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興趣是動力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即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人在各種社會實踐中會形成各種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一種自發(fā)的興趣,即是沒有經過客觀的培養(yǎng)或引導而對某種事物自然萌發(fā)的好感。它在每個人的各個年齡階段能隨時發(fā)生,包括各個領域的學科和技能。音樂門類就更會引發(fā)人的直接興趣。這種直接興趣在人的幼年時期更顯得突出。比如有的人天生就對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敏感,表現出模仿力強,有一種自然親近的欲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對于音樂教學來說非常重要,師生關系會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如若學習的氣氛和諧融洽,學生便會自由放松地認真投入到學習之中,敢于實踐、敢于發(fā)問,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錯誤的認識和練習。在愉悅的情緒中接受教育,學習效果最佳。
(三)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互動
1.興趣仍需培養(yǎng)和誘導。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是興趣,而興趣又與學習的效果成正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要求,本著師生情感互動的精神,想方設法改進自己的教學,在不斷積累的經驗中及時提取精華,博采眾長,施用于教,使自己的教學別開生面,使學生對你的教學深感興趣,永遠被你的教學所吸引。
2.成功感能強化興趣。教師要從差異教學策略研究入手,對那些既聰明又富于創(chuàng)意的學生給與充分的肯定,在性格各異,天資有別的學生中,又給那些內向的學生以更多的關照。給他們以充分的鼓勵和支持,并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交流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增強興趣。
3.合理布置作業(yè)。合理布置作業(yè),要兼顧學習興趣。布置作業(yè)是教學中的又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作業(yè)布置得不黨,會直接影響學習的進度和興趣,布置音樂作業(yè)要靈活機動,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要量體裁衣,循序漸進。
二、技術是音樂訓練的基礎
音樂與技術是統(tǒng)一的。技術有其普遍規(guī)律性的一面,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基本功訓練。但在表現一首作品時,它還包含了為什么樣的音樂內容服務的重要的一面。每個作曲家的風格、作品內容各異,它們的技術要求也因作者的風格、作品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技術訓練必須從音樂內容出發(fā)。對學生的音樂基礎技術訓練,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從培養(yǎng)聽力入手
訓練敏銳的聽覺是打好基礎的重要一環(huán)。它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仔細傾聽、檢察每一個音的質量、時值、力度、音色等的關系,長期形成的。歸根結底,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辨析聲音正確與否由聽覺來完成。
(二)要從培養(yǎng)聽覺、視覺和記憶的協調入手
視譜快慢是學生學習快慢的標準。視譜能力快,能有效地縮短學時,并能增強學習效率。
(三)要從全方位訓練入手
全方位訓練是一種新的理念。在進入多元化教育的今天,自然集中外著名音樂教育大家教育思想之大成并為之實踐而竭盡忠誠。音樂基礎訓練要采用實用主義的教學方法,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要避免教材僵化、保守和狹窄。培養(yǎng)應試的機器,成就不了藝術人才。
(四)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無論怎樣紛繁復雜的學習和訓練,都是為了達到優(yōu)美動聽的藝術效果。藝術實踐是音樂基礎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是學習音樂基礎理論等內容的系統(tǒng)教育,而實踐可以進一步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加以鞏固和深化,使學生獲得經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才華并借以檢驗的成果。
(五)教材的遴選要寬泛
無論古典和現代都要涉獵,其中包括各種體裁、風格。這樣可以使學生開闊藝術視野,充分吸收各種營養(yǎng)。在傳統(tǒng)教材之外,不斷吸納新教材,這才是不落時代之后的進取精,機會接觸多種類型的技術,豐富表現力。
三、方法是途徑
首先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藝術感受與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更多的獨立思考和行動。要使基礎打得扎實,就必須把握和處理好學習的質與量的關系,必須有一定的量的基礎,通過一定的量的練習,使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使學生在量的積累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無論怎樣紛繁復雜的學習和訓練,都是為了達到優(yōu)美動聽的聽覺效果,藝術實踐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成功的演出實踐,會極大地鼓舞學生更好的進行基礎訓練。
四、音樂表現是目的
音樂是表現的藝術。音樂是通過聲音表現內心的感受,揭示音樂中深刻而廣闊的內心世界活動的。這種音樂表現的內涵極為豐富,它包括美感、情感、情調、聯想、音樂意境以及音樂語言、音樂邏輯、音樂語調、音樂趣味等,都屬于表現的范疇。
在現實社會中,經濟發(fā)展了,人們有了較優(yōu)越的條件,開始對音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欣賞,而且要駕馭音樂。音樂的表現力極其豐富。好的音樂會引起人的情感共鳴,促使心靈火化的迸發(fā),因此,表現音樂要有血有肉,有內容有意境。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呢?
首先,在啟蒙時期要細心培養(yǎng)學生的聲音分辨能力。聲音分辨能力即時感受音樂內容最主要的保障,也是表現音樂情感的最基本條件,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聲音分辨能力時,一定要使學生養(yǎng)成“聽”的習慣,提高學生“聽”的水平。
其次,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語言的感受能力。學生惟有理解了音樂樂句的內涵,把握了其中的內在聯系,才可能表達出音樂作品的意境,才能感受音樂語言,才能產生音樂情感。
再次,不斷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的這種自由性、模仿性和不確定性特征,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與聯想的廣闊空間。
五、選擇教材是科學配餐
基礎音樂教學教材的選擇十分重要。選擇教材是科學配餐,科學、合理的選擇教材,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簡介:李平,遼寧省鞍山師范學院音樂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