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五。
教學目標:
1.寫身邊那些熱愛生命的故事、熱愛生命的人和自然界中有生命的草木。內(nèi)容要具體,寫出真實的感受。
2.提高對生命的認識,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激活思維,觸動心靈,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有獨特的語言表達。
教學準備:課件及描寫花草蟲魚等的兒童詩。
教學過程:
一、眨眨眼,看一看生命的美麗
1.欣賞植物。春天來了,請欣賞美麗的圖畫(播放春筍、垂柳、小宅院、花草等的影像)
2.欣賞動物。喜歡小動物嗎?瞧瞧它們可愛的樣兒吧。(播放小貓、小狗、小魚、小猴、小白鵝等的影像)
3.據(jù)圖思考:想一想,春天的景物為什么如此美麗?小動物為什么如此可愛?(植物的魅力、動物的活力皆源自它們有生命)
【設計意圖】小學生對花草蟲魚有一種天然的喜愛之情,在課堂上見到它們,更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地表現(xiàn)出這種喜愛。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旨在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生命、激發(fā)興趣,為學生述說及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動動嘴,誦一誦生命的詩篇
1.讀描寫動物的詩歌。春筍、垂柳、小宅院是美麗的,讀了這些詩,你一定會覺得這一切更美。(依次出示春筍、垂柳等的詩句,如:筍悄悄地拱出大地/想來打聽春天里樹綠的秘密、花開的消息)
2.讀描寫動物的詩歌。小魚、小猴是可愛的,通過讀詩,把它們的可愛讀出來吧!(出示有關小魚、小猴等的兒歌)
3.讀描寫人物的詩句。下面一首詩,找找有沒有你想說而無法表達的意思。(出示:致200米運動員)
4.擴展。⑴還喜歡自然界中的什么,能用學過的、看過的詩句、片段來說說嗎?⑵你最喜歡的田徑運動員是誰?能說說他在運動場上的表現(xiàn)嗎?
【設計意圖】“學之為言效也”,學習就是模仿,仿寫是習作的起步。學生的思維有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這一設計,旨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讀中仿,在讀中打開思路,在讀中感受他人的語言對自己表情達意的幫助。
三、動動腦,想一想生命的意義
1.說物。⑴你養(yǎng)過魚、養(yǎng)過花嗎?說說“我養(yǎng)過的那條魚”或“我家那盆花”。⑵看過雨中的小草嗎?說說“雨中的那些草”。
2.說人。⑴記得你爺爺、奶奶生病的情景嗎?說說“我生病的爺爺(奶奶)”。⑵見過受傷的人嗎?說說“受傷的他(她)”。⑶學校運動會上,最棒的運動員是誰?說說“跑道上的他(她)”。
【設計意圖】生活中大量的是平凡小事,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學生將親身經(jīng)歷、親眼所見、真心體驗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他們留意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流露自己的真實心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習慣。此處設計了開放性命題,旨在尊重學生個體,珍視其獨特感受,激活其生活素材,使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并為他們提供以獨特的語言發(fā)表獨特見解的環(huán)境,摒棄傳統(tǒng)作文命題大而空的套路。
四、動動手,寫一寫生命的故事
想把你剛才說的感想告訴更多的人嗎?學一學本組《觸摸春天》《花的勇氣》等課文的寫法,擬個題目,把你剛才說的故事(人物、花草)寫下來吧!(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作文并非藝術品,而是與他人溝通的媒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習作指向了交際,他們不再是應命而作,而是出于意愿而作,“使練習與實際一致”。習作語言也不再成人化,不再大而空,從而回歸到真實的言語狀態(tài)。
五、出出聲,讀一讀生命的精彩
用文字寫出來的故事,用語言讀出來會更精彩。請把你們的習作讀給同桌聽。讀完和聽完后談談感受、意見、建議,將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好。(同桌互讀并修改)
【設計意圖】三分文章七分讀,讀的過程是自我欣賞、主動修改的過程,同桌互讀互聽更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作用不可低估。(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教育局教研室)■(插圖:贛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