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琴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尤其在閱讀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這就需要教師改變閱讀教學的“獨語”狀態(tài),實施“對話”教學。“對話”教學是民主、平等的教學,是多元、個性化的教學,是交互、靈動的教學,是創(chuàng)造、生成的教學。那么,如何構建對話式的語文課堂教學呢?
一、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對話”教學的前提是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只有在寬松、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敢想、敢問、敢做,從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語文教師應從傳統(tǒng)的高高在上的權威地位中走出來,歸還學生的話語權,讓學生不僅有機會說,而且能夠與教師共同決定對話的形式和內(nèi)容。還應營造民主平等的、充滿愛心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人格平等、心靈平等、價值平等,讓師生各自向?qū)Ψ匠ㄩ_心靈之門,暢所欲言,彼此接納,使課堂成為師生、生生充滿人性、富有個性的對話平臺。學生也只有把教師作為一個地位平等的交流伙伴時,才可能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揮思維潛能。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只有坦誠地進行精神交往、心靈溝通,產(chǎn)生思維碰撞,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對話。
二、創(chuàng)設豐富、多元的對話情境
語文教學不應只是師生間的單一對話過程,而應體現(xiàn)出豐富性、多元性。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世界,重視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師生真正平等地“言說”,自由地“言說”,使學生的閱讀轉(zhuǎn)換成在多向?qū)υ捴斜磉_、共享、創(chuàng)造知識和技能的活動。
(一)創(chuàng)設生本對話情境
“理解是能動的,帶有創(chuàng)造性質(zhì)。”真正的對話,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自身的經(jīng)驗儲備,靈活、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多種閱讀情境,才能使學生面對文本時做到“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二)創(chuàng)設師生對話情境
在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師應更多地充當向?qū)?,成為學生的同讀者、引路人,成為可親可信的朋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對話情境走進學生,與學生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與他們進行平等對話,把準時機把學生引入學習的重難點處,導入到更深的學習層次中,導讀出文章的精神、情感與境界,導問出切合重難點的有價值的問題,導悟出詞句中的內(nèi)涵、情感。
(三)創(chuàng)設生生對話情境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教學也如此。在閱讀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學生間的對話無處不在,它能使個體認識更為成熟、更為全面。學生可以通過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jīng)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在交流與合作中漸漸學會傾聽、學會接受、學會欣賞,從而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交融。
三、挖掘有效、鮮活的對話資源
教師不可能精確預知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具體生成性教學資源,需要及時變更預定的教學設計,重組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意義的有效生成,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
(一)充分發(fā)掘“基礎性資源”
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就要善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閱讀文本,同時還要學會借助別人的“前理解”,努力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文本的其他內(nèi)涵,從而對理解到的意義作出自己獨到的價值判斷。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產(chǎn)生新的聯(lián)想,生成新的意義,塑造新的形象,將閱讀實踐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用閱讀去影響學生的生活。
(二)善于捕捉“生成性資源”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和豐富學生的“前理解”,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見”甚至“個人偏見”對學生閱讀的干擾,可以先組織學生獨立閱讀,并盡可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扒袄斫狻敝挥性诓粩唷袄斫狻敝胁拍艿靡栽鰪?。而后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聆聽各種不同的“前理解”,以擴大自己的“前理解”。教師要敢于放手,立足于課堂中涌現(xiàn)的現(xiàn)實狀況,及時更新教學設計,“刷新”教學過程,通過對教學中動態(tài)資源的捕捉與利用,促進師生之間對話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靈活引進“生活資源”
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方式、待人接物習慣等,學校生活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豐富多彩的活動等,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優(yōu)美綺麗的自然風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等,這些五彩繽紛、異彩紛呈的生活,都是語文學習之源。如學習《公儀休拒魚》一課,可以讓學生談談生活中的腐敗現(xiàn)象和廉政典范,將生活資源引進課堂,在“對話”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公儀休的崇高品質(zhì),同時受到廉政教育。
總之,讓“對話”走進課堂,讓“對話”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教師和學生就能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真實地交流各自的感受,從而產(chǎn)生一些前所未見的新思想、新行為。學生也會從過去被動的世界中解脫了出來,在“對話”中不斷地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體認自我,成長為具有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富有對話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現(xiàn)代人。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