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學習中多采用對比、總結歸納、推廣演變等溫故的方法對新知識的掌握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溫故知新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10-0133-01
溫故而知新,是兩千多年前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但對于我們今天學習物理來說,也是有益的。如何才能做到溫故知新?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對比
在學習新知識時,要同時對比著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并著重弄清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特別是區(qū)別,因為正是這個區(qū)別,才標志著所學的是“新”知識。例如:在物理中學習動量定理時,先可以與動能定理對比學習。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在文字表述和數(shù)學表達式上是類同的,但本質(zhì)上有較大的區(qū)別,主要區(qū)別在于物體動量的變化是由于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而引起的,即力對物體時間的積累效應引起物體動量的變化,而動能的變化是因為物體所受力的總功引起的,即力對物體空間的積累效應引起物體動能的變化;同時前者是矢量表達式,而后者是標量表達式。這樣一對比,學生對動量定理的內(nèi)涵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培養(yǎng)學生學會總結歸納
概括是物理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一部分內(nèi)容學完或習題做完之后,對其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可以幫助我們更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例如,在學完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我采用層層設問的方法進行如下小結:
1.帶電粒子在磁場中一定受到洛侖磁力嗎?(答案:不一定,比如帶電粒子是靜止的。)
2.運動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一定受洛侖磁力嗎?(答案:不一定,例如帶電粒子速度方向和磁場方向平行時。)
3.運動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一定做勻速圓周運動嗎?(答案:不一定,如帶電粒子平行磁場射入,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斜著射入則做彈簧狀的運動。)
4.若帶電粒子做彈簧狀運動,則周期和螺距能求出嗎?(答案:可以,利用分運動的獨立性,其運動周期T仍然等于2πm/Bq,螺距d為V平行T(V平行是指初速度沿磁場方向的分速度)。
這樣,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情況就掌握的更深刻。另外,經(jīng)常進行概括總結,還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例如,遇到多個物體的力學問題,優(yōu)先考慮整體法處理等等。
三、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推廣演變
一方面,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會遇到許多舊知識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對原有的知識進行推廣。另一方面,許多新問題,包括高考題、競賽題,往往是由課本中的例題、習題推廣而來的,因此學會利用舊知識,進行推廣、演變,對我們學習新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如在學完直線運動后,就要學習曲線運動,但直線運動的公式又不適用于曲線運動,怎么辦?物理學中采用等效的方法——即把曲線運動看作兩個方向的直線運動的合成,然后通過研究直線運動間接的了解曲線運動,這種方法除了課本中在小船渡河模型、平拋運動中得到廣泛應用外,而且在處理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中加以推廣演變。
四、培養(yǎng)學生防止因“舊”擾“新”
因“舊”擾“新”是學習中出現(xiàn)錯誤、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既有客觀因素,如學生初學矢量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運算時,總覺得很抽象,難以理解,這是以往習慣于數(shù)學中代數(shù)運算,對學習新知識的影響和干擾。也有主觀因素,例如在高中學習歐姆定律時有這樣一道題:
某電動機在正常工作時,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是220V,線圈內(nèi)阻R=20Ω。則通過電動機的電流為( )。
A、11安B、大于11安C、小于11安D、無法確定。
有相當?shù)膶W生出現(xiàn)代入公式:I=U/R=11A的錯誤答案。之所以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主要是因為對新知識理解不透,掌握不牢,舊知識對新知識的干擾就會乘虛而入。(I=U/R的適用條件是純電阻電路)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既要注意溫故知新,又要注意防“舊”擾“新”,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五、培養(yǎng)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求異,指對知識和技能探求的更新立異,使之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故求異思維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開拓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教堂里看見懸掛的吊燈被風吹得左右搖擺。這在別人認為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但伽利略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領悟出“搖擺等時性”的規(guī)律。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給學生一些固定不變的知識及方法,這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不利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擺脫習慣認識的束縛,開拓思路,用一題多解、一解多題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問題。盡可能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觀點、新思想、新辦法。對于學生的設想不管對錯,教師要耐心細致地給予分析,同時要表揚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從而帶動其他學生標新立異。
六、教師自己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實踐。
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教師自身首先要有創(chuàng)造力,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即“言傳聲教”。教師在課外應參閱各種資料,博覽群書,豐富自身知識,積累資料,建立自己的題庫、書庫、課件庫。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教師課余應多鉆研教材,運用電教、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探索積極主動的教學方法。如在氣體性質(zhì)一章中,有關水銀柱移動問題,學生錯誤較多,為方便學生理解記憶,在等溫傾斜中,我把它想象為:傾斜時,水銀柱豎直壓力減小,因此水銀柱上浮。又如在交流電一章中,矩形線圈在勻強磁場中勻速轉(zhuǎn)動產(chǎn)生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有兩個重要結論:①線圈平垂直磁場線,磁通量最大,感應電動勢為零,過此位置感應電流方向變一次。②線圈平面平行磁場線,磁通量為零,感應電動勢最大,過此位置一次感應電流方向不變。把這兩個結論推廣到電磁感應一章,許多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總之,通過“溫故”而“知新”,不僅有助于我們學習新知識,也是我們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方法。對我們掌握物理知識,提高能力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