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產(chǎn)物,因它具有代數(shù)與幾何的雙重性,所以它與其它知識的結(jié)合成為高考命題的熱點,由于向量的介入,從而使得原本在高中教材中并不起眼的三角形的“四心” (內(nèi)心、外心、重心、垂心)問題,變得倍受歡迎,變得多姿多彩,內(nèi)涵豐富,于是,向量與三角形的“四心”有關(guān)的命題也倍受命題者的青睞。要解決這類問題,一要深刻理解三角形的“四心”的定義,二要熟練掌握向量的平行與垂直的基本性質(zhì),即向量共線定理及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
03年江蘇高考試題第5題就是一條向量與三角形的“內(nèi)心”結(jié)合的很好的例子,先看考題:
O是平面上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
點P滿足 ,λ∈[0,+∞),則點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
A、外心B、內(nèi)心C、重心D、垂心
分析:要解決此題并不困難,一要弄清三角形的“四心”定義,二要熟練掌握向量共線定理。
解析:將 變形為
,如圖1, 、 分別表示 、 方向上的單位向
量,由平行四邊形法則知, ,而 表示 方
向上的單位向量, 表示 方向上的單位向量,∴ ,
,∴ ,由
向量共線定理知 // ,又 、 共點于A,∴A、P、P1
三點共線,又由于 ,∴四邊形AC1P1B1為菱形,
∴AP1平分∠BAC,∴AP1為∠BAC的平分線,而內(nèi)心是三角形三條內(nèi)角平分線的交點,∴點P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內(nèi)心,故選(B)。
由于本考題是向量與三角形的“內(nèi)心”結(jié)合的問題,所以我們考慮,向量與三角形的其它的“心”是否有緊密聯(lián)系?帶
著這樣的問題,不妨將考題中的 變?yōu)?/p>
,于是得變題1:O是平面上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點P滿足 ,
λ∈[0,+∞],則點P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 心。
分析:受考題啟發(fā),本題仍利用向量共線定理。
解析:由 ,得 ,如圖2,設(shè)D為線段BC的中點,則由平行四邊形法則得
,∴ // ,又 、 共點于A,∴A、P、
D三點共線,∴AD為△ABC邊BC上的中線,而重心是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所以,點P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重心。
考題及變題1都是充分利用向量共線定理來解決問題,所以只要仔細審題,多思多想,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即可解決問題。
本題還可以繼續(xù)變題,將考題中的
變?yōu)?得變題2 : O是平面上
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點P滿足
,λ∈[0,+∞],則點P的
軌跡定通過△ABC的心。
分析:問題初看上去較為困難,似乎無從下手,但仍可按
考題的解題方式將 變形為
,但現(xiàn)在要解決的問題是能否繼
續(xù)用向量共線定理來解決問題,回答是否定的,所以不妨考慮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來解決問題。
解析:由 得
,在等式 的兩邊的向
量同時求與向量 的數(shù)量積,于是
,所以 ⊥ ,如
圖3,∴點P在BC的高線所在的直線上,而垂心是三角形三條高線的交點,∴動點P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