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苯處煹乃刭|(zhì)是決定幼兒園教學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而開展園本教研是實現(xiàn)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為園本教研需要對個人工作的實際進行不斷的反思、研究、探索,自覺地把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更理性地認識自己的教育實踐,在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活用理論,在提高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
一、以學為先導,讓教師懂“研”。
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是做好園本教研的核心,為使教師懂得如何開展園本教研工作,我們要開展切實有效的“園本學習”,組織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提升教師理論素養(yǎng),深刻理解園本教研的含義,樹立園本意識。
1.要強化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園本教研的理論,弄清什么是園本教研,通過學習、實踐,我們認為園本教研應以幼兒園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師做引領(lǐng),以教師自己或他人的行動為基礎(chǔ)的,使教師知道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應做什么,能自動地、無意識地做出最佳反應,與幼兒、家長進行有效的互動,在教學的行動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取處理復雜的、不確定的情景的知識和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2.要強化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強調(diào)的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這也是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自主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具體方法有:
(1)問題解決式學習。即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進行梳理,確定存在的問題,形成學習專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循序漸進地學習與實踐。
(2)建立學習文件夾。對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作累積性的記錄,把記錄整理成學習文件夾。
(3)批判性閱讀。如:有意識地從批判的視角去閱讀,學會與書本對話,養(yǎng)成在書的邊緣空白處寫下評語、隨感等閱讀習慣。
(4)網(wǎng)絡(luò)的學習。學會利用網(wǎng)絡(luò)進行協(xié)商交流學習,即利用信息交流平臺開展互動式學習;學會利用網(wǎng)絡(luò)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性學習。
二、搭建活動載體,讓教師會“研”。
為了讓教師們更好地理解、掌握《綱要》精神及有關(guān)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精神、幼教科研精神等,要在教師中開展園本培訓活動,讓教師會“研”。
1.要樹立“研”的意識
在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中,不要盲目地跟隨,而是要立足本園,讓教師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一一列出來,讓大家討論,然后選擇適合教師本人能力的園本研究課本展開教研。只要教師愿望用心去發(fā)現(xiàn)問題,用心去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教師都能做研究。這樣,讓教師從點滴入手,幫助她們逐步樹立“研”的意識。
2.要形成“研”的氛圍
教師是園本教研的主體,因此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主動性尤為重要。成立園本教研小組,帶領(lǐng)教師積極參與教研。首先,引導教師在選擇研究重點時,要源于自己的實際工作,小而具體,讓教師在研討中能針對自己的實際工作想說、敢說、會說。其次,找出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展開討論,進行交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使教師愿意“研”,逐漸形成濃郁的“研”的氛圍。
3.要掌握“研”的方法
(1)問題會診日。如:每周某一天或半天為幼兒園教研活動日,讓教師將自己在一周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進行羅列,然后提出探討的問題,由全體老師討論、交流、分析原因,再就這個活動共同制定教育目標,設(shè)計教育過程,選擇教育方法,這樣在設(shè)計教學的過程中就有研究,有探討,從而提高了教師設(shè)計活動的能力。
(2)三課活動:即聽課、說課、評課。把三課活動貫穿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
(3)活動三研:即針對同一活動內(nèi)容,由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進行多次的實踐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可以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等。以階段為單位,由組長負責,每周一次。在確定活動的主題后,每一位參與的老師,都要進行相關(guān)的理論學習準備;在研討活動中,每一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活動結(jié)束后,每一位老師都要寫下自己在參加本次活動后的體會與反思。
(4)教學反思:針對以往教師對一些教學問題消極處理,不去分析原因,想辦法解決,沒有反思習慣的狀況,我們引導教師將自己工作中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因此,在每次的活動結(jié)束后,每一位老師都要及時地寫下自己在活動后的體會與反思。進行前后幾次的教學反思。針對第一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第二次的活動中加以改進,通過教師的自我反思,使教師進一步理清了自己設(shè)計活動的思路,更了解幼兒對什么感興趣,為什么等等,怎樣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同時也讓教師看到自身的不足,擬定教育策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參加培訓,使自己更明確了方向。這樣的活動,強化了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促進了教師自主地發(fā)展。
(5)一課多研:隨著園本教研在我園的深入實施,教師主動跟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教研中出現(xiàn)了“一課多研,跟進提高”的局面。如,在開展觀摩教學活動中,大班教研組共同選擇了一個課題《小兔拔蘿卜》,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共同制定出適合的活動方案,再由一名教師先執(zhí)教,教研中不適合的部分,對活動中教師的回應策略、老師與孩子間的互動、孩子與孩子間的互動等進行評定,商議出適合的方式方法和回應策略。之后,再由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教研組的老師再次聽課、評課,分析對比兩節(jié)課的活動,進行對比和反思,不斷解讀自己與他人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理念,使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融在潛移默化之中。
三、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讓教師主動“研”。
沒有科學的管理,就無法保證工作的方向性和持久性。要改善教研機制,建立教學研究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構(gòu)。確定園長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參與者、指導者和支持者,園長為組長,業(yè)務(wù)園長為副園長,各年齡班組長為成員的園本教研組織機構(gòu),進一步落實各人員的職責,分層管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教研工作的管理網(wǎng)絡(luò)。①自下而上:即園長根據(jù)各層面教師的需求、建議提出園本教研的方向、思路及操作要領(lǐng),鼓勵大家自行選題、進行實踐研討等,教師們參志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出現(xiàn)“愉快教研”的氛圍;②時空保障。年級組長:組織組內(nèi)成員,就一日保教常規(guī)、家長工作、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工作等展開研討(自己是示范者),稱橫向?qū)用?學科帶頭人:組織年級組內(nèi)興趣相投的成員對某一領(lǐng)域的教學進行研討(自己是示范者),稱縱向?qū)用?。這樣編織成了嚴實的縱橫教研網(wǎng)。在活動時間上,縱橫層面每周各一次,但各年段完全可以根據(jù)需要作增減。無論是年級組長還是學科帶頭人,她們所組織研討的問題均為本段本班孩子發(fā)展的問題,且與日常工作十分密切,研討的真是自己想解決的,解決的便是自己受益的。“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