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醫(yī)學??茖W校,山東 菏澤 274000)
《針灸學》幾乎集中了從基礎到臨床的全部知識,內容頗多。而隨著中醫(yī)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學時數(shù)逐漸減少,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又具有獨立的臨床應用能力,對任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濃縮、提煉,另一方面又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授,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筆者經(jīng)過10余年的課堂教學及實驗帶教,在熟悉、講授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總結出針灸學四階段教學法,并應用到教學中去,獲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講好第一堂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講課是一門藝術,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要想首場演出就能吸引觀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第一堂課的精彩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要求教師有好的精神風貌,更要有精湛、風趣的授課技能。
緒論部分采用拋磚引玉法,第一堂課就帶上針灸家族的主要成員:針灸針、艾條、拔罐器和針灸模型等,介紹給學生認識,同時一人發(fā)一根一寸長的針灸針,由手中這根纖細明亮的針來認識針的起源;然后點燃一根像蠟燭粗細,里面裝滿壓縮艾絨的艾條,讓學生感受一下艾葉的清香味和艾灸的溫熱感,然后話題轉到灸的起源;再給學生現(xiàn)場演示一下拔罐、閃罐等;最后,把針灸模型插上電源,當一條條經(jīng)絡和一個個穴位發(fā)光閃爍時,學生的興致都被調動了起來,然后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癲癇病人昏迷時常掐的人中,算命先生常提的印堂,做眼保健操時常選的太陽、睛明、四白等穴,這些生活中熟知的部位,就是我們針灸中常選取的穴位。讓學生認識到,針灸學中的經(jīng)絡腧穴就在我們生活中,在我們身邊。
在講述針灸的發(fā)展現(xiàn)狀時,要引導學生展望到將來的優(yōu)勢、前景及針灸在國際上享有的盛譽,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勇于擔當繼承發(fā)揚祖國醫(yī)學的歷史使命感,進一步增強求知欲,提高學習針灸學的興趣,為后續(xù)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
2.1 傳統(tǒng)的歌訣記憶法 背誦歌訣雖然繁瑣,但一旦記住,終生難忘,且朗朗上口。背會了這些歌訣,經(jīng)絡、腧穴的大致內容基本就掌握了。
2.2 形象、聯(lián)想、比擬趣味記憶法 繁瑣枯燥的知識,一旦變得生動形象,就會吸引人主動記憶,激發(fā)人的記憶潛能,就像美食的香味促使人唾液分泌旺盛一樣。以面部穴位為例,眉頭的凹陷為攢竹穴,眉尾的凹陷為絲竹空穴,眉毛就像竹子上茂密叢生的竹葉,眉頭的眉毛如竹葉集中之處,故眉頭的凹陷稱攢竹;而眉尾的眉毛漸疏、漸細,甚至可比作蠶吐的絲,所以眉尾的凹陷就稱絲竹空。耳前三個穴位從上至下依次為耳門、聽宮、聽會,就像我們平時開比較大型的會議時,總是先進門,再過一個門廳,最后進會議室開會一樣,所以可記成先進門,再進宮,后開會;而這三個穴位又分別屬于三焦經(jīng),小腸經(jīng)和膽經(jīng),可簡單記憶為三(兒)小膽,因為老三一般在家屬老小,比較嬌氣又膽小,所以記住了三小膽就記住了耳前三穴的經(jīng)絡歸屬了。眼球與下眼眶之間的凹陷是承接眼淚的,故稱承泣穴;口唇與下頜之間的凹陷是接唾液的,所以命名為承漿穴??诘奈恢迷诿娌勘容^低,相當于自然界天與地中的地,而口又是所有食物進入體內的必經(jīng)之處,就像糧倉的入口,所以口角旁0.4寸的穴位稱地倉。下頜角前上方一寸的部位稱頰車,一方面因為它位于面頰部,又因人在咀嚼時此處突起,放松時它是凹陷,就像車輪在高處和低處來回運動一樣。耳后的翳風穴,望文生義就是遮蔽風邪的,而頭部能擋風的部位就應算突出于面部的耳朵了,而有凹陷的部位就是耳垂后方了。再如后背部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為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為志室穴,而現(xiàn)在我們認為腎即為命門,腎又藏志,故腎俞、志室與命門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又如足背橫紋的解溪穴,諧音可記憶為解系,位于人解鞋帶和系鞋帶的部位。另有關于特定穴的記憶,為了防止特定穴的稱號與腧穴名稱混淆,我們將特定穴比作一個人的多重身份。譬如每個人在父母面前是兒子或女兒,在爺爺奶奶面前是孫子或孫女,而在外公外婆面前又是外孫或外孫女,將來成家后又將成為丈夫或妻子,爸爸或媽媽,這種形象比擬可讓學生豁然開朗。中醫(yī)的知識雖然博大精深,但只要潛心思索,每個穴位的命名都是有其趣味性,定位也是有其規(guī)律性的。
2.3 融入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作為現(xiàn)代化教育的先進模式,具有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是針灸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因為多媒體教學能集聲音、圖形、經(jīng)絡、腧穴于一體,教師把每條經(jīng)絡的循行路線圖制成課件,在課堂上隨時清晰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各條經(jīng)絡的循行和各個腧穴的定位,將那些不易表述的操作過程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1]。這種聲形并茂、視聽結合的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直觀主動的思維和印象,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較為輕松地掌握針灸學內容,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所以我們將刺灸法的學習安排在實驗室實訓中心進行。先讓學生從多媒體教學錄像中觀看針刺、艾灸和拔罐的手法及注意事項,然后讓同學在練針包和捆綁好的紙墊上練習,再在針灸模型上試驗,最后學生一對一組合,直接在實體上操作,從辨經(jīng)選穴、消毒、進針、行針逐步深入,不規(guī)范的地方教師隨時指點、糾正,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增加動手機會。勤能補拙,熟能生巧,通過廣泛、反復的臨床實踐與技能訓練,將有效地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真正做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結合。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2]。下篇內容講述的是如何將已學到的經(jīng)絡腧穴、刺灸法等基本知識綜合運用于臨床實踐,而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辨經(jīng)論治思想,掌握重點疾病的針灸處方。凡授課中涉及中醫(yī)基礎知識的內容,如病因病機、辨證分型,可稍加復習,溫故而知新,不作為重點內容講授。治療部分的針灸處方則是講述的重點。作為??茖W校,主要選擇一些針灸療效較好的病癥作為重點講授內容,重中之重放在詳細講解針灸處方、方義分析及操作方法上。每講完一節(jié),都要給出一個典型案例在課堂上分析,學生積極踴躍參與,表達自己的辨證論治思路,解釋處方選穴理由,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種疾病的臨床針灸處方不是唯一的,只要選穴合理,治療有效均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腧穴配伍及臨床應用能力。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實,這一教學改革方式不僅讓學生樂于接受,而且更加顯著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能牢固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從而為將來走向針灸臨床打下堅實基礎。
[1]唐小牛,王少圣,陳文魁,等.如何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在醫(yī)學形態(tài)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6,20(3):225-227.
[2]鄒麗敏.案例教學的教育價值及教學流程探討[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24(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