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
摘 要:詞匯既是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它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然而作為語言學習的基石,必須找到行之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生攻克難關。學生科學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的詞匯教學策略將會對當今大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構詞法 詞匯學習策略 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114-02
一、引言
語言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的詞匯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無需置疑,它是促進二語學習者提高輸入(聽和讀)和輸出(說和寫)技能的基礎。另外,當我們與別人實施言語行為時,僅有良好的語法功底不足以進行成功交際。英語學習能否取得成效與詞匯學習關系非常密切。因為如果沒有豐富的詞匯量和對詞語的深層次掌握在聽力的時候,即使聽出了該詞,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說的過程中,即使心中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清楚;在英語閱讀的時候,沒有豐富的詞匯量就會直接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在寫作時也無法將心中所想淋漓盡致的表達清楚;翻譯時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都將無法實現。可見,詞匯是能否成功學習和運用一門語言的基礎,沒有詞匯語言學習就成了空中樓閣。
從宏觀角度來看,詞匯學習并非只是孤立的記住單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其語用意義和在真實語境中的應用。據觀察,大多數學生積累詞匯的方法都是孤立的死記硬背單詞,并一遍一遍的在紙上寫,這樣做的結果卻并不理想。也許能增加詞匯的數量,但對單詞的活學活用即對其深度和廣度的理解上效果并不明顯。課堂詞匯學習和學生自學是學生擴大詞匯量的主要來源,所以課堂上教師教授詞匯的方法將對學生的自學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平時聽學生抱怨最多的也是記不住英語單詞,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詞匯學習策略(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指的是為了減少詞匯學習的盲目性,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而采用的各種有利于詞匯學習的策略。所以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詞匯教學,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從而產生對詞匯學習興趣。
二、詞匯學習策略的幾種方法
(一)構詞法
英語構詞法主要有三種:轉化(conversion)、合成(compounding)和派生(derivation)。
轉化:即詞形不變,單詞從一種詞類轉化為另一種詞類。
動詞轉化為名詞:A guide conducted the visitors round the museum.
名詞轉化為動詞:Its unwise to swim on a full stomach.
形容詞轉化為動詞:Your glass is empty.
合成: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成一個詞。常見的合成詞有合成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合成詞的寫法不固定,大多數情況是合在一起寫成一個詞,也有的用連字符連在一起。其詞義一般可以通過合成的詞猜測出來。如:
合成名詞:finger+nail→fingernail;clothes+line→clothesline
合成動詞:over+charge→overcharge;under+stand→understand
合成形容詞:half+choked→half-choked;world+class→worldclass
派生:即由詞根(root)加上詞綴構成的,詞綴分為前綴(prefix)和后綴(suffix)。
前綴改變的是詞義,后綴既可以改變詞義又可以改變詞類。詞根、前綴、后綴是構成單詞的三個元素、三個構件。詞根是主要元素,前綴、后綴是次要元素。例如:大學生一般都知道dentist表示“牙醫(yī)”,他們大多是通過d-e-n-t-i-s-t的方法死記硬背的。所以就很少有人知道dentistry、dental、denture、dentate、multidentate、interdental的含義。因此若能掌握單詞三元素之間的關系就很容易猜出這些單詞的意思。因為詞根“dent”的意思是tooth(牙),而-ry表示“…學”,是名詞后綴,所以dentistry的意思是“牙科學”;-al表示“…的”,是形容詞后綴,所以dental表示“牙齒的”或“牙科的”;同理,-ure是名詞后綴,因此denture就是“假牙”的意思;-ate是形容詞后綴,故dentate表示“齒狀的”;另外,multidentate前綴multi-表示“多個”,加上詞根dent“牙”,和后綴-ate“…的”,所以很容易猜出multidentate表示“多齒的”。同理,interdental中前綴“inter-”的意思是“中間”,詞根dent表示“牙”,-al是形容詞后綴,因此interdental的意思就是“齒間的”。綜上所述,如果能掌握構詞法,在記憶英語單詞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雙聯記憶法
指的是通過找出單詞間的共同成分來巧記單詞的方法。如:
共同成分tain:obtain(獲得);contain(包含);maintain(維持);sustain(支持)
共同成分trans:transfer(遷移);transform(把…轉換成);transmit(播送);transplant(移植);transport(運輸)
雙聯記憶法要求我們平時一定要細心,善于總結,不斷地積累,找到單詞學習的規(guī)律和技巧。再看,“scar”這個詞很多同學不認識,但大家都知道“car”,在詞形上與scar相似,scar比car多了一個字母“s”,發(fā)音類似“嘶”,所以如果小汽車“嘶”的一聲,那肯定會有“疤痕”了,這樣一來,利用這兩個單詞的“形聯”和“聲聯”,用已知詞匯來記憶新的詞匯,妙趣橫生,一勞永逸。知道了scar不妨看一看scarf,這個詞又比scar多了一個字母“f”,從“f”的形狀來看長長的就很像一條圍巾,戴圍巾可能是為了遮住“傷疤”,所以很容易的又記住了“scarf”這個詞。
(三)據音記詞法
