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舞蹈及民族舞蹈文化
所謂舞蹈主要就是指通過人的神態(tài)及形態(tài)來完成傳情達意的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舞蹈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舞蹈這種文化藝術形式主要是勞動人們在日常的勞動生活中逐漸積淀而慢慢形成的。而我們說的民族舞蹈就是主要指一個民族在自身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過程中由本民族的勞動群眾創(chuàng)造并且代代流傳下來的舞蹈形式。因為我們國家地緣廣闊,民族眾多,所以每個民族都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展現(xiàn)出了形態(tài)各異的民族舞蹈,這些民族舞蹈都是對本民族的審美及風俗習慣等的一種長期積淀,蘊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民族地域特色。
民族舞蹈作為反映民族文化內涵的一種有效載體和形式,其在自身的發(fā)展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屬于屬于民族自己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文化是人體的一種特有的動態(tài)文化,是從各民族祖先用手舞或者用足蹈這些簡單的形體動作開始的,這些動作也都是人類某種感情的最為有效和原始的表達方式。民族舞蹈文化滲透到了各民族的日常勞動、狩獵及祭祀等各種活動中。因為各民族的勞動生活方式不盡相同,歷史發(fā)展形態(tài)及風俗習慣也各異,所以就慢慢形成了不同風格和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體系,但是不管什么類型的民族舞蹈文化都是人類生命意識的最直接和最自然原始的藝術顯現(xiàn)。
二、民族文化的概念內涵闡釋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并且這些民族文化還是在不停的變化發(fā)展之中。民族文化是一種民族特有的精神,是人類精神寄托現(xiàn)實的特有媒介和載體,是各民族在勞動生活和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明顯的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民族文化記錄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發(fā)展的內容,承載了人類超越自然的特有屬性,也滿足了人類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民族文化真實反映了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過程及水平,影響民族文化的因素很多,比如有民族的遷徙及生活方式等等,但是在影響民族文化的這些因素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語言,另外一個是宗教。語言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最為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的民族文化都是通過語言的形式繼承和發(fā)展的。宗教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民族文化的影響是不同的,早期的宗教對民族文化的影響比較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宗教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消弱了。當然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總是反映了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并且在階級社會中還表現(xiàn)出了兩種對立的文化體系,一種是剝削階級民族文化體系,還有一種就是被剝削階級的民族文化體系。但是就是因為兩種對立民族文化的客觀存在才不斷推動了民族文化的不斷新發(fā)展,才使得民族文化表現(xiàn)了出了多元化的特性。
三、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
(一)受到不同民族文化影響會產生不同風格的民族舞蹈
各個民族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所以接受和創(chuàng)造的民族舞蹈也深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于是就產生了風格迥異的民族舞蹈。首先,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舞蹈特有的關鍵核心的舞蹈動作。比如畜牧區(qū)的民族舞蹈風格就同以農耕為主的民族舞蹈風格完全不同,其中畜牧區(qū)的民族舞蹈中的關鍵核心動作主要有雙腳拍地走,抬手起步、勾腳斗及咬斗式等,而農耕為主的民族舞蹈就和此有著很大的不同了。再例如膠州秧歌的動作特點是不但挺拔舒展,而且細膩剛柔相濟,這些動作都是同膠州勞動人民特有的勞作風俗文化相聯(lián)系的。但是東北秧歌的特點是腳下以踢步為主,腿部動律是雙膝短促而彈性的屈伸,而且在踢步動作中的要領是要快踢快落和快出快收,東北秧歌之所以表現(xiàn)出這樣的風格主要是因為東北的秧歌是來源于高蹺秧歌這種文化。而陜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又是有著磅礴的氣勢和動作幅度非常大的特點,這一點有著很濃郁的黃土氣息。再就是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要領是挺胸、立腰及昂頭,這種動作展示的是一種民族自信,另外因為新疆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位于古西域絲綢之路上,所以維吾爾族民族舞蹈中始終都是摻雜著非常濃郁的古西域樂舞的風習和特色的。其次,因為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傳統(tǒng)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民族舞蹈服飾及道具。不同的民族舞蹈服飾和道具所傳遞的民族文化信息是非常豐富的,會涉及到民族政治、民族宗教信仰、民族生活方式和方法,同時不同的民族舞蹈和道具也對舞蹈著的不同角色和身份進行了側面揭示,另外,不同的民族舞蹈服飾及道具還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點。比如蒙古族舞蹈服飾基本是由多層折疊的包頭巾、厚實的袍服和長筒皮靴為主的,道具多是以碗作為舞蹈道具,這些都不僅是蒙古族人們馬背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本民族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另外,還有就是傣族的民族舞蹈服飾都是慣用筒裙,新疆維吾爾族民族舞蹈中婦女都常戴面紗等等??傊还苁鞘裁礃拥拿褡逦璧阜椉暗谰叨际峭久褡宓赜蛱匦约懊褡逦幕嗳诤虾拖噙m應的。
(二)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俗活動與民族舞蹈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一直都是相互融合發(fā)展
舞蹈的起源是勞動,其實古老的舞蹈基本都是模仿狩獵或歡慶豐收為主的。只是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舞蹈就日益走向以揭示人的內心感受和表達人的內心情感為主了。但是如果對舞蹈的根源進行追溯,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民族舞蹈是離不開各個民族中非常盛行的民俗活動的。在各個民族的民俗活動中,民族舞蹈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俗活動中,民族舞蹈以其生動形象的的技藝總是能吸引眾多的族人觀看和參與,可以說在每個民俗活動中都是有民族舞蹈摻入的,甚至說各民族中的許多民族節(jié)令都是有民族舞蹈相伴的,比如云南的白族在開展大型群眾性歌舞活動的時候必會載歌載舞。還有的民族再命名民族節(jié)日的時候都是以民族舞蹈來命名,比如有土家族的擺手舞。
總之,民族舞蹈是各民族生活最為真摯的表現(xiàn)載體和形式,民族舞蹈蘊含了非常豐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內容。在不同的民族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審美理念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而民族舞蹈的發(fā)展是同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分不開的,民族舞蹈中的每個動作、每個語言符號及每個藝術姿態(tài)形體都是對民族文化內涵的不同闡釋。因為民族舞蹈的顯現(xiàn)力是非常強的,并且各個民族都同本民族舞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甚至可以說民族舞蹈在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過程中是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謝琳.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底蘊[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2).
[2]石裕祖.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guī)律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2).
(作者簡介:梁萌,山東英才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