦、單反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攝像機、移動硬盤等現(xiàn)代設備。在每年縣財政預算的圖書館業(yè)務費中拿出不少于1萬元的地方文獻專用經(jīng)費(據(jù)《2011年藤縣圖書館預算項目匯總表》載)進行投入,并在全天開放的綜合閱覽室設置地方文獻專架,定期將經(jīng)過整理的期刊《今日藤縣》《紫藤》《藤縣詩詞》等置于架上,讓讀者自由取閱,使地方文獻不至于“藏在深閨人未知”。為了提高專職管理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館里多次讓他們參加全國和自治區(qū)舉辦的古籍與地方文獻征集整理利用協(xié)作培訓班培訓,并到廣東、廣西各地圖書館觀摩學習。由于有專用經(jīng)費作保障,還能根據(jù)整理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及時增添某些利用率較高和欠齊全的文獻,對各時期的熱門書和讀者急需而本館沒有的特色文獻也能采取復印、補購等方式及時增加入藏,并開展地方文獻征集等宣傳活動。近十年來,該館利用整理后的文獻,先后為藤縣創(chuàng)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建設、“南國新陶都”建設、市縣共建廉政基地建設、創(chuàng)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建設、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藤縣歷史文化研究等50多次重大項目(研究)提供了3250人/次的地方文獻資料服務,為全縣32個姓氏的修譜人員提供文獻資料服務217人/次,向縣政府等單位提供了全面、系統(tǒng)、準確、及時的二次文獻服務107份/次。
4借助社會力量建立征集平臺,是征集的好方式
從某種角度來說,地方文獻的征集是圖書館工作中的難點,一些圖書館在這方面的工作一直停滯不前,而藤縣圖書館在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為業(yè)界提供了借鑒。
4.1借助社會力量,宣傳普及,拓寬地方文獻征集渠道
地方文獻的征集,單靠圖書館難以全面完成,需要靠全社會的認知和協(xié)作。藤縣圖書館的做法是:1)加強橫向聯(lián)系。經(jīng)常深入縣直各部門和鄉(xiāng)村普查采訪,宣傳地方文獻的特殊性和重要作用,并獲得縣文化教育等一大批部門和鄉(xiāng)村文化人士的認可和長期支持,使征集、整理如有源之水。如通過長期的努力,使縣教育局、縣詩詞學會等單位定期將《藤縣教育》《藤縣詩詞》等文獻送給圖書館。2)發(fā)揮名人和文化人的作用。如退休縣領導力排眾議,促成了某些部門把即將作廢紙賣掉的300多冊《可愛的藤縣》等文獻捐贈給圖書館;縣文聯(lián)領導也多次在全縣文聯(lián)界業(yè)務會上宣傳地方文獻的重要性,要求所屬各協(xié)會將印刷的圖書、資料至少留一份給縣圖書館。3)動員熱心社會人士參與。如發(fā)動民間收藏家和攝影愛好者等社會人士參與《吾鄉(xiāng)吾土——藤縣地方文獻歷史圖片展》等作品的征集,與民間文化名人和本縣籍外地熱心人士保持長期的書信往來,等等,使地方文獻征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2建立征集平臺,提高征集率
以“走出去、查資源、請進來、建檔案”等方式,與相關作者(讀者)建立起地方文獻的搜集平臺,通過平臺向社會反饋需要征集的地方文獻,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收獲地方文獻的好環(huán)境。在當?shù)匦纬伞罢{(diào)查題材→作者創(chuàng)作(搜集整理)、出版→圖書館收藏→讀者利用→地方文獻研究”的良性循環(huán)模式,讓社會通過參與地方文獻搜集整理的同時分享地方文獻資源,大大提高了地方文獻的征集率[2]。以此方式,藤縣圖書館在近十年間就征集到了現(xiàn)代家譜27種34冊。
4.3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和網(wǎng)絡技術征集地方文獻
在當今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社會活動中,人們對地方文獻的利用也有著與社會發(fā)展相一致的要求。藤縣圖書館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做好傳統(tǒng)地方文獻征集項目工作的基礎上,運用館里配置的現(xiàn)代設備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設施,適時增加了信息預約、代掃描、代拍攝等服務,借助電子郵箱、QQ等信息傳遞方式,拓展地方文獻的整理渠道,使圖書館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與地方文獻持有者交流采集信息。這些做法既擴大了征集范圍,又提高了征集整理的效率。
5有針對性地征集新型電子類型地方文獻,是擴大征集范圍的好措施
以數(shù)碼形式存儲于磁帶、磁盤、光盤等載體,依靠計算機及網(wǎng)絡、傳輸技術來應用、反映當?shù)厣鐣闆r,并被圖書館作為地方文獻保存、利用的聲像等新型電子文獻,雖然出現(xiàn)的時間不長,卻深受社會各界用戶的青睞,并已在各行業(yè)、部門進行的形象展示、宣傳交流等活動中大量運用。這些逼真、形象的新型電子文獻,已有了較高的社會認知度,更有不斷擴大使用的勢頭。在地方文獻工作中,藤縣圖書館敏銳地意識到:展現(xiàn)歷史及現(xiàn)狀的照片、多媒體文獻與傳統(tǒng)的文字文獻相比,更能加深讀者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當前反映社會情況的電子文獻的大量形成以及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極有可能成為現(xiàn)代地方文獻的“香餑餑”。這類新型地方文獻將大有可為。
5.1結合縣情,有針對性地征集整理新型文獻
專職管理員通過調(diào)查了解縣內(nèi)各職能部門、鄉(xiāng)鎮(zhèn)和社會各界對這方面的需求情況,多視角、全方位地搜集本地歷史文化、山川風光、建設成就、民俗風情、重大活動、重大事件、各行業(yè)、部門工作情況等JPG格式電子照片和視頻資料,并面向社會,擴大宣傳,發(fā)動社會各界對圖書館進行捐贈;還積極接收相關部門及攝影愛好者給予的影像資料;對一些特別重要而又無法通過免費途徑獲得的此類文獻,則用館里的地方文獻專用經(jīng)費購置,以保證能更及時、有效地征集到全面、翔實的地方文獻。
5.2充分運用人員、設施等優(yōu)勢,通過跟蹤、參與活動來征集、整理地方文獻
專職管理員發(fā)揮熟悉本地歷史、知曉館藏文獻家底和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等優(yōu)勢,努力學習計算機圖像處理知識,主動積極跟蹤、參與市、縣里各類大型活動的策劃、宣傳,運用館里配備的專業(yè)設施協(xié)助相關部門做好此類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從中搜集整理文獻并形成物理歸檔。僅1998年到2011年,就以此方式搜集和整理了地方文獻圖片9050種。并在搜集整理中為120多個部門和2150多名提供者解難釋疑,使征集工作又上一個新臺階。
6探索、研究地方文獻的健康發(fā)展之路
基層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征集、整理地方文獻的實務中,若能重視對征集、整理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將會為提升和完善業(yè)務提供更好的行動依據(jù)。藤縣圖書館鼓勵員工結合征集、整理的實踐,積極探索促進地方文獻工作提高之路。在2008年第四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復評檢查中,該館的地方文獻業(yè)務獲評估組專家的一致肯定。專職管理員潛心筆耕,結合業(yè)務撰寫的《對縣(區(qū))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難問題的思考》《袁崇煥研究文獻綜述》等多篇論文在《圖書館界》等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還結合整理、征集工作創(chuàng)作了地方文獻類美術、攝影等作品5135幅,其中,反映藤縣旅游事業(yè)的美術作品《蝴蝶谷》刊登在《廣西文學》2011年2期封二,美術作品《獅山神韻》獲“八桂群星獎”梧州賽區(qū)一等獎,反映藤縣農(nóng)民學習的紀實攝影作品《老農(nóng)讀新書》獲“美麗廣西新農(nóng)村攝影大賽”優(yōu)秀獎,《分享》獲2006年自治區(qū)知識工程辦“全區(qū)圖書館服務與利用攝影大賽”鼓勵獎,《這個更酷!》《妙!》《共享》等3幅攝影作品分別獲“全國少兒讀書活動攝影大賽”金獎、銀獎,還有《袁崇煥故里風采》等41幅攝影作品被《袁崇煥》《藤州十俊杰》等公開出版的圖書選用。
7結語
藤縣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征集、整理和利用的實踐和探索,給業(yè)界一個啟示:若創(chuàng)建平臺、深挖資源,并結合當?shù)氐纳鐣枨笳{(diào)整征集范圍,科學歸類,突出重點,形成特色,就會使地方文獻征集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若持之以恒,努力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就可拓寬地方文獻征集、整理之路。
[參考文獻]
[1]羅解三.小草集[M].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0:84—112.
[2]何錦奮.對縣(區(qū))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難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界2010(2):67—68.
[3]崔勇.民族民間文化要注重品牌建設[N].中國文化報,2012-0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