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比較是認識事物很重要的方法,其中,類比更是認識新事物,發(fā)現(xiàn)新問題,尋求解題方法的有效途徑。類比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是極其重要的和多方面的,類比方法應用得好,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可以為學生日后的再學習和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數(shù)學 類比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11-0141-02
比較是認識事物很重要的方法,其中,類比更是認識新事物,發(fā)現(xiàn)新問題,尋求解題方法的有效途徑。類比的形式:兩個系統(tǒng)具有相似性,即可類比。(相似性:要能用概念確切表達。)下面分圖形性質和習題求解兩方面談談類比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
一、在圖形研究中類比方法的應用
例1,平面三角形和空間四面體的類比
1.先找平面三角形和空間四面體的相似性
a.三角形是平面上最簡單的多邊形;四面體是空間中最簡單的多面體。
b.三角形是平面上數(shù)目最少的簡單分界元素圍成的圖形;四面體是空間中數(shù)目最少的簡單分界元素圍成的圖形。
c.三角形是三條線首尾相連的圖形;四面體是四個面圍成的圖形。
2.推 測
a.三角形有內心(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由此類比得:四面體的六個二面角的平分面交于一點,是內切球的球心。
b.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于一點,叫重心,且分中線為2∶1由此類比得:四面體的四個面的重心和頂點的連線(四面體的中線)交于一點叫重心,且分中線為3∶1。
c.由S△= ,類比得:V=
∵S是二維的;∴S后有 。
而V是三維的;∴V后有 。
d.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類比得:
直角頂點的四面體中。(A、B、C為三直角面)
(九章算術中的商高定理)
e.由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c2=b2+a2-2abcosC。
在四面體中, SD =
SBSCcos∠(B,C)-2SCSAcos∠(C,A)。
3.驗證證明結論成立。
(證明過程略)
二、習題求解中類比方法的應用
例2,空間中位置一般的四張平面分空間成幾部分?(每兩張不平行,無三張共線,且交線不平行,以后無說明時,平面均為一般平面,直線均為一般直線。)
解法一,這樣的四張平面剛好可以圍成一個四面體。運用類比的方法:
∴平面上三條一般直線分平面為7部分:(如圖1)
1、為封閉的;
2、3、4與所圍三角形共邊;
5、6、7與所圍三角形共頂點。
∴共有7部分。
∴類比四面體分空間的情況是:
1部分是封閉的;
4部分是與所圍四面體共面的;
6部分是與所圍四面體共棱的;
4部分是與所圍四面體共頂點的;
∴共分空間為15部分。
解法二:平面內位置一般的三條直線分平面為7部分,
即:7=1+3+3=
即是三條直線圍成的一部分,
即是三條直線中任意兩條的交點數(shù),亦即與所圍三角形共頂點的平面部分;
即三條直線中取任意一條,亦即與所圍三角形共邊的平面部分。
由此類比,空間中位置一般的四個平面分空間所成的部分為:
四面圍成的封閉圖形;
四面中任意三面形成的交點數(shù),亦即與所圍圖四面體共頂點的空間部分數(shù);
四面中任意二面形成的交線數(shù),亦即與所圍圖形共棱的空間部分數(shù);
四面中任取一面,亦即與所圍圖形共面的空間部分數(shù)。
則, 1+4+6+4=15。
∴空間位置一般的平面分空間成15部分。
推廣:直線上n個不同的點分直線幾部分?
A、直線的n個點分直線因為是一維問題,所以
設:t(n)=An+B
當n=0時,B=1;
當n=1時,A=1;
∴t(n)=n+1;
即,直線上n個不同的點分直線為n+1部分?
B、平面內位置一般的n條直線分平面成幾部分?
平面內直線分平面是二維問題,所以,類比A。
可設,s(n)=An2+Bn2+C
當n=0時,c=1;
當n=1、n=2時有:
A+B+1=2
4A+2B+1=4
∴A= ,B= ;
∴s(n)=
C、空間位置一般的n個平面分空間成幾部分?
空間中位置一般的n個平面分空間是三維問題,所以,類比A、B兩類。
可設F(n)=An3+Bn2+Cn+D
當n=0時,D=1;
當n=1,n=2,n=3時有:
A+B+C=2
8A+4B+2C+1=4
27A+9B+3C+1=8
解得:A= ,B=0,C= 。
∴ f(n)= 。
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即可得:
類比A得的B結論亦成立;
類比A、B得的C結論成立。
例3,計算3#8226;5#8226;17……(22n-1+1)
分析:本題可寫為計算
(221-1+1)+(222-1+1)+(223-1+1)……(22n-1+1)
怎樣計算出這n個數(shù)的積呢?聯(lián)想結構上它非常類似的問題:
計算:48(72+1)+(74+1)……(72n+1)其解法是:
原式=(72-1)(72+1)(74+1)……(72n+1)
=(74-1)(74+1)……(72n+1)
=(78-1)……(72n+1)
=(72n+1-1)
算法主要根據48=72-1,然后,再用平方差公式進行計算。利用它和原題結構的類似,可得原題的計算方法為:
解:∵1=22-1
原式=(221-1-1)+(221-1+1)+(222-1+1)+(223-1+1)……(22n-1+1)
=(222-1-1)+(222-1+1)+(223-1+1)……+(22n-1+1)
=(223-1-1)+(223-1+1)……(22n-1+1)
=22n-1
由上面的例題不難看出,類比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是極其重要的和多方面的,類比方法應用的好,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可以為學生日后的再學習和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