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有人說,“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當前教育均衡發(fā)展、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現(xiàn)代化標準建設的背景下,學校的辦學條件將逐漸趨于一致的高度,而校長的辦學理想也將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更好地實現(xiàn),這意味著“好校長辦成好學?!钡目赡苄栽絹碓酱?。對于眾多校長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教育時代,生逢其時,銳意進取,義不容辭。
[潘懷林校長說]校長是學校的法定責任人,是學校發(fā)展的領頭人,學校的榮辱興衰系于一身?!耙晃缓眯iL成就一所好學?!?,陶行知先生也曾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這些都生動地表達了校 長對于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記得我在進校時,一些教師向我投來了懷疑的目光,就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否在這所特殊的普通校穩(wěn)住陣腳。我在思考“怎么辦”,是維持現(xiàn)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個平庸無為的校長,還是做一個勇于進取、探索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的校長。前者顯然不是我想要的,也辜負了上級領導對我的信任和重托。但是,要想做后者,也實屬不易。懷想老一輩教育家對教育事業(yè)的無比摯愛,對教育事業(yè)的無私奉獻,環(huán)視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一批批普通學校的迅速崛起,常念上級領導對自己的殷切期望,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十五中辦好,做一任稱職的校長。
怎樣使學校獲得發(fā)展?擺在我面前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學校落后該怎么辦。思前想后,我認為既然和優(yōu)質(zhì)學校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正確地認識差距,并把這種差距和不足看成發(fā)展的空間和動力。第二,學校的發(fā)展目標是什么。基于我校生源的特殊情況,我提出了“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的教育思路,以此來促進學校的均衡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讓這些普通的學生能夠取得不普通的進步。第三,為了實現(xiàn)目標,學校要實施什么樣的教育。教育對人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并非一日之功。實施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
針對我校師生的實際情況,圍繞我校的教育目標,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實踐探索,我校形成了系統(tǒng)的以“靜心教育、信心教育和責任教育”為統(tǒng)領的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學校全體教職工在經(jīng)歷了一番艱苦創(chuàng)業(yè)后終于收獲了成功的果實。作為校長的我,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很大的進步。我成為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期學員,獲得了首屆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秀校長、全國“十佳”初中校長、全國科研杰出校長、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個人、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天津市第三屆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校長、塘沽第六屆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科研成果獲得了天津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天津市第二屆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天津市基礎教育首屆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天津市基礎教育名校長高峰論壇論文一等獎等多項殊榮。2009年,我做了一件讓自己感到欣慰的事情,我將獲得的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5萬元獎金平均發(fā)給了每一位教師。這件事雖然我沒有在意,但不少教師卻很激動。其實,成果的取得絕非校長一人之功,而是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獲得的獎金大家本應該共同分享。校長因教師而存在!
在幾年的辦學過程中,我體會到,普通學校的成長和發(fā)展要堅持四個原則。⒈堅持科學的學生發(fā)展觀,堅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衡量學生成功的基本標準有三條:一是學生的學習實現(xiàn)了最大的進步,能力有了充分的提高;二是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識;三是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⒉堅持科學的辦學之路。我校實施的“信心教育、靜心教育、責任教育”三位一體的系統(tǒng)教育,正是著眼于學生發(fā)展而提出的,通過“信心教育”提振學生的學習士氣,通過“靜心教育”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通過“責任教育”開拓學生的遠大胸懷。實踐證明,“信心、靜心、責任”教育符合學校的發(fā)展實際,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充分發(fā)展。⒊辦好一所學校,校長是關鍵,教師是根本。校長的核心任務,是對學校的良性運作進行體制設計,進而把治校理念、師生行為、學校運作模式等融入每一個師生的心中。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第一資源。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提升教師的道德品質(zhì)、專業(yè)品質(zhì)和科研品質(zhì),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⒋以學校變革引領學校發(fā)展。學校的成功變革是學校建設的必由之路。判斷學校變革成敗的標準,就在于學校文化是否得到進一步的更新和創(chuàng)造,學校文化的檔次和境界是否得到顯著的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效率是否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學校中發(fā)起變革,離不開廣大教師的熱烈響應和相互合作,變革能否真正在學校中發(fā)生,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動。教師只有對變革心存強烈的興趣與愿望,學習和認同變革的理念與思想,掌握變革的策略與步驟,才能真正從行動上支持并參與學校變革。
[教師說]在教師們看來,潘懷林是一個善于讀書學習、多問多思的校長。一位教師說:“校長桌上有一摞黑色的筆記本,我數(shù)了數(shù)不下十幾個,比常人要多幾倍,校長的一手好文章哪里來,校長的辦學思想哪里來,想必奧秘就在這里。我要做一個有心人,校長的筆記本就是對我的啟迪?!迸藨蚜质且粋€重視教育科研并能身體力行的校長。一位青年教師寫道:“當我申請課題立項時有校長的點撥,書寫結(jié)題報告時有校長的指導,踐行研究策略時有校長的扶助,直至我的研究課題通過天津市規(guī)劃辦A級鑒定,校長還在告訴我結(jié)題只是一個階段,達到成果轉(zhuǎn)化還需深入?!迸藨蚜诌€是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校長。一位教師回憶說:“記得潘校長剛調(diào)入學校不久,我去校長室找他簽字,校長一邊簽字一邊對我說:‘你要努力??!業(yè)務上要多鉆,工作上要敢闖!’校長的話時常提醒著我,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校長對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視。三年前,我參加天津市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說課比賽,校長帶領學校領導利用中午時間聽我試說課,提出很多寶貴意見,我在說課前還收到了校長‘祝你說課成功’的手機短信。我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市級二等獎的好成績。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逢做課,校長都給我很大幫助,我慶幸遇到了一位高明的園?。 ?/p>
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敏勤教授對潘懷林校長很熟悉,因塘沽第十五中學是基礎教育研究所的實驗學校,潘懷林校長本人也是他親自指導的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王教授認為,潘校長是“一位勇于改革的校長”,他至少在五個方面走在了教育改革的潮頭,一是學校向社會和家長作出公開承諾,以信譽作風險抵押;二是備課組實行集體備課制度,不再檢查教師個人教案;三是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靜下心來學習和工作;四是建立“千分制”考評制度,實行陽光操作;五是設立“教改大課堂”,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而潘懷林校長對自己的要求始終是:做一名“領跑者”,像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那樣,“面向世界、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未來,領著全校的教職工不停地奔跑,領著一茬又一茬的學生不停地奔跑。‘領跑人’的辦學理念在奔跑中反映;‘領跑人’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現(xiàn);‘領跑人’的人生價值在奔跑中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