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xiàn)今的中學物理教科書,學生們普遍地感到頭痛,似乎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于有的學生驚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時間和精力最多,而收獲最少?!碑a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差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yǎng),對于學習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學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生來說要達到的目的是:①自覺;②果斷;③敏捷;④堅韌;⑤自制。對于教師來說,必須把所要達到的目的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果斷性與自信心
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一定的自覺性,首先要引導他們對物理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興趣來源于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圍的事物及活動與物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注意聽課的最優(yōu)時間指向重點的環(huán)節(jié)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較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集中于教師的講述中,從而抑制與聽課無關的活動,使授課活動能有清晰的反映和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授課時間等因素而及時調整,這并不難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學生,引導他們注意各種生活中的現(xiàn)象,針對這些現(xiàn)象,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以淺顯、形象的比喻對理論進行解釋,這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識從模糊認識向清晰認識過渡。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有必要進行引導訓練,提高他們的水平。從形象思維開始,有意無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表面形式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這也符合學習物理的順序。在概括的過程中增加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達的物理意義及其適用范圍,增強判斷的果斷性和增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以成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成功的體驗與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有興趣才會主動,然而學習興趣的持久取決于成功的體驗,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過:“興趣就是花少量的時間得到一個好成績”。一般說來,在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期,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是很濃的,如果有了收獲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評就會使興趣得到加強,否則屢屢的失敗就會銷蝕原來的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測驗中試題的易中難比例盡量合適些,使“學困生”也能得到一個好分數(shù),并且每次考試后不純看分數(shù)只要看到進步都要進行表揚、鼓勵;平時上課針對他們設計的問題應盡量簡單些,如在講長度測量時可讓他們回答,長度的主要單位是什么?長度測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們回答后說這些也是今后檢測的內容,你們能回答出很不錯,這些問題在中考中也會出現(xiàn),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品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精神和自制力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guī)律,由表及里,從初中的表面現(xiàn)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征及內在聯(lián)系,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只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學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針對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性及自制能力,引導他們從急于求成中解脫出來,幫助他們把新的知識同已學過的知識,不論是本學科還是其它學科的,進行聯(lián)系、滲透,并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使學生不再認為所學的物理知識是孤立的一盤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這樣,物理教學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我在教學中,特別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識的感知和把它納入原有知識的結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思維把新舊知識進行聯(lián)系和比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強比較能力。并適當?shù)卦黾訉嶒灤螖?shù),為加強感性認識提供恰當?shù)母行圆牧希凇巴妗钡倪^程中,滲透式地接觸、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學習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覺和收獲的喜悅。
四、以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由于農村中學的學生最終大部分要回到農村,成為農村的建設者,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識應用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很多,教師在生活中應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既學習了物理知識,也掌握了生產技能,使即使升學無望的“學困生”也能感覺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講授密度應用時,可通過計算水的質量是多少?從而引出農田噴霧器上標識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兌農藥千分之幾應怎樣計算放藥量。在講擴散和溫度關系時,可引入噴灑農藥的時間選擇,若是熏殺類農藥應選在中午噴灑效果較好的原因,若是觸殺類農藥應選擇在傍晚噴灑效果較好的原因。在學習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時,可引導學生分析農村地膜覆蓋是怎樣減慢蒸發(fā)的,是什么時候蓋膜,在使用地膜時也應注意當雨水過時適時揭膜的目的。
總之,在課堂內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對學習物理來說,在“看、聽、做、想、練”這幾個方面的交替活動中,教與學雙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