據音記詞是指在記英語單詞時,首先要把所記單詞的讀音弄準,有了準確的發(fā)音,再按照發(fā)音規(guī)則把它和詞形結合起來,通過對大腦皮層的反復刺激,最終記住單詞的發(fā)音、詞義、拼寫及其句法特征。為什么準確地發(fā)音如此重要呢?因為如果能夠準確的發(fā)音,在和別人進行言語交流的時候,無論是我們說還是聽,即使不會準確的拼寫該單詞,也能夠通過發(fā)音來判斷詞義,達到交流的目的。反之,如果我們光會筆頭拼寫某個單詞而不會它的發(fā)音,在與別人交流時即使對方用了該單詞你也難以辨別,就會造成理解困難而導致交際失敗。同時,如果掌握了正確的發(fā)音,在寫詞時也不容易出錯。如:知道affect讀[?藜'fekt],在寫的時候通過心讀單詞的發(fā)音,就不太可能寫成effect。
(四)跨文化策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二者密不可分。大多數情況英語學習者只注重詞形和表面意義,而忽視了詞匯本身在不同的語境下所承載的不同文化內涵。比如,很多學生將紅糖(brown sugar)說成red sugar,將紅茶(black tea)說成red tea。大雨、大雪(heavy rain/snow)說成big rain和big snow。喝湯應該是eat soup,而不是drink soup,濃茶、濃湯、濃煙應該分別是strong tea,thick soup和heavy smoke。還有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人山人海),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再如,與某人訂婚、結婚受漢語影響一般的學生都會說成propose with sb或者merry with sb,因為介詞“with”對應的是漢語“與”字而不是“to”。這類錯誤舉不勝舉,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望文生義的現象都是漢語對英語習得產生的負遷移而造成的語用失誤,令人哭笑不得。
(五)詞塊、習語
詞塊(lexical chunks)指的是詞的搭配組合,英語中存在一些相對固定的語言結構,它在實際交際中的使用頻率要遠遠大于單個詞匯。詞塊還包括習語、短語等等。如聚合詞(polywords):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in the end等。搭配詞(collocates):put on ,put off, take off等。慣用話語(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How are you?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等。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firstly, secondly…finally等。另外還有一些固定的搭配,如:regardless of和半固定的搭配如:hold a meeting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時習語的學習,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錢能使鬼推磨);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無論是學生學還是教師教,詞塊的意義都非常大,在言語交際時詞塊可以使人思維更快,表達效率更高,因此對詞塊的掌握是英語詞匯學習的重點。
三、對教學的啟示
就教師而言,一定要重視詞匯教學,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不同詞匯的特點交叉采用各種有助于學生記憶和使用的策略,增加詞匯學習的趣味性。
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雖然到了大學階段仍然不能準確地讀出單詞的音標,對教師的領讀和講解非常有依賴感,這就需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音意識的培養(yǎng)。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單詞的讀音規(guī)則、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音節(jié)的劃分等。因為大多數的英語單詞是符合發(fā)音規(guī)律的,即使有的單詞比較長也可以按照音節(jié)來劃分記憶。還有就是提醒學生單詞的重音、連讀、失去爆破、元音輔音濁化等現象。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讓他們意識到要想全面地掌握一門語言,詞匯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詞匯教學應遵循情境性原則,教師應利用生活中的場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詞匯輸出的機會,如可以通過比賽的方法讓學生用新學的單詞編故事,看誰用的單詞多而準。大家會在運用詞匯的過程中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有哪些詞匯還不會搭配,并總結問題。這是個語言的輸入-吸收-輸出的學習過程。因為詞匯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英語活動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有設計,有層次,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詞匯的樂趣,把詞匯學習當成愛好,通過各種策略和反復刺激使詞匯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印象。
總之,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不斷地嘗試、總結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從量變到質的轉變。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2512311。]
參考文獻: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 Beijing Foreign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2000
2.陳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3.蔣爭.英語詞匯的奧秘(修訂本).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
4.董燕萍.交際教學法中詞匯的直接學習與間接學習[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
5.楊惠元.強化詞匯教學,淡化語法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外語系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