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導行者,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發(fā)揮自我教育功能;建立競爭機制,讓學生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fā)揮才能。
【關鍵詞】集體活動 融洽 自我管理 競爭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11-0170-01
班風,是班級的作風、風氣。班級要有嚴明的紀律,濃厚的學習氛圍,良好的班風和正確的輿論。良好的班風對學生的一切行為,良好的表現(xiàn)是一種支持。鼓勵對不道德行為的轉化,這種轉化不是教師的強制,也不是學生的哄而改之,而靠輿論。在從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筆者認為抓班級建設,建立良好的班風過程中,班主任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認識到個人在集體建設中有著缺一不可的責任。學生有這種責任感,就會產生極強的內驅力,激發(fā)一種自我完善的欲望,形成良好的班風。如何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筆者認為應重視以下幾各方面:
一、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集體活動是學生個體為實現(xiàn)與個人目標一致的共同目標而參與的共同活動。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機會,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發(fā)揮,特長得以展示,能力得以發(fā)展。集體活動為學生架起一座橋梁,使他們相知、相融、相助,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活動,從中得到進步。
語文教學的實踐活動訓練,讓學生針對社會中的某些現(xiàn)象進行討論,平常表現(xiàn)很普通的一些學困生,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口語表達能力、膽量、信心都得到了提高,他們的長處也得以展現(xiàn)出來,才能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認可。
二、在班級建設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開展各項活動的先決條件,直接決定著活動的成敗。班主任工作應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班主任應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使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良好的品格,形成良好班風。
對待學困生讓他們感到教師的真誠。記得在一節(jié)歷史課上,學生和歷史老師發(fā)生了口角,歷史老師氣憤不過就打了學生。之后,學生氣沖沖的找到了我,我非常生氣,沒問清楚原因,就狠狠的批評了他,并讓他自覺反省。事后,我就心中不安,隨后他拉著歷史老師來評理。我首先對自己的沖動進行自我批評。學生很感動,也當面向歷史老師道歉。師生在相互理解和諧的氣氛中使矛盾化解。在這種氣氛中班里有犯錯誤的同學都能主動承擔責任,將功補過。久而久之,一種約束力形成,班級氛圍越來越好。
三、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功能,讓學生自己管自己。
傳統(tǒng)的管理以教條式的制度來約束學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學生活潑、好動、調皮的背后可能蘊藏著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在教師的監(jiān)護下,學生對教師附首貼耳,循規(guī)蹈矩,天性被扼殺。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痹诎嗉壒芾碇?,班主任應堅持“說服為主,灌輸為輔”的原則,變“一言堂”為“多言堂’”,讓學生自悟,相應的給予提示和指導,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改正缺點。良好的班風才能得到鞏固。
四、建立競分機制,讓每個學生得到發(fā)展。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人才的競爭相當激烈。在班級管理中,充分讓學生學會競爭,才能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得以生存。
競爭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才能的重要途徑。在當今的開放社會,我們更應該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在班級管理中,建立競爭機制,創(chuàng)造競爭氣氛,比學習、比思想、比體力、比智力,找到競爭的對手,不斷激勵,讓學生在競爭中相互監(jiān)督、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身健康發(fā)展。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管理才能,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