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琴 西安財經(jīng)學院綜合門診部 (西安 710061)
女子外陰屬肝腎兩經(jīng)循行之處。腎精不足,肝失濡養(yǎng),而生風化燥。單純補陰,則易呆滯,且陰陽互根,故需陰陽互補。二仙湯,方中以仙茅、仙靈脾、巴戟、當歸溫腎益腎調(diào)沖為主藥,知母、黃柏滋陰清熱為輔藥,共成溫腎陽、益腎精、瀉相火、調(diào)沖任之功。筆者在臨床上觀察到部分更年期婦女外陰瘙癢癥屬陰陽俱虛于下,而又有虛火上炎或沖任不調(diào)者,采用二仙湯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介紹于下。
臨床資料 本組 30例外陰瘙癢癥患者主要是更年期婦女 50歲左右,均來自門診。西醫(yī)診斷為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上皮抵御感染能力下降;中醫(yī)辨證為腎精不足,肝失濡養(yǎng)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外陰灼熱干燥、瘙癢、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黏膜充血,部分患者表現(xiàn)血樣白帶。
治療方法 以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diào)沖任之二仙湯治療。方中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腎陽,補腎精;黃柏、知母瀉腎火,滋腎陰;當歸溫潤養(yǎng)血,調(diào)理沖任??呻S癥加減益母草、桑寄生、杜仲各 9g以補腎;或加枸杞子、珍珠母各 9g,白菊花 6g,生牡蠣 10g等平肝潛鎮(zhèn)之品。水煎服,日 1劑,早晚各服藥 1次。
療效標準 治療后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好轉(zhuǎn):癥狀、體征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
治療結果 30例患者中經(jīng)用二仙湯加減治療,痊愈 26例,占 86.7%,好轉(zhuǎn) 3例,占 10%,因其他原因無效 1例 ,占 3.3%。
病案舉例 王某,52歲,教師。 2007年 4月 18日初診?;颊?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外陰干燥瘙癢,并伴有燒爍感,呈進行性加重。曾求治于西醫(yī)皮膚科,給予抗過敏、多種維生素治療,見效不佳。近期癥狀加重,外陰奇癢難忍,夜不能寐,面部潮紅,心煩易怒,頭暈目眩,經(jīng)友人介紹前來就診。余診見此患者形體消瘦精神差,舌質(zhì)暗紅、苔白,脈沉細弦。此乃腎虧沖任受累,營血不足,外陰失其濡養(yǎng)。治療給予益腎固本,調(diào)補沖任,平肝潛陽止癢之法,處方:仙茅 12g,當歸 18g,黃柏、知母、益母草、枸杞子、珍珠母各 9g,巴戟天、仙靈脾、地龍、生牡蠣各 10g,炙甘草 6g。以此方為基礎,加減應用40d后陰癢消失,伴隨癥狀痊愈。水煎服,日 1劑,早晚各服藥 1次
討 論 更年期婦女外陰瘙癢癥,中醫(yī)學稱之為“癢風”、“陰癢”、“陰門瘙癢”、“陰空格”。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外陰及陰道瘙癢,深夜癢痛難忍,坐臥不寧,夜不能寐,更年期婦女多見。腎藏精,精與血互為資生,精足則血旺,精少則血虛,血虛則肝失濡養(yǎng),而見肝腎陰虧,血虛風燥。女子外陰屬肝腎兩經(jīng)循行之處,故在臨床中給以滋補肝腎,養(yǎng)血調(diào)沖,祛風潤燥之治療。若有情緒急躁,夜不安寐者,乃是血虛肝旺,可加用珍珠母、生牡蠣等平肝潛鎮(zhèn)之品。此外,本病有的是因肝膽濕熱下注,或洗滌不潔感染滴蟲、霉菌所致,則需另當別論。
[1] 劉永勝,趙麗慧.二仙湯的研究及臨床應用[J].光明中醫(yī),2010,4.
[2] 趙仁霞.二仙湯加味治療卵巢早衰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
[3] 陶仕英,牛建昭,趙丕文,等.二仙湯及其組方中藥對幼年大鼠子宮作用的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