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艷 宋文立 張中喜 陳文良 賀小春 陶勁松
精確放療已經成為放射治療的1種常規(guī)技術。盆腹部體位固定因患者身體體重、腹式呼吸過重、餐后時間不一、膀胱充盈度、皮下脂肪、大面積皮膚牽拉等及重復擺位等造成擺位誤差較多,重復性差。我們采用瓦里安電子射野影像系統(tǒng)對30例盆腹腔腫瘤患者治療前正側位驗證影像與CT定位影像重建的DRR影像進行比較,分析擺位誤差,進一步改進、規(guī)范擺位技術。
30例中直腸癌9例,宮頸癌12例,前列腺癌4例,膀胱癌3例,腹膜后轉移癌2例。年齡39~45歲。
1.2.1 體位固定 均采用熱塑體模固定,在模擬機下大致確定患者的治療中心,并記錄患者腫瘤部位前后、左右和頭足方向的運動情況,以便醫(yī)師勾畫PTV。
1.2.2 圖像獲取 患者行CT定位后通過網絡系統(tǒng)將斷層圖像傳輸到計劃系統(tǒng),計劃系統(tǒng)設計與治療方案同中心的位置驗證計劃,生成正側位的DRR圖像,通過網絡傳輸至瓦里安電子射野影像系統(tǒng)。
對30例盆腹腔腫瘤放射治療的患者進行擺位誤差的測定,采用瓦里安電子射野影像系統(tǒng)對30例盆腹腔腫瘤患者治療前正側位驗證影像與CT定位影像重建的DRR影像進行比較,并且對患者的前后、左右和頭足方向誤差進行測量。方向確定為左右X,前后Y及頭足Z的方向,每周測1次,所有患者總次數均在4次以上。
盆腹腔腫瘤擺位誤差主要發(fā)生在X和Z軸方向上,盆腹腔腫瘤患者擺位平均偏差小于3 mm,完全能夠滿足精確放射治療要求的精度,結果見表1。
表1 盆腹腔腫瘤擺位誤差(mm)
調強放療技術對患者體位重復性、擺位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位誤差不僅會導致部分靶區(qū)因得不到足夠劑量而降低腫瘤局部控制率,還可能使得高劑量區(qū)移到鄰近正常器官區(qū)域內,造成嚴重并發(fā)癥或后遺癥[1]。據1999年文獻報道,有50%的射野擺位誤差超過了5 mm[2]。即使是精確放療,在實施過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擺位誤差,甚至嚴重錯誤[3]。影響盆腹腔腫瘤放療擺位誤差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擺位誤差糾正措施,進一步提高盆腹腔腫瘤放療的精確性。
對30例盆腹腔腫瘤擺位精度進行測定,發(fā)現在X、Z軸方向平均誤差還有待減少,X方向最大誤差為7 mm,Y軸最大誤差為4.2 mm,Z軸最大誤差為6 mm。最大誤差發(fā)生在肥胖和知識相對缺乏的患者中(身體扭曲、皮膚牽拉、過度呼氣)。因此應該:定期把實際測量誤差結果報告醫(yī)師、物理師,供勾畫PTV參考,使PTV設計時更加接近CTV;對肥胖者,加大驗證頻度,每次治療前驗證;應用主動呼吸控制技術,減少腫瘤隨身體長軸運動; 患者直腸和膀胱的充盈度也對擺位精度有影響,患者在定位和治療時應盡量保證相近的直腸和膀胱的充盈度[4];雙上肢抱頭使用固定裝置,激光定位點完全對準;體膜、體表標記線不能太粗且清晰;加速器、定位模擬機和激光燈系統(tǒng)的誤差保持在允許范圍內;少數患者在治療期間急劇消瘦,在軀體和體模之間留存較大間隙,應及時與主管醫(yī)師溝通,進行重新固定、定位;每次重復擺位床腳一定為零,保證體架中心、體模中心、體表中心一致。另外,工作人員責任心、技術熟練程度也對擺位誤差有較大影響。
定位、做體模時特別注意:嚴禁體膜重復使用;首次定位一定跟患者提前說明情緒放松、平靜呼吸、體位重復、身體無扭曲、皮膚無牽拉的重要性、要點?;颊哐雠P于體架中心,之后患者空抬一下臀部,以糾正移位過程中對皮膚的牽拉;三維激光燈縱行線索與體架中線、體模中線、人體中線一致;體模冷卻后取下體模,擦干皮膚及體模水分,重新扣上體模以糾正初次制模時對皮膚牽拉,在體模上標記左、右、中心3個十字線及在體模的上下界皮膚上做標記,再次取下體模,患者不動,在皮膚上標記左、右、中心3個十字線,使皮膚、體模雙重十字線。
放療技師是適形計劃的執(zhí)行者,應對擺位過程的每一步驟和細節(jié)都要了然于胸,專業(yè)、快速、準確完成工作任務,盡量減少擺位誤差,減少對患者不必要的損傷。
[1]游愛敏,王秀玲,林院生.不同部位腫瘤放療體位重復性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0,25(4):391.
[2]胡逸明.腫瘤放射物理學〔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456~466.
[3]白蘭蘭,田煥茹,姚 婷,等.胸部腫瘤三維適形放療擺位的重復性研究〔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0,18(9):1759.
[4]Alunad S ,VlachakiM T,Tcslow TN,et al.Inpact of sctup unccrtainty in the dosimetry of prostate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 treated with peaoock/MRT 〔J〕.Med Dosim,2005,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