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平
【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必須“簡政放權(quán)”,抓住關(guān)鍵,抓住實質(zhì),精要講解,提綱挈領(lǐng)。使教師從滿堂灌中解脫出來,把課堂教學引入一個嶄新的天地。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學生主體 教師主導
語文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載體。課文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體,一篇課文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篇,從語言到結(jié)構(gòu),從修辭手法到表達方式,從文學知識到文化知識,綜合著各種語言知識信息。教師小學講,初中講,高中也在講。
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決定的。它不像理科那樣,把知識點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有序排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緊密相連。而語文涉及古今中外,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很難排列其知識點的順序。
因此,語文課文根據(jù)編者的意圖,而非知識點的順序,把它編在高中,也可編在初中,甚至可以編在小學。
所以,語文教師在講授課文,傳授知識時,由于一遍遍地重復,講語音,講詞義,講修辭,講層次結(jié)構(gòu),講主旨,講課文特點,面面俱到,唯恐遺漏。一篇課文講完,教師精疲力竭,學生一頭霧水。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要把語文課講好,講活,讓學生學有興趣,聽有收獲,教師就要大膽取舍,提綱挈領(lǐng),以點帶面,突出重點,而無須面面俱到。例如我講《愚溪詩序》一文,就講了兩個字:“愚”和“智”。大致的過程是布置學生預習,對照課文下面的注釋,疏通課文,理解文章大意。上課時,第一步讓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字詞或句子,教師予以點撥。第二步是指出幾個重點的詞語和句子,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第三步是分析課文。這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把小溪改名為“愚溪”?
2.文中寫了愚溪哪些景物?
3.愚溪的景物“愚”嗎?“愚”從哪里看出?不“愚”又從哪里看出?
4.作者寫景怎么寫到了寧武子和顏回這兩個人?
5.作者怎么說愚溪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愚的呢?作者究竟“愚”還是不“愚”呢?作者稱自己愚,你從哪里看出?稱自己不愚又可以從哪里看出?
第一問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土民辯論不休;二是自己以愚觸罪;三是古有愚公谷的傳說。
第二問是對愚溪八景的了解:溪、丘、泉、溝、池、堂、亭、島。木嘉石異,差參錯落,優(yōu)美至極。
第三問是了解作者稱溪“愚”的原因:不可灌溉,不可入舟,不能興風雨,跟我類似。不愚的原因:善鑒萬物,清瑩秀澈,鏘鳴金石。
第四問是了解寧武子是聰明人裝糊涂;顏回是明智人故意裝愚蠢。其實他們都不愚。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古今對照。
第五問是要學生透過現(xiàn)象深入到本質(zhì),透過客觀景物,深入到作者的心靈去體味他的思想感情。溪水本無辜,而作者所以要用愚來屈辱它,完全是因為“予家是溪”,“以愚觸罪”。那么作者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凡為愚者,莫若我也。意思是說世上的愚人沒有誰比得上我了。作者說自己“愚”,你認為作者“愚”還是不“愚”呢?
最后自然歸納到一點,即文章的情和理:原來作者借愚溪風景來抒發(fā)自己被埋沒,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憤激之情。名愚實智,借物抒情,實乃作者構(gòu)思之妙處。作者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把矛頭直指豪門貴族,藩鎮(zhèn)、宦官,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但由于宦官勾結(jié)豪門貴族,共同反對這場革新運動,而導致失敗。結(jié)果順宗皇帝李誦被迫讓位給太子憲宗李純。李純上臺后殺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伾,貶謫了柳宗元。
柳宗元面對人生的打擊,仕途的失意,政治前途的黯淡,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激憤之情。正是由于激憤,而又無處發(fā)泄,所以只好借山水來寄托感情了。作者把愚溪之“愚”和自己的“愚”融為一體,正話反說,由溪水因己之愚而不得不強加一“愚”字,由愚溪八景受愚的屈辱,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
全文緊扣一個“愚”字,說明一個“智”字,表達一種“憤激”之情,歸結(jié)為名愚實智。
教學中,我就是抓住了“愚”和“智”兩個字,提挈全文的綱領(lǐng)。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它展開。思路清楚,剖析深入,鑒賞景、情、理交融的精妙。
講授完后,學生非常清楚的懂得:寫景是為了寄情,寫古人是為了更好地對照今人,襯托今人,抒發(fā)自己的一腔“憤激”之情。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深入鉆研教材,找準切入點,把握住全文的綱,重點講什么,怎么去突出這個重點。既要考慮它在本單元中所處的位置,也要考慮它在本冊課文中所處的位置,更要考慮它在整個高中階段中所處的位置。
作為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重在鑒賞課文中表現(xiàn)的情、景、理,理解作者如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們理清了這個綱,就要突出這個點。其它的知識并非不講,而是不作為重點來講,凡是涉及到的可以略講,或以練習的形式交給學生去完成。教師沒有必要去重復一些學生有能力去完成,且能完成好的事情。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當然也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僅是一個引路人,引導學生去走路,而非越俎代庖,代替學生去走路。
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必須“簡政放權(quán)”,精要講解,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抓住課文的關(guān)鍵,牽一而發(fā)萬,提綱而挈領(lǐng)。就可以把教師從滿堂灌中解脫出來,從“雜貨鋪”中清理出來,把學生從一頭霧水中擺脫出來,變滿堂灌為點撥式,變“雜貨鋪”為“精品店”,變千頭萬緒為一線貫穿,把教與學引入到一個嶄新的天地,進入一個自由的境界。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沙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