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川 楊麗周
摘 要: 中國古典小說傳入泰國后,從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與表現(xiàn)技巧等方面對泰國傳統(tǒng)文學產生了較大影響,推動了泰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例,具體分析中國古典小說對泰國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 中國古典小說 《三國演義》 泰文學 影響
作為中國的近鄰,泰國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關系。十九世紀初期,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小說開始大量傳入泰國,對泰國文學及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這些小說中,《三國演義》對泰國文學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持久。
一、《三國演義》的傳入及翻譯
《三國演義》是第一部被翻譯成泰文的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之所以會被泰國人接受,在于它適應了泰國歷史發(fā)展的需要。作為曼谷王朝開國君主的拉瑪一世,在位二十八年,只有八年沒有打仗,治國安邦成了國王的頭等大事?!度龂萘x》不僅是一部雅俗共賞的歷史小說,而且是一部形象的政治軍事教科書,書中展現(xiàn)的軍事智慧和政治謀略,是泰國君王急切需要的。因此,《三國演義》的翻譯才顯得如此特殊。當時泰國缺少精通漢語的翻譯家,拉瑪一世就指定大詩人昭帕耶帕康負責《三國演義》的翻譯,并把它作為一項王室任務。昭帕耶帕康很快組織了翻譯班子,讓精通中文粗通泰文的中國人將其口譯成泰文,再由泰國作家根據大意用通俗的泰語譯出。譯本一出現(xiàn),就受到廣泛歡迎,幾乎成為泰國本民族的文學作品。同時,《三國演義》譯本開創(chuàng)了泰國文學中的一種新文體——“三國文體”。
二、《三國演義》對泰國文學的影響
《三國演義》之后,中國古典小說被大量譯入泰國,從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與藝術技巧等方面影響了泰國文學,并推動了泰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
1.在思想內容上,中國古典小說中富有民主、革命精神的文學,影響了泰國作家、藝術家的人生觀、價值觀、創(chuàng)作觀和審美觀。
具體表現(xiàn)在:(1)中國古典小說中蘊含的思想道德觀念影響了泰國人民,并演變?yōu)樘﹪幕囊徊糠?。《三國演義》所展示的波瀾壯闊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所宣揚的正統(tǒng)思想、愛民如子的思想,以及忠義氣節(jié)、忠奸分明、知恩必報等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已深入泰國人民心中,成了泰國文化的一部分。如,泰國俗語中有“看三遍《三國演義》不能交”;泰人以“孔明”喻指無所不知的聰明人;近百年來,泰國教育部一直把《三國演義》的部分章節(jié)作為范本選入中學的語文課本,等等。(2)泰國眾多作家、藝術家以《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小說為題材,模仿、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度龂萘x》譯本出現(xiàn)不久,泰國便產生了不少以《三國演義》故事為題材的戲曲和說唱文學作品,如《獻帝出游》、《呂布除董卓》、《周瑜吐血》等;不少作家以三國故事為素材進行再創(chuàng)作而大獲成功,如克立·巴莫的《資本家版三國》、乃溫惠的《咖啡館版三國》,等等。(3)促進了泰國歷史小說的誕生。1925—1937年,泰國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批被泰國文壇稱之為“模擬中國古典小說”的作品,如《鐘王后》、《忠豪傳》、《孟麗君》等。這類作品的題材、角色名字、地名等都取材于中國古典小說。而第一部泰國歷史小說《歌沙拉》于1928年問世,這標志著泰國歷史小說的誕生。
2.在藝術形式上,中國古典小說使泰國古典文學擺脫了印度詩體文學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三國文體”文學,促進了泰國散文文學的發(fā)展。
泰國是詩歌之國,其古代文學主要用詩體寫成,作者的重點放在語言文字、對話等藝術表現(xiàn)上,語句精美勻稱,但故事情節(jié)緩慢。《三國演義》譯本的出現(xiàn),改變了泰國傳統(tǒng)詩體文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三國文體”文學?!叭龂捏w”不是《三國演義》的文體,而是在翻譯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有的文體?!度龂萘x》的翻譯不拘泥于原文,原著中的詩詞歌賦和議論多被刪除,意譯多于直譯;譯文語言精煉、樸實,用詞淺近易懂;散文體行文,文句不押韻,語句短而精,對話沒有引號;故事結構緊湊,敘述節(jié)奏明快,情節(jié)突出有趣部分。這種新文體深得泰人喜愛,因源自《三國演義》譯本,故被人稱為“三國文體”?!叭龂捏w”打破了泰國傳統(tǒng)的繁復拖沓的詩體文學的局限,受到廣泛歡迎。泰國作家紛紛效仿,“三國文體”風行于世。
“三國文體”的出現(xiàn),有力地推動了泰國散文的發(fā)展。泰國傳統(tǒng)散文深受印度文學的影響,在修辭上喜歡華麗風格,追求辭藻的華美,故事性弱。泰國人民較喜愛聽故事,對這種華而不“實”的散文作品興趣不大。而《三國演義》的出現(xiàn)給泰國散文帶來了全新的影響和改變,其簡練的筆法、生動的故事、流暢的敘述,極大地影響了泰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眾多泰國作家模仿、借鑒《三國演義》文體和筆法,創(chuàng)作了大批優(yōu)秀作品。經過后代作家不斷地繼承、發(fā)揚,散文在泰國文壇日漸流行,這為泰國現(xiàn)代文學的創(chuàng)生做好了準備。
3.在創(chuàng)作方法與藝術技巧上,對泰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具體表現(xiàn)為:(1)豐富了泰國作家的藝術語言。中國古典小說中常用比喻的方式來傳情達意,形象而生動。如泰譯本《三國演義》中有一句“三招落馬死”,原文是:“飛縱馬挺矛,與升交戰(zhàn),不數合,刺升落馬?!边@句比喻在泰國文學上形成了獨特的意義,用來形容做事不久就失敗或表示能力不強的人。中國古典小說中這類言簡意賅、富于哲理的語句,被泰國作家廣泛吸收,運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火冒三丈”、“有眼不識泰山”、“玩火者必自焚”、“沐猴而冠”等。這極大地豐富了泰國的藝術語言,使泰國文學顯示出獨特的風采。(2)表現(xiàn)手法多樣化。如乃卡差的《廣闊的暹羅領土》,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者把主要角色畫成漫畫,角色穿著中國古代的戰(zhàn)袍或官服,好似《三國演義》中的角色,但細看其面目、手持的武器,以及表明官銜的文字,讀者又容易聯(lián)想到政界要人。這是利用《三國演義》的影響,通過諷刺手法而造成的藝術效果。順吞蒲的《帕阿派瑪尼》中的男主人公善良、仁厚、懦弱,有劉備的影子;男主人公以吹蕭克敵致勝,與張良以笛聲瓦解楚軍相似;莫拉、沙諾智慧過人、深謀遠慮,很像諸葛孔明,等等。
4.推動了泰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
中國古典小說為泰國傳統(tǒng)文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和形式,打破了泰國傳統(tǒng)文學的心理接受模式?!度龂萘x》等中國古典小說的譯入,打破了泰國詩體文學的壟斷,促進了散文的發(fā)展。而散文文學的興盛,是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的前提基礎。中國古典小說帶著新的藝術氣息進入泰國文壇,有力地沖擊了泰國舊文學,從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等方面開拓了泰國作家的眼界,激發(fā)了泰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豐富了泰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手法,給泰國作家以新的思想啟迪。中國古典小說所反映的思想內容,所表現(xiàn)的生活廣度及深度,對泰國人民的閱讀接受心理產生了較大影響,泰人日漸喜歡這類散文作品,這從觀念上為泰國文學向現(xiàn)代文學轉變鋪平了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曉新.中國古典小說的翻譯對泰國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2.
[2]欒文華.泰國文學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3]雷華.論中國古典文學對泰國文學的影響[J].東南亞縱橫,2002,(6).
基金項目:云南民族大學青年科研基金課題(編號:09QN